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那句话: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我和电影就有点是这样,因为电影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巧克力,在打开的那一刻我也不知道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进入一段什么样的旅途,勾起什么样的感想。
我看电影有一个习惯,就是在看之前不会详细的去搜索这个电影的相关信息,就算是剧情简介也不会过多看,这样的后果就是每点开一部电影,我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好奇接下来的故事是什么,《出租车》这部电影依然如此。
但吃巧克力都要有一个契机,看电影也是。最近刚关注了王小伍的抖音账号,主要是普及电影的一些知识,在看本片之前我刚学习了:双人镜头、过肩关系镜头、跟随镜头、手持抖动镜头、镜头的正反打、镜头的消极移动、群体对话拍摄手法、开放式结局等知识点,在知识点举例时放了本片的素材,所以今天就打开了。
本片主要用了五个机位:车头行车记录仪正前方视角、左视角车辆副驾驶位、右视角车辆驾驶位、手持iphone移动机位、手持佳能相机移动机位。就这么五个机位拍摄了一部电影,所以里面运用了大量的镜头语言。
开头的一个无效信息长镜头:行车记录仪对着马路正前方拍摄,来来去去的路人行走,等了半天也没有主人公出现,这时红绿灯变绿了,出租车行驶起来,主人公依然没有出现,过了马路,镜头依然向前,背景声音里听出有两个乘客上了车,这时先听到副驾座乘客的说话声,镜头缓慢移动到副驾和后座乘客位置,两人同时入境,而且是过肩关系镜头(两个角色有一定联系)果然不到一会儿两人就政府应不应该给小偷判死刑这个话题争执起来,由争执过程中交代了两人身份,一个教师一个自称劫匪,谁也说服不了谁,劫匪到站下车,询问车费,司机回答不要钱,劫匪指出司机身份:“你一定不是司机职业,线路不清楚、不知道从哪儿拐、不收乘客钱,我知道你是一个导演,我认识你的脸。这时主人公终于出现了,镜头挪至驾驶位置,一个和蔼的大叔,戴着蓝色帽子深色眼镜,身穿深蓝色休闲西装,里面配着一个黑色T恤,很普通的打扮,却有一个这么吸引人好奇心的出场,这就是电影主人公的出场套路,制造神秘感,吸引观众关注。后面还运用了大量的群像拍摄、镜头正反打、手持抖动摄影、无痕迹剪辑转场等拍摄手法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带点镜头语言知识看这片,可以发现一个崭新的观影视角。
正如《瓦尔登湖》所说:倘若我对别的人也十分了解,那么我就不会喋喋不休的谈论自己。由于对贾法·帕纳西和伊朗社会的不了解,所以我主要的感想还是和自己所处的社会、所见到的事情相关。贾法因为伊朗严苛的电影审查制度而被禁止拍摄电影,所以本片就只能用一种出租车偷拍的方式进行,所有的镜头都不是光明正大的,场景也只能局限在出租车这一视角,离开出租车稍远距离摄像头就无法再进行拍摄,所以电影里的几个人物故事都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剧情,只能让我们通过人物的对话来了解伊朗这个国家,这就导致电影看到后面会比较烦躁,因为镜头能拍摄的范围太小了,每当新人物出现说出自己的故事,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他时,镜头都限制了我们,他只要离开这个出租车他的故事就到此为止了,很无奈,也很难受。
看到这里就想到中国的电影审核制度,我们都知道广电总局有很多要求不能拍的,不能上映的,一部《少年的你》经历了多少次撤档,又删除了多少暴力内容,最后呈现的故事也不尽人意。也知道其他国家有电影分级制度,以前很羡慕这种分级制度,因为这样就可以看到各种题材的电影,总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也可以,但现在却不这样想了,因为一个制度的建立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保持现状也挺好的,起码国家没有限制其他类型的电影观看,我们还可以通过非官方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和故事,我们还有选择的机会。
严苛的法律禁锢得了行为,却禁锢不了思想。贾法虽被伊朗政府限制拍电影,却还是通过偷拍的方式让人们知道伊朗社会的现状。而最近看香港社会问题也有很大的感慨,我不知道那边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一朝之间突然就乱了起来,无论是西方媒体挑拨也好,当地民意支持也好,思想不一致,法律和警察都没有办法呀,毕竟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会失去效力。倒不是说我赞同他乱,只是如果追求的不一致,乱是早晚要出现的事。

出租车تاکسی(2015)

又名:伊朗的士笑看人生(港) / 的士司机巴纳希(港) / 计程人生(台) / Jafar Panahi's Taxi / Taxi Teheran / Taxi

上映日期:2015-02-06(柏林电影节)片长:82分钟

主演:贾法·帕纳西 Jafar Panahi

导演:贾法·帕纳西 Jafar Panahi编剧:贾法·帕纳西 Jafar Panahi

出租车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