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常常将秦皇汉武并列,因为他们性格、功绩上的相似之处,以及后世争论激烈程度的不分伯仲。

小时候常常跟着爸爸一起看历史剧,看汉武大帝的时候大概六七年级,只觉得色调有些昏暗压抑,女子的眼妆很不符合小时候我的审美习惯,配上及地的长裙,总让我有一种和大明宫词相似的恐惧感,在这种令我每晚睡不着觉的压抑之下我没有认真看完全剧,而是转而投奔了画面明亮、人物鲜明、个人英雄色彩浓重的康熙王朝,并且由此沉迷清史和玄烨皇帝十年之久。

在重温汉武大帝之前,已经陆续看过贞观之治、大秦帝国、雍正王朝等明君时代,也看过大明王朝1566、苍穹之昴等透露着压抑、悲愤和无奈的黑暗时代。仰观盛世,明君英主之下,风流人物层层迭起,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一展自己心中抱负,为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一个时代风云人物的性格、功绩与命运,正是时代统治者最好的证明。

看完汉武大帝几周之久,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那是怎样一个辉煌的时代,多少人用辉煌的一生,谱写了这个时代伟大的篇章,为后世一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和封建制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电视剧让我们真正走进那个时代,走近那一个个鲜活的、曾经左右历史车轮的风流人物。

董仲舒与主父偃,两位都是曾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中的重要人物,但课堂上的老师并不会为我们细细讲述每一个人物的生平,我们所知道的仅仅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恩令”这样毫无生命力的概念。当我走进电视剧,我才恍然明白,那个时代提出这样的理论并得以实施,是多么伟大的创造。我才知道,原来董仲舒的思想并不止于“独尊儒术”,更有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思想,和让武帝为之愤怒的对皇权的制约企图。我才知道,原来提出“大一统”思想和“推恩令”主张的主父偃,四十余年郁郁不得志,一朝得志挟私报怨,心胸狭隘,偏执反逆,终是害人害己。

对于张汤的最初了解,或是源于历史课本的记载,或是源于其子张安世及其家族的长盛不衰。一生公正严明律人律己,何其不易,这也正是他得武帝重用的根本原因。哪个皇帝不需要一把锋利的刀刃呢?然而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酷吏,结局都令人不胜唏嘘,张汤也注定不能善终,不知其选择这条法家道路的时候,是否料到这样的结局。其后代严明的家教,长盛不衰的奇迹,竟然源自这样一位不近人情的酷吏之血统,令人啧啧称奇。

武帝初年最令我不舍的要数窦婴了。这样一位窦家子弟,心中却丝毫没有家族偏见,每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维护江山社稷;这样难以世出的忠臣良臣,被先帝委以重任的托孤之臣,却落得如此下场。那是我第一次领略汉武帝的伟大与恐怖,正如窦婴自己所言:先帝没有料到陛下的英明神武和计谋睿智。无需人监国护驾,自己,死而无憾。临死前的窦婴,仿佛可以看见,这位伟大的君主,即将开创的千古功绩。

张骞和苏武的着墨并不算多,只因这个时代有太多精彩。但编剧通过旁白,把画面所不能表现的张骞伟大的历史功绩告诉观众。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他们流落异族漂泊罹难之时手持符节望向远方的坚毅目光,和挺拔的身躯。那是一千多年前他们为之终生奋斗的信仰,是汉民族在一千多年前的坚毅风骨。我们不该遗忘。

司马迁出场比较晚,晚年的汉武帝更加独断与猜疑,喜怒无常圣心难测。而他无疑成了独断专横的牺牲品,沦为汉武帝的出气筒。那个时代遭受腐刑的官吏绝不在少数,太史令能够在受辱之后继续完成《史记》,并且在晚年武帝的霸道之下得以流传后世,实属不易。

武帝的时代,是开拓的时代,是征战杀伐的时代。因此,相较于文臣,更加浓墨重彩的是那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武将。从汉初的匈强汉弱,到武帝的收复失地开疆拓土,无疑离不开高祖的开创统一,离不开文景的休养生息,但更离不开的,是汉武帝高瞻远瞩的雄才伟略,和一代名将们的血战沙场。

首先要说的,是飞将军李广。严格来说,他与郅都,都是景帝时代的风云名将,在那个匈奴铁骑肆意践踏大汉边关的时代,能在匈奴人中留下姓名,实属不易。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生征战的飞将军,却令人不胜唏嘘。赫赫有名却也为名声所累,成为匈奴人重点攻击的目标,然而凭他一己之力又怎能抵挡匈奴的凶悍铁骑主力?兵败被俘,却能只身策马逃脱,这是怎样的英勇神武。但他不是武林大侠,而是统帅大军的将领,剽悍的身手传奇的经历无法抹平兵败的罪名。一将终成万古枯,电视剧中战死沙场的结局固然壮烈,却终究不是事实。一代名将自杀而亡,戎马一生却不得封侯,在那个后世才人辈出的年代,他悲壮落幕。而儿子被杀,孙子被俘全家被诛的悲惨结局,更是为他的身后,增添了无数悲凉。

