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说起来,我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是英国拍摄的,记录一群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7岁,14岁,21岁,28岁这样,一直到63岁的个人采访的纪录片。
我21岁的时候看到了他们21岁的时候就没有再看了。今年28岁,看到了他们56岁的时候
H:这七年一个间隔很像黄帝内经计算女性的生命发展的时间。
呵呵,挺有意思,为啥现在想往后看
C:这这样啊[发呆]这部纪录片主要讨论的是不同的出身的人所拥有的机会的多少。说起来我21岁的时候正好也在英国,还和英国朋友讨论这部影片来着,他们认为英国确实存在阶级,但他们并不承认阶级决定命运这种说法。我当时以为这是阶级根深蒂固的国家的人的无意识的逞强。这次往后看发现人生的机会无处不在,但不尽相同。所以其主要讨论的不应该是机会的数量,而是机会最终通向何方。
也很巧,最近找纪录片,正好又找到了,觉得或许可以继续往后看看,也想看看其他人28岁的时候都在经历些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
H:有道理,有个英国诗人是有关在森林里遇到分岔的路,走了一条,就永远不可能再走另一条
那首诗给我印象很深
C:我也是~我很喜欢那首诗
H:哇你也喜欢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这是黄帝内经的女子算法
C:
H:对的,是Frost的[捂脸]
C:您并没有往五七六七再讲,但这也是我看这部纪录片时的一个疑惑。21岁时的他们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理想主义,不论是出身于孤儿院还是上流社会,都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理想,或渴望爱情,或期待事业,或怀抱着伟大理想暗自期待着理想的实现。等到28岁时,他们都或多或少在自己追求的家庭事业理想上前进着,努力追求着。可等到35岁,一小部分人脸上的光彩开始消失,开始被生活折磨着意志消沉,开始无望,开始原地踏步,之后的42岁,49岁,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连其中最理想主义的一个人,一个牛津毕业后到伦敦贫民区以及孟加拉教小学数学的人,渴望着改善英国教育系统的人,也在结婚生子后说他不再考虑这些,只想着让妻子孩子过好的生活。最后只剩下一个大学辍学去搬砖,在英国北部流浪半生靠福利金生存,几度表现出疯狂的前兆,到老未婚的人以一种异常的热情参与着政治活动渴望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让它变得更好。我不懂,我只活到了28,而且还未满,我不明白这样的理想主义的消散难道是人生必然的一个结果吗?
H:应该不是,这取决于个人,虽然大多数人是这样,很遗憾
人应该做自已的主宰
至死不渝

人生七年856 Up(2012)

又名:人生七载之当我五十六 / 56岁起 / 人生七年第八季

上映日期:2012-05-14(英国)片长:144分钟

主演:迈克尔·艾普特 Michael Apted/Bruce Balden/Jacqueline Bassett/Symon Basterfield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Michael Apted/Paul Alm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