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4

L • 索尔之子:无从救赎

《索尔之子》不同于《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反战题材电影,尽管都讲述了二战时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但《索尔之子》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特遣队。
对于二战,人们长期的关注重点都放在加害者法西斯和受害者身上,而特遣队作为其中一支身份特殊的队伍,既是迫害犹太人的一方,又是遭受迫害的一方,却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索尔之子》中手持跟拍的摄影方式,大量的长镜头,加以原始粗糙的音频素材,具有着明显的纪实风格。事实上,《索尔之子》也确实真实地再现了二战时期特遣队的工作:将囚犯送到毒气室、运出尸体、焚烧尸体、处理骨灰、从尸体上拔掉金牙、整理衣物搜刮财物等。德国纳粹将具体的迫害行为强加于他们身上,而特遣队在被迫杀害自己的同胞的同时又清楚地知道,相同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因此,他们所承受的是双倍的痛苦,令人几乎完全道德崩溃的工作,有人在第一天便疯掉,有人艰难存活收集证据,等着有一天可以报仇、作证。
索尔介于两者之间,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影片以一个虚焦镜头作为开头,索尔从远处入画。随后,在这个长达4分钟的长镜头里,始终以索尔为中心,将景别固定在近景,展现特遣队如何押送一批新的犯人,同时,索尔沉默寡言、固执严肃、的人物形象以及痛苦压抑的心理状态得以基本呈现。
除了压抑的人物性格和昏暗的集中营大环境,导演也在极力克制影片的情感。尽管出现了成堆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全裸尸体,但导演却使用长焦镜头,将焦点固定在索尔身上,使他周围的环境都处于一片模糊的光影之中,并且采用近景跟拍的方式,是索尔的上半身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当人物遮挡住画面的大部分的时候,观众的关注点反而落在了没有被遮挡的那一小部分。除观众的注意力外,另一方面,观众会对看不见的地方自觉地进行想象补充,管中窥豹,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导演以看似“不小心”扫到的全裸尸体作为背景,比起直接采用全景展现的清晰可见的尸体堆,要来得更具视觉冲击力。
影片中,对纳粹的仇恨、对生存的渴望、对自身的罪恶感,使得生活在重压之下的特遣队成员开始秘密谋划着收集犯罪证据、反抗与出逃。而此时,索尔却“执迷不悟”地为死去的“儿子”寻找拉比,并不小心破坏了行动。索尔突如其来的对于安葬儿子的强烈愿望,以及不顾生死对拉比的疯狂寻找,其实是在为自己承受巨大压抑的内心世界寻求一个突破口,或者说,是想以这样的方式,来弥补一些内心的罪恶感,完成自我的心灵救赎。
但是,索尔最终还是没能找到真正的拉比,特遣队最终也没能逃过被屠杀的命运,两种救赎的失败,彻底否认了和解的可能性。
被强制迫害犹太人的特遣队,类似奴才承担起了本不属于他们的犯罪责任,似乎是导演在讽刺二战时匈牙利作为纳粹德国的仆从国在历史/战争中的尴尬地位。

索尔之子Saul fia(2015)

又名:天堂无门(港) / 索尔的儿子 / Son of Saul

上映日期:2015-05-15(戛纳电影节) / 2015-06-11(匈牙利)片长:107分钟

主演:格扎·罗里格 Géza Röhrig/列文特·莫尔纳 Levente Molnár/乌尔斯·瑞恩 Urs Rechn/托德·沙尔蒙 Todd Charmont/耶日·瓦尔恰克 Jerzy Walczak/盖尔戈·法卡斯 Gergö Farkas/巴拉日·法卡斯 Balázs Farkas/桑德尔·泽绍特 Sándor Zsótér/马尔桑·恰尼克 Marcin Czarnik/列文特·奥尔班 Levente Orbán

导演:拉斯洛·奈迈施 Laszlo Nemes编剧:拉斯洛·奈迈施 Laszlo Nemes/克拉拉·罗耶 Clara Royer

索尔之子相关影评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