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找中文影评,结果两篇全是洋文,和这个片子一样没有翻译让人看不太懂。

第一次看没有字幕的英语片,糊里糊涂的看完了,剧情大概也能了解,穷姐妹成功傍大款,只是可惜了大姐要侍候老头子,上当的喜剧情境,“gold diggers”意思大概等于“拜金女郎”吧,淘金者总让人想到卓别林,老头子在美色之下沦陷让人想起《太太万岁》里的石挥,本片是用宽容的语气诠释了一段“施咪咪”们的故事,有点狗血是肯定的,小演员却住着纽约市区的高级公寓(想起《假凤虚凰》)对面就是有钱又文艺的落跑富家公子...移动镜头和全俯让观众参与进歌舞来,不仅是简单的舞台记录,小提琴那个简直了,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也太奢侈了吧,看完这个再看什么当时的上海是“东方好莱坞”之类的言论就十分汗颜了,这工业水准压根没法比好吗,同时期的中国电影甚至还没有完全有声化呢。

后台歌舞片,演员们的私人情史,歌舞和剧情还是割裂的,片头和结尾的歌舞虽然和情节没什么关系但还是很出人意料的,一个是代表理性和社会秩序的警察无情击碎舞台上“We’re in the money”的幻梦,结尾甚至直接把血淋淋的战场搬到了舞台上,想不到歌舞片可以这么反乌托邦,一群退役士兵失业青年踏步向前进的时候还以为是中国左翼电影,《风云儿女》《十字街头》貌似都是这么结尾的,这莫非是要无产阶级大联合了?共赴国难?在大团圆的结局后面冷不丁的来个这个,不免有点太不协调,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的私货?

话说豆瓣青年的口味真奇怪,《1929年百老汇旋律》只有6.2分,这个片子有7.8分,差了整整1.6分,敢问除了技术层面的进步,《1933年淘金女郎》真的就比《1929年百老汇旋律》高明多少吗?相比起住着高级洋房的“灰姑娘”通过色相轻易实现阶级跃升,还是《百老汇旋律》里“为爱放手”更合理一点,两个片子对待富人的态度倒是截然不同,《淘金女郎》直接就把物欲和情欲压过道德了,更开放和没节操



1933年淘金女郎Gold Diggers of 1933(1933)

上映日期:1933-05-27片长:97分钟

主演:金格尔·罗杰斯 Ginger Rogers/华伦·威廉 Warren William/琼·布朗德尔 Joan Blondell/艾琳·麦克马洪 Aline MacMahon/鲁比·基勒 Ruby Keeler/迪克·鲍威尔 Dick Powell/盖伊·基比 Guy Kibbee/Ned Sparks/罗伯特·阿格纽 Robert Agnew/Loretta Andrews

导演:茂文·勒鲁瓦 Mervyn LeRoy编剧:Avery Hopwood/Ben Markson/David Boehm/Erwin S. Gelsey/James Seym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