“一向喜欢汉这个朝代,喜欢它的博大,喜欢它的兼容,喜欢它的坚韧和执着,更喜欢它在礼仪袍服遮蔽之下的那种无所顾及的狂野任性。”
  对于汉朝,我总怀有特殊的感情,尤其对于汉武帝,我总想去一看究竟。
  剧里以汉景帝时期为开端,开局便是“削藩”,即“七国之乱”前期。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景帝的这一创举,为接下来武帝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景帝,我很佩服他,开创的“文景之治”使国力到达一个峰值,不如此,就支持不了武帝的连年征战,更不会消除了匈奴这个大患。在传位武帝之前,他更是几乎将朝堂上的障碍都扫除了,加上窦太后的力量,使武帝前期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窦太后去世后,王家和窦家呈分庭抗礼之势。说真的,武帝的帝王权术玩的太好了。《汉武大帝》在逢大变故时,会喜欢用暴风雨的环境来衬托,在窦婴和王氏开始拉锯时,承明殿外便是倾盆大雨。窦太后,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汉武大帝》里有些时候表现的有些不明智,但我始终认为她是为刘家的天下鞠躬尽瘁的。窦婴,对于他的了解仅限于剧里,算是在窦家里站在皇上这里的人,是个贤臣,心系民生的,可惜在王太后的算计和武帝的默许下以“矫诏”的罪名处刑了。田蚡,早期也是为巩固皇权出过力的,虽然我一直不待见他,但在最后一幕,他在屋顶上带着风筝喊着“彘儿,舅舅来了,打匈奴去”的时候,我心里也是戚戚然。他们三人的落幕,另一个辉煌时刻的大幕开始拉起。
  到了朝堂完全在武帝的掌控下的时候,就迎来了汉武帝时期的巅峰——征伐匈奴,也遇见了武帝生命里最重要的两员大将——卫青,霍去病。卫将军一生七战七捷,以出上谷,直插龙城为开端,给汉朝带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对战匈奴的胜利,在漠南战役中使用“大迂回,大包抄”的战术和“闪电战”的模式,重创匈奴主力,到漠北之战时带领非主力部队和大单于主力进行决战,一举定乾坤。“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岳飞”。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同样是一代名将,以“长途奔袭”战术为杀手锏,敢带着800精骑深入匈奴腹地,后代武将都以为荣的“封狼居胥”就是由这个少年天才创造的,“‘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流传在北地匈奴的这首凄怨的民歌,标志着狼一样的匈奴人,在那个年青的军事天才率领的大军铁蹄下开始知道痛苦和屈辱的滋味! ”
  与此同时,在卫霍光环下的还有一个名将——李广。对于飞将军,我是颇多唏嘘的。李广是有些真材实料的,在“守”方面颇有见地,但时运不济,遇到了武帝,武帝主“攻”,这个不是李广的长处。一个大将,竟然是自刎结局,让我非常不赞同,在我看来这是懦夫的表现。“李广难封”成为了后世文人们最喜欢的典故,但在武帝封侯如春笋的时候,却一直不得志,也是有自身能力有限的原因的。《汉武大帝》里对李广的结局进行了改编,让李广战死在沙场,在我来看既是亮点也是败笔,能完成李广将军的心愿固然好,但还原历史也是对他本人的尊重。
  关于这三个将军,话题太多了,人人心里都有想法。就我个人而言,我最欣赏卫青。虽是骑奴出身,在征战中官至大司马大将军,位极人臣,并最后在汉朝二把手位置是安然辞世。敢问,历史上能到卫将军的高度的,有几人?卫将军不仅在军事上立下汗马功劳,并且在朝堂上也是颇会处事,不然也不会让对卫霍十分看不惯的太史公都哑口无言。这里我要吹爆陆剑民老师,我太喜欢他饰演的卫将军了,尤其开始蓄须后,英姿飒爽,玉树临风,活脱脱就是少女最爱慕的形象,真的是“当时你给我一个笑脸,让我心跳一辈子”。在剧里有一个我十分喜欢的场景,卫青和苏建在庭院里谈话,他们头上就是一个很大的葡萄架,当时张骞才从西域回来,葡萄是很珍贵的东西,但在将军府却有那么多,除了恩宠之外,想来舅舅是很喜欢吃葡萄了,我去茂陵时一定会带几串的。卫青去世时的镜头太经典了,看着曾经意气奋发的将军,在死亡来临时也是如此无奈,那时我眼睛都几近哭瞎。
  卫青不败非天幸,千古唯此一仲卿。
  霍去病在汉史中就如同一颗流星,光芒万丈的降临又毫不留恋的离开,给后世留下了永远的想象。我有时候也在想,若是去病没有英年早逝,那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匈奴会被灭族,或许他能打到欧洲去,也或许他会因无仗可打而郁于深宫,或许他会继承大将军的位置,或许刘据能成为天子,或许他会在武帝后期被清剿,或许……太多太多了,但都随着去病的离世烟消云散。一个个将军的离开,也为武帝的巅峰时期画上了句号。
  在看《汉武大帝》期间,我拜读了很多描写此时情景的文章,了解了许多不同视角下历史。很多人对《史记》颇有微词,认为太史公对卫霍二人有偏见,但回头想想,司马迁也是个人,是人就不会没有七情六欲,他对武帝的腐刑心怀不忿,顺带着也看不惯武帝一手提拔上来的卫霍。相比之下,他对李广的记载就宽容了许多,词藻堆砌,而卫霍就只有干巴巴的数字。饶是如此,我仍然对太史公笔下文字的真实性不做怀疑,太史公有文人的风骨,一就是一,我愿意相信他记录下来的宝贵历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会是空得虚名。但不管怎样,《史记》仍然是太史公的“一家之言”,对里面文字呈观望态度,也没什么不行的。
  老实说,在卫青去世后,我就有弃剧的冲动了,但为了有始有终,还是坚持下去了。最后几集都十分压抑,卫皇后和卫太子因“巫蛊之祸”自缢身亡。《汉武大帝》里对卫太子据刻画的有些懦弱,我读历史文献记载,刘据是个聪慧,仁义,关心民生的人。所谓的“子不类父”,我不认同,在“巫蛊之祸”时刘据的杀伐果决,用民兵和丞相的正规军杠了那么久,在我看来很有武帝的风范,终归身体里流着刘家和卫家的血的。但还是“父亲不相信儿子,儿子警惕父亲”,刘据在绝望,痛苦,无奈中自尽了。武帝也不是对刘据无情的,他的死给了武帝很大的打击,也是促使武帝改变的催化剂。还有李陵李广利投敌,经济严重下滑等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武帝临终前,下令格杀钩弋夫人后,以霍光,金日磾等人为托孤大臣,扶刘弗陵继位,由此开启了汉朝的另一篇章。
  在我看来,汉武帝不算是仁君,但毫无疑问,是一个明君,知人善用,敢作敢为,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虽然在晚年有不少政治错误,但“虽有始皇之过,却无始皇之失”,是位伟大的君主。里面还有很多我没有仔细描述的人物,比如景帝时的晁错,郅都,武帝时的张汤,桑弘羊等等,他们一起成就了辉煌灿烂的大汉王朝。

汉武大帝(2005)

主演:陈宝国 / 焦晃 / 归亚蕾 / 陶虹 / 杨童舒 / 林静 / 沈保平 / 杜淳 / 宋晓英 / 马少骅 / 张世 / 苏小明 / 李乐 / 

导演:胡玫 / 编剧:江奇涛 Qitao Jiang

汉武大帝相关影评

100percent
100per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