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那么贝拉塔尔用六天告诉人们自己是如何走向毁灭的。
影片的内容简单而重复,描绘了一对父女最平常的生活,但每天的重复有伴随着量变到质变。
开头,画外音带入:1889年的都灵,尼采在都灵的卡罗阿尔伯托广场看到了一个马车夫用鞭子抽打一匹老马,就抱着马脖子痛苦,最最后失去了理智。塔尔说过:“尼采之于本片,就等同这匹马和我们自身。”
第一天,父亲在大风中拖着瘦弱的马回家,伴随着低沉而悲怆的背景乐奠定了影片的基调。女儿帮助更衣,烧土豆,看向窗外,然后和父亲一起吃土豆。父亲趁热将土豆拨皮,敲碎,沾点盐,然后呼着气吃下去。吃完后父亲坐在了窗边。
第二天,大风。女儿起床打水,给父亲穿衣,去马厩牵马,马开始抵抗,无奈放弃,音乐响起。父亲单手费力砍柴,女儿洗衣,音乐再次响起。有人来拿酒,讲了一些话,被父亲骂了一句废话。
第三天,女儿起床一件件穿好衣服,打水,打扫马厩,马继续不吃东西。吃土豆的时候看到了马赛人想要带女儿走,最后送了一本书。
第四天,没水,马继续不吃东西,父亲决定搬家,但是最后还是回来,搬家失败。女儿望着窗外。
第五天,马已憔悴不堪,父亲取下了放在马头上的绳子。风越来越大,远方开始变得模糊。父亲没有吃土豆。风暴结束。
第六天,女儿选择反抗,拒绝吃土豆。
所以,女儿和父亲在看着窗外的什么?塔尔在影片中构造了三个界限。家对于父亲和女儿来说是庇护的舒适圈,外面的风暴是所要面临的磨难,而那棵树就是外在世界,是父亲和女儿都向往的世界。每日虽然重复的相似的动作,但每一次音乐的响起暗示着父亲和女儿内心精神的变化。
他们本是向自然抗争的。在马赛人告诉他们可以带他们走的时候父亲赶忙跑过来赶走他们。拿酒的人告诉他们一切都在毁灭之中,被父亲呵斥。父亲虽然手残疾,但还是坚持砍柴,修补马鞍。两个人虽然在艰苦的环境下还坚持一件件穿好衣服,冒着大风出去打水。在他们看来人有能力战胜自然,他们安土重迁,不愿意逃离自己的舒适圈。但他们同时渴望着外面的世界,渴望着变化。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是他们逐渐崩溃。马开始不吃东西,无法干活,井里的水干枯。父亲不得不做出退让,决定搬家。当他们真的到了树那头时却又不得不返回。
为什么又回来?
从买酒的男人口中,小镇已经被吹飞。马已经丧失劳动力不能走远,风越来越大,行动困难。其实他们已经无处可去。
买酒的男人在整部片中讲了最长的一段独白,描述了自己的失败“一切都在毁灭之中,一切已堕落。这是人们自己的审判,自己审判自己。当然,上帝也参与其中,上帝也插了一手...世界不存在好坏,那么自己也不存在。”影片只讲了六日,但无疑,第七日面对他们的只能是毁灭。塔尔借这个男人之口表达了影片的主题,那棵树就是上帝划定的界限。人类无论是反抗还是屈服,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毁灭。无疑,这是对尼采宣称的“上帝已死”,“让我们自己成为上帝”创建一种利用人类自己的理性和意识创造的世界的戏谑。也就是说,反抗与自由无意义可言,人被划定了界限,被一种力量所支配着,在之中无尽的轮回,获取,堕落,获取。我们唯有像吉普赛人一样顺应自然。
这部电影是塔尔的封镜之作,里面似乎透射着塔尔自己悲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塔尔问道“所以看完之后你觉得是坚强了还是脆弱了?”
这是每个人关于怎么活的话题。
但从反面想想,马和女儿的反抗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活法?

都灵之马A torinói ló(2011)

又名:都灵老马(港) / The Turin Horse

上映日期:2011-03-31(匈牙利)片长:155分钟

主演:亚诺什·德尔日 / 艾丽卡·博克 / 米哈伊·科莫斯 / 

导演:贝拉·塔尔 /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 / 编剧:László Krasznahorkai/贝拉·塔尔 Béla Tarr

都灵之马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