接下来要出场的,是属于武帝时代真正主角的卫霍一族。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武帝遇见了这样的一家;卫青与卫子夫,究竟谁成全了谁;而原本普通卑贱的卫霍一族,在武帝时代,竟能凭借文治武功大放异彩,着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卫青龙城一战成名时,单于的一句话令我难以忘怀:他是将军卫青,不是汉朝皇帝的小舅子!戎马一生未有败绩,卫青当得起大将军的褒奖,当得起汉武帝的空前赏识和提拔,当得起生前身后一切盛名!而就是这样在战场驰骋纵横的卫青,这样杀伐决断军功累累的大司马大将军,身为皇帝小舅子兼姐夫的皇亲国戚卫青,在朝堂之上,却未有一言一行恃功而骄,位极人臣却能在武帝时代得以善终,与“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的卫子夫,在历代外戚中卓然而立,熠熠生辉,令我无限仰慕与敬佩。

与卫青卫子夫的谨慎大度相比,他们的外甥少年将军霍去病则意气风发爱恨分明。年少得武帝教导赏识,与舅舅亲密无间的霍去病,是武帝时代最璀璨的一颗流星。短暂的生命无法掩盖其卓然的功绩与天才的军事才能,他与舅舅卫青一起,成为武帝时期乃至整个汉朝,最耀眼的武将,也正是他们,支撑了武帝开疆拓土、击败匈奴的宏图伟业。武帝与卫青的良好教化,使得这位少年英才,意气风发快意恩仇,却并不娇纵跋扈。纵其一生,始终把消灭匈奴作为自己最崇高的理想,“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正是这样直爽而刚毅的心性成就了一代军事奇才。在政治上,他和舅舅一起,安分守身,从未有半点僭越之举,也坚定地站在卫氏身后,为卫霍的联盟打下坚实的一环。在身世上,他身为从小被人排斥的私生子,却从未对生而不养的霍家有过丝毫怨怼,反而在一战成名后衣锦还乡认祖归宗,提携家人敬爱尊长,更是亲手教导提拔自己的异母弟霍光,他的一生虽然短暂,英年早逝,却留下了后人无限敬仰的才能和优良品质。

时至今日,每当想起飞将军、卫青与霍去病时,仍不免热血沸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武帝时代,却同时拥有几位万世敬仰的历史名将,这样的璀璨阵容,也只有武帝这样的雄伟君主,方能驾驭;而拥有了这样的君臣阵容,又怎会不能开创前无古人的战略奇迹。

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卫青的病故,使得武帝纵横驰骋的宏图后继无人,武帝不得不发布招贤令,试图另寻良将。然而,这样千年难遇的天纵奇才,岂能多得?无论是后来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还是飞将军后代李陵,他们都没能帮助武帝实现彻底击败匈奴的壮志。

李广利、刘屈氂的得势,是武帝为了打压威望甚高的卫霍一党、平衡朝中势力而布的棋子。然而,巫蛊之乱的出现、太子最后的抗争,使得这个千古一帝失去了完全掌控棋局的能力。我相信,即使太子的政见与他相悖,以他的雄图伟略,也并非不能知太子之德。他能容太子,却容不下没有了卫青和霍去病却威望一天高过一天的太子党羽,这让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即位之初的窦氏和王氏,乃至高祖惠帝时期的吕氏。然而,急于肃清党羽的他,却生平第一次被人利用。李夫人一党和赵婕妤一党不谋而合,消灭了他们共同的政敌与阻碍——太子刘据被逼起兵,皇后卫子夫自缢而亡,几位公主死于巫蛊之祸,交战数日后刘据穷途末路,其妻女全部被杀。凭借武帝赏识一飞冲天的卫氏一族,纵然谨小慎微,终究没有逃脱灭族的惨剧。

培养二十余年的太子一朝惨死,国家后继无人,汉武帝悲痛而愤怒。他以空前严厉的手段制裁了李赵两党(族灭),却不得不面临重新选择继承人的危机。在后期的穷兵黩武、民不聊生之后,面对主张“以民为本,休养生息”的太子的含冤而死,面对国家的支离破碎和民心的动荡不安,武帝只能一边下罪己诏更改国策,建思子宫怀念太子和皇后,一边站在未央宫的栏杆处,怀念那拥有卫青和霍去病的潇洒时代。然而,年迈的他却不得不低头承认,随着故人的逝去,属于他的时代,真的要落幕了。

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骨子里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秦汉两朝命运却似天壤之别。究其缘由,固然有汉武帝不骄奢浪费贪图享乐之故,却更多地缘于他们身后之事。秦朝毁于内监乱国,而汉武帝却因托孤一事的幸运,而使汉王朝免于暴乱短命之苦,更挽救了自己的身后之名。后武帝时代的复兴,霍光功不可没。

