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纪实作品一直有点儿偏见,觉得分析人性挺无聊的,不外乎就那么八件事儿,干啥老跟这儿一条一眼地分析。《归途列车》这部片子倒是不错,让我对纪实有点改观。可能因为像《何以为家》这种演出来的伪纪实总逃不开为了故事哭点的连贯而有点儿刻奇,范立欣这部片子在纪录片的审美不足和伪纪录片的刻意矫情中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
三次春运这个主要事件在电影里是个贯穿,这部电影给我最多思考的地方在于逃离陈腔滥调的欲望,这种欲望什么阶层都无法幸免。总有大批圈内人挣扎着要出圈儿,只是表现形式略有区别。对于我这种受了规范化教育的城市小孩儿,很多都极度向往种田生活,归隐农村是普遍的精神目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干啥非得在格子间里面装英语逼走向中产?但是一辈子待在农村里的人可不会觉得每颗粮食都是诗。种田就是没有余钱,没钱就没生活,吃得上饭之后就得往马斯洛金字塔上一层爬,要出人头地!城里的房子都没蚊子,幺儿,加油读书啊。
读书是为了走出去,走出去是为了赚钱。既然最终都是为了赚钱,那我还读啥书,直接赚钱不就得了嘛。父母在外打工,赚了足够的钱给子女上学,但是小孩儿还是拦不住地往城里逃。大女儿去城里给外包工厂缝裤线,现代化对她而言脱离了陈腔滥调,火车也是,大工厂批量产的波点外套也是,酒吧里的的士高球也是,电视演的奥运开幕式也是。但城市人见到影片里的农田第一反应是戴着套袖的漂亮姑娘郝蕾在里面和男朋友做爱,看见编织袋自制的玉米背篓第一反应是这不是那大牌的草编包儿吗。谁能想到一个没受过几年教育的打工女孩躺在床上跟朋友说:咱们以后去流浪吧——这不是你北上广白领的口头禅吗?
小姑娘逃向现代化,我们逃离北上广。人们倾向于挖掘闻所未闻的生活方式和语言模式,由此出现了旅行狂热和网络新词。这样一来,文学簇拥者们追求更刺激的故事和表达方式也不是什么特立独行,反而成了最正常的行为路线。往上数三代,大家都吃过社会主义食堂,趁阶级还没固化,人们期待着靠探索和逃离实现一种时髦。新、出圈、走向另一个极端,人们不断地进行这种探索,以期待有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法。
到底能不能实现和过去生活相比的标新立异倒不知道,只是不这么干就不舒服,必须这么干,必须脱离庸俗,小女孩用打工赚的钱买了条和自己工厂里做的差不多的标准化生产牛仔裤,让集体烫了刺猬头的理发师给自己卷了一个洋妞才有的大波浪,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和乡下朋友相比,有点时髦,相当不俗。

归途列车(2009)

又名:回家的最后一班列车 / Last Train Home

上映日期:2010-09-03(中国大陆) / 2009-11-22(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片长:87分钟

主演:陈素琴 / 张昌华 / 张琴 / 张洋 / 唐庭岁 / 

导演:范立欣 / 

归途列车相关影评

dxy
dxy • 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