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UKeN5q2Gk
  
  1.简介及论点
  
  罗胖提到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揭示了他人生从到处碰壁到后来有所成就的原因(人生观的转变),对比了曾与圣贤小人,最后他提倡学习曾国藩内圣外王的务实通达的为人处世。
  
  
  2.精彩知识点
  
 (a)进士
进士分三等,一甲叫进士及第,共3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叫进士出身,人数多些。三甲叫赐同进士出身,与一甲的关系比喻成:小妾如同夫人,可见两者地位悬殊。曾国藩是考了7次终于在23岁考取三甲(全县倒数第二)。左宗棠14岁秀才(全县第一),梁启超11岁秀才,李鸿章17岁秀才。所以,曾没有才气的天份。
(b)中国文化的三种笨
愚,蠢,笨。愚,上从隅下从心,指一个人钻牛角尖和一根筋。蠢,春天很多虫子乱动,表明无计划乱动为蠢。笨,原意是竹子里白色薄层,延伸指纯洁简单。
(c)县令
以前认为县令也算一个官职而已,没料到古时官场“前生作恶,今生县令,恶贯满盈,县令附郭”,因为县令是官场最小受欺负,尤其在省城的县令,任何过往的官员及其家眷等都要伺候好,稍有不慎,就丢乌纱帽。
(d)官 vs.吏
官:指读四书五经的通过科举做官的人,特点:无行政能力
吏:世袭制,有行政能力,掌握实权的官

  3. 个人观点

(a)年轻时代的曾国藩年轻气盛,棱角鲜明,一味的把自己的简单的道德观要求自己和别人,受到排挤。回家丁忧守孝期间,他开始用正统儒家思想修身,读老庄的书,他以前看别人哪都不对,到如今总能发现别人长处,完成人生观重要转变。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总会在一定的人生阶段完成思想行为的蜕变。思想境界的提升,不是外在刻意的约束各种生活行为以达到逼迫自我改变,关键是对外人变得通达,内心的容量变得放大。
(b)罗胖提到曾国藩从一个以圣贤自期到后来为达到目的不折手段的转变是一个堕落的故事(虽然他后来也有自己的解释)。
-个人以为不能简单以堕落来说。曾在年轻时候因棱角到处碰壁后,回家修身两年,学习老庄思想,“上善若水”。他的转变,其实配合了当时晚清破败的政治社会变化,因为只有学会部分融入周围才能做事。从另一个方面想,如果曾出身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那时日本欣欣向荣,那曾很可能变得积极向上的融入环境。所以,不能简单的说这是堕落的。
(c)不要让他人难堪
曾收礼原则:价值二十两以内;不过问下属灰色收入来源。这是为了给双方台阶下,不给别人难堪。曾说,我不愿当一个清官,因为人都好美名,但一味图自己的美名,那别人被动的承担了差名,他不愿让他人难堪。
-这是我要学习的,有时喜欢标榜自我美名,忽视了周边朋友的感受,长久以后会被孤立。
(d)内圣外王
传统儒家最高境界:内圣外王,这是曾一生的行为准则。向内自我思想修炼,更重要的是向外能去做一番事业。做事,关键不是自己多牛,而是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帮助你。举例,曾成为洋务派主力,他的开放和包容,他认为一切可能有用的资源我都不拒绝,只要内在是君子即可。
-做个内圣外王的人吧。
  
启发
  
(a) 曾国藩坚持理念:内圣外王。具体表现:严与己,宽以人,通达,务实。这是智慧的君子所为。
(b)从曾国藩的成功里看到:中华文明的正面力量,即只要“实事求是”,中华文化表现出超凡的弹性,开放包容。另外,一个资质平平的人,依靠自己超绝的意志力,也可以达到极高的人生高度。这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智慧宝藏。

罗辑思维 第二季(2014)

主演:罗振宇 / 

导演:罗振宇 / 编剧:铅笔社

罗辑思维 第二季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