这个被霍去病一手提拔的弟弟,深知武帝脾性,因而为官谨慎,不攀附党羽,一心效忠皇帝。剧中同僚对于霍光过度谨慎循规蹈矩的调侃令人忍俊不禁。正是看中了他的谨慎和忠心,汉武帝选中了他作为幼子的托孤之臣,同时被选的还有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托孤之臣的阵容,令我再度叹服于汉武帝的运筹帷幄。然而,算无遗策的他再次被上天捉弄。汉武帝驾崩仅仅一年多之后,正值盛年、威望甚高、一心为国公正无私的金日磾病逝,三权鼎立的格局一朝被打破,党争的火焰蔓延朝野。最终,这场斗争以霍光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年轻的汉昭帝手无军政之权,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跪在自己父亲脚下重重立誓的几位权臣为了家族利益自相残杀。而天资聪颖有远大抱负的小皇帝,除了拼命保住那个和自己同病相怜的小皇后之外,寸步难行。他是武帝的儿子,是那个杀伐决断开疆拓土的一代英主的血脉,是被他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可是年幼的他权力被架空,连宫闱之事都要受霍光控制。昭帝心情郁结,本就体弱多病的他竟然一病不起,年少而崩。

上天再次同刘彻开了个玩笑,也和大汉朝开了个玩笑。不仅托孤之臣壮年而逝,连自己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也少年驾崩,未有子嗣。大汉朝再次陷入无人继承的危机,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手握大权的霍光,在选择继承人时,为了维持家族的地位和自己的权力,自然极为谨慎。最终,他选定了李氏之后——昌邑王刘贺。刘贺年纪尚浅,而李氏的根基早已在武帝末年被拔除干净,自然有利于他继续手握大权。然而,身为武帝后人的刘贺岂是池中之物,即位几天后便着手安插自己的势力,企图从霍光手中夺得大权。过早显露自己意图的刘贺,最终没有逃脱被废的命运,在27天之后,便离开了政治中心,被权臣摒弃。

此时的朝中,对于继承人一事,莫衷一是。大家早已习惯了唯霍光马首是瞻,但霍光却难以从刘氏子孙中选择利于自己控制的人选。此时,经过邴吉的推荐,一个早已被大家遗忘的人映入霍光眼帘。他就是卫太子遗孤、也是卫太子一脉唯一的幸存者——刘据之孙刘病已。在监狱长大,之后长于市井的刘病已,此时早已在民间成家。背负着卫氏唯一的血脉,此时的他除了好好生活之外,别无他求。而对于那个令他家破人亡的政治中心和亲手杀死他父辈祖辈的刘氏先祖,他没有任何留恋,只有厌恶和恨。然而,命运就是这样有趣,多年之后,拥有卫氏血脉的他,最终还是成为了汉家江山的统治者。

在手握大权的二十年中,霍光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他奉行武帝罪己诏制定的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减轻赋税,重视农耕,挽救了武帝末年萧条衰弱的汉朝经济,巩固了大汉的统治,拯救了黎民苍生。

但他终究私心太重,对家人及后世缺乏约束。临死前霍光深恐身后不得善终,因而奏请宣帝将霍家两位子弟过继给霍去病,企图以兄长的威望阻止汉宣帝对霍家的无情残杀。然而,他的后代终究没有如他所愿安分守己,而是起兵谋反企图颠覆汉室江山,而汉宣帝也并没有因为大将军霍去病而对霍家存有一丝怜悯之心。身背杀妻之仇的刘病已诛灭霍家全族,废掉霍成君。盛极一时的霍家,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即位六年,失去挚爱许平君的汉宣帝,终于将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并且开创了西汉最繁华的鼎盛时代。九泉之下,他的祖父祖母,当年身死的卫氏一族,以及那些在他落难之时拼命保住这唯一血脉的卫氏故臣,也该得以安息了。

后武帝时代的复兴,离不开昭帝时期霍光的一系列政策,但真正开创盛世的,是这位从小长于民间、尝遍百姓之苦、深知吏治得失的汉宣帝,是刘氏与卫氏血脉的完美传承。

每每看历史剧,总是会对细小的情感和人物的命运格外留心。武帝周围人的命运与结局,正是他本人性格的最好总结。窦婴、田蚡、主父偃、张汤的晚节不保,陈阿娇、卫子夫、赵婕妤的悲惨收尾,太子与公主的横死,无不透露着这位伟大君主的恐怖和不可一世。在巫蛊之祸后,重看当年武帝年轻时,与女儿们一起下棋的温馨画面,令人潸然泪下。在君主之位几十年,仅有的亲情可能早已微乎其微了吧。他是一位雄才伟略的英主,却绝不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

评价一个君主的功过是非,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正如剧中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文景之治正是顺应时势休养生息,方有了武帝初年的国力强盛,武帝才能有足够的魄力和底气改革政策对匈开战。一个“武”字,是对汉武帝一生丰功伟绩的最好诠释,也是对其性格的最好概括。

汉武大帝(2005)

主演:陈宝国 / 焦晃 / 归亚蕾 / 陶虹 / 杨童舒 / 林静 / 沈保平 / 杜淳 / 宋晓英 / 马少骅 / 张世 / 苏小明 / 李乐 / 

导演:胡玫 / 编剧:江奇涛 Qitao Jiang

汉武大帝相关影评

100percent
100per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