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当然会崇拜作为伟大的建构天才的人类,他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在流水之上成功地堆积起一个无限的概念穹顶。当然,为了得到这样一个基础的支撑,他的建筑必须有似于蜘蛛网的建构,足够精巧以便随波逐流,足够坚韧以不使一阵风来就吹散架子。

——尼采

我无意于解读《都灵之马》,就像那匹马时常被人说起,在带有些许传奇色彩的故事里,无法被人所参透的那样。我也无法知晓,尼采在抱住那匹马失声痛哭之后,又领悟到了什么。正如众人所知的,他是彻底的疯了。
但是,《都灵之马》还是可以被体验到的,即便是黑暗得透不出半点光线,宛若是骤然形成的“黑洞”,扭曲了时空,吞噬了一切可视之物。但是我们仍旧足以全身而退,也许这就是电影的魔力了。

马“疯”了
我们从那匹马说起吧。
那匹马似乎有了某种觉悟,在人的鞭子下不复前行。突然感知了自己悲剧的一生——是任凭被人所驱使的“奴隶”,于是以绝食来抗议如此不公正的遭遇。但是,一切都是我的主观臆测。我怎能了解一头马的思想呢!甚至那头马还仅仅是存活在银幕上呢!
自然界的立法,人不会懂得马的“语言”。这看起来更像是人为自己的立法——人是一种可以掌握语言的动物,马其实是不会语言的。马自然地便同人不属于一类,于是我们有时候才会有了“做牛做马”这样的信誓旦旦。
骑在马背上,或是安坐于马车,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马被定义为一种“交通工具”,我们能以此来远走他方,我们如今革新了“交通工具”,使之“走得”愈加遥远。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和“汽车”当属一类,可以成为同一类“物”,都是人为之创造。只是前者吃的是草,后者“吃”的是汽油。
也许有那么一天,这种被人奴役的“交通工具”不再受人操控了,人成不了它的主人了。也许我们会翻然醒悟——我们从未奴役过什么,我们也绝非显得如此高贵。在影片中,马夫已经无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出门了,他被囚困在了这间破败的房子里。他已然被那匹不愿出门的马给拴住了!
《都灵之马》是一个黑色的寓言,人的处境被还原出来,没有那种高雅的姿态。

小屋的世界
我把小屋视为现实世界的隐喻,这似乎有点残酷和让人心生绝望。
我们在不同的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吃饭、穿衣、睡觉,诸种维持生计的活动。影片中所展现的亦是如此。不同的是,它把我们缤纷的生活抽离了出来,以最为简单的方式凸显出必要的元素:1、吃土豆:时常的吃饭化约而来2、打水:一种维持生计的必要的活动3、打理马棚:维护改造世界的工具。等等。
更要命的是,影片甚至抽离了人的情感元素。马夫同其女儿没有多少交流,他们似乎彼此孤立,仅仅是依靠既定的规则联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井然有序,不乏默契。即便是一不小心稍稍偏离了原先的轨迹,一个简便呼唤就把他们带回“正轨”。
人就这样被“抛”到了“小屋”之中。忍受着没有“多彩”的生活,没有多少情感的滋润。命运从来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从来就不是那么不可一世。
那匹发“疯”的马打乱了既定的规则,早先木蛀虫没有发出声响,似乎也暗藏了某种变动的征兆。影片像很多人所感受到的那样,毁灭已然在无时不刻都在肆虐的风声里悄然展开。
乐观地讲,我们不会把父女两人的遭遇同现实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至少,那种情景只会发生在遥远的未来。
然而电影的魔力在于浓缩,就像简化抽离了里头的人物一样,把时间也可以缩小到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去看一看人毁灭时的情景。
我想,如果那匹马没有“疯”的话,父女两人也许就不会被困在这屋里头了吧。他们会乘坐着马车离开这个地方。后来,他们确实打算要离开这儿。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回来”了。我无法得知是由于什么样的缘由。他们在出发后,又返回到了起点。也许他们已经安居“别处”,然而只是一场命运的循环,“别处”成为了一种幻景。
透过小屋的窗户,可以望向远方。看到远处的小山坡,还有一颗孤立的树。窗户总是把眼前的景象分割成两半。一边里头除了野草便是空无一物,另一边则能看到树,有时候还有远处过来的人,以及他们离去的背影。这似乎预示着现实与幻象,或者预示着生于死,和画面的黑白两色交织在一起。
在影片的结尾处,桌子上的裂缝在画面上将父女两人割离开来。是选择生吃土豆,还是继续挨饿?似乎那句古老的困惑又开始出现——to be or not to be?

来客和远去的“吉普赛人”
小屋里曾经迎来了客人。那人似乎深谙世道,一语道破玄机——“世界被变得低贱了”。他以愤世嫉俗的姿态宣泄中心中的不满:
上帝虽然已经死了。但那些曾经视上帝为造物主的人已经创造出了全新的“上帝”。以“上帝“之名,让一切都变得低贱了。在他们高贵的身躯的触碰之下,一切都变成被其所支配之物。一个全新的统治者已经诞生。这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但是终有一天,神将会陨落。在向着“高贵”和“崇高”无止境地奔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完全笼罩在了虚无之中。
世界已经发生变化,这位来客似乎道出小屋的处境。但是他又能奈何呢?“别想这个了!都是扯淡!”马夫斩钉截铁的说。
透过窗户,在来访者离去的远处种着一棵树。这是生命之树吗?你可以看到父女两在那个树的周围绕了一圈后,似乎又返回了原点。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那位来客并没有成为一个挽救灾难的人。他只是买了瓶酒,孤独地离去。
“第三天”的时候,小屋前路过了一群吉普赛人。他们并非蛮横无理、霸占水井,乃是性格使然。他们全家流浪于世,不遵守一般的准则。
吉普赛人要带马夫的女儿离开,但是她不肯。马夫愤怒地从屋子里头跑了出来,手里拿把斧头。但是这群吉普赛人没有丝毫害怕的样子,他们“顺从”地离开了,不住地冒出一些古怪的话来。作为取水的酬谢,马夫的女儿拿到了一本书。但是这本并不是神秘的吉普赛人带给他们开启希望之门的钥匙,看起来只是来自异族的秘语。
我们从小屋的外头望向它的窗户,马夫的女儿的面容让人感到心悸。世界发生了变化——他们被囚困于此。透过窗户,永远只是那一分为二的视野。
“第六天”之后,如果还有明天。也许他们可以真正地走出这间“小屋”,不再返回到原点。也许他们遇见了一队“吉普赛人”,领头的也许正是狄俄尼索斯。


都灵之马A torinói ló(2011)

又名:都灵老马(港) / The Turin Horse

上映日期:2011-03-31(匈牙利)片长:155分钟

主演:亚诺什·德尔日 / 艾丽卡·博克 / 米哈伊·科莫斯 / 

导演:贝拉·塔尔 /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 / 编剧:László Krasznahorkai/贝拉·塔尔 Béla Tarr

都灵之马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