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因为《教会》著名的主题曲 “嘉比尔的双簧管” 才后来知道这部电影的,当时不论是对马友友大提琴版的,还是克里斯伯蒂小号版的 “嘉比尔的双簧管” 都非常喜爱。当然对这个曲子还是单纯的喜欢,也没有查出处,直到看完电影,那种惊喜逐渐转为理解,曲子的美同这部电影一样大气而坚定,伴随着万物有灵的亚马逊丛林,绮丽壮观的伊瓜苏瀑布,是无数传教士和南美印第安人对信仰的坚守和对家园的守护。

18世纪中叶,西班牙传教士嘉比尔翻越伊瓜苏瀑布冒险深入亚马逊丛林为瓜拉尼人传福音并逐渐感化他们,而门多萨则是贩卖瓜拉尼人的奴隶商人,一次门多萨在得知未婚妻却更爱自己的胞弟后,与胞弟决斗将其刺死,门多萨痛苦万分,不吃不喝准备自杀,但教会不能眼看这种事情发生,就让嘉比尔带门多萨回到丛林,希望门多萨忏悔皈依,就这样跟着嘉比尔一起回到丛林的门多萨成了一名牧师,与瓜拉尼人成为朋友,跟传教团一起帮助瓜拉尼人学习音乐,建立教会,由此瓜拉尼人可以免于被贩卖成奴隶。但18世纪后半叶,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南美殖民地划界问题达成协议,嘉比尔耶稣会传教团所在的瓜拉尼人定居点划分给更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在这里的瓜拉尼人被迫要求离开他们的定居点和教会,忿恨无望下的瓜拉尼人最终选择了捍卫和战斗,同样,嘉比尔和门多萨也选择留在这片他们悉心浇灌信望爱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背景可以说挺宏大和复杂的,大到教会教派、国家政权、殖民主义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为了利润保留奴隶贩卖,西班牙将这部分瓜拉尼人的居住点让给了对这买卖更加宽容的葡萄牙,而并不是根据教派来保护划分领地。小到个人的救赎与自我救赎:像西西弗斯一样,门多萨为了赎罪和惩罚自己,跟传教团翻阅高山回到丛林的过程中,身上拖着一包沉重的铁器,这包铁器时常被树木石头卡住,又时常将他拉下山,但他始终一道拖着它(罪的隐喻)直到山上,最后终于有一个瓜拉尼人拿刀把这个包袱的绳子割开,包袱掉入河中,众人破涕而笑,门多萨实现自我救赎。后来的日子中,门多萨接受洗礼成为了牧师并和嘉比尔一起在当地建立教会,帮助在殖民统治阶级眼里竟是“丛林动物”的瓜拉尼人。救赎是相互的,当然救赎后的相信、盼望和爱也就是相互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传教团最后选择与瓜拉尼人一起抵抗。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后半部分,抵抗之前,门多萨请嘉比尔给他祝福,嘉比尔说:

“我不能给你祝福,如果你是对的,上帝会赐福予你。

如果权力是对的,他地便无我爱之地。”

作为渺小如尘埃一样的个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许都在假设是非对错,而少数情况下,当我们坚信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结局可能却不像是被祝福,那我想也大可不必失望,因为我们终究找到了爱的地方,这爱是由起初高尚的目的,最真挚的相信和希望所生发出来的,便是值得的。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把爱放于何处?


本片的对白很少,两位主人公的特点简单鲜明,几乎就是美景和配乐烘托出整片的氛围,观影之外还特地了解一下瓜拉尼人,勇猛善战的瓜拉尼人在南美印第安中可以说非常精武强悍,作战的武器虽然只有弓箭,但是面对殖民者的火枪炮弹仍然不屈战斗,死伤惨重仍顽强地生存,最后建立乌拉圭,今天的乌拉圭大多数也都是瓜拉尼人。但本片中呈现瓜拉尼人的形象却略显弱小稚幼,略带原始孩童般的天真(这种形象至今仍普遍存在于西方的影视作品中),相比之下,罗伯特德尼罗真是魁梧英俊。

但主题曲真是好听。去年克里斯伯蒂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了演奏会,终于现场听到了这首曲子,庆幸的是聆听的感受没有变。是非对错利弊得失,知道自己相信的还在,盼望还在。



教会The Mission(1986)

又名:战火浮生 / 传教 / 传道

上映日期:1986-09-29(西班牙)片长:125分钟

主演:Jeremy Irons/Robert De Niro/Liam Neeson/Ray McAnally/Aidan Quinn

导演:Roland Joffé编剧:Robert Bolt

教会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