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理解和支持同性婚姻的合法权利




同性恋的存在本身是对应着异性恋的,人类是由男女两个基本大类别组成,虽然物种起源印证了人类男女结合可以繁衍后代,才有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人类进化到我们这一代,已经远远和动物本能的繁衍有了太多的千差万别。很多异性恋喜欢说,如果我们理解和支持了同性恋,比如我们通过了同性恋的合法化,那岂不世界大同了么?我们的社会不就彻底颠覆了?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幼稚的,同性恋从属于自然规律,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一个补充,调节,平衡的作用。无论古今中外,同性恋在人类社会中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存在,它既不会因为由于合法化而变得更多,也不会因为社会禁止而变得更少。西方社会之所以能看到更多的同性恋人是在于社会的包容度和多元化在日益提升,同性恋人能够在社会和法律的保障下勇敢地站出来,走在阳光下,并且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他们爱的是同性。而在中国,他们/她们被迫隐藏自己的性向,被迫和不爱的异性走入婚姻的殿堂,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家庭问题。所以,同性恋人的感情和性既是很私人的,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家庭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此问题做以下几个层面的分析。

一,关键词:性取向,1/0/0.5,T/P/H

第一,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本质区别,除了在性取向不同以外,生活中和其他人毫无差别,表面上我们都看不到同性恋的存在,但事实上他们/她们就生活在你的身边,只是如果他(她)不告诉你,你是根本不可能知道的。而一个同性恋者和一个异性恋者的区别就在于,他是选择和他牵手,和他结合,和他共同度过人生中起起落落的各个时刻。而异性恋者的恐慌是因为同性恋者的选择和他们不同。异性恋者固执的以为,伴侣的选择相反,就会导致人类大繁衍停止。他们想不通一个男人为什么不和一个女人发生关系,一个女人为什么不和一个男人缠绵,归根结底人们是对他们床第之事很好奇,提到同性恋现象,人们第一直观的想法就是:“那他们怎么ML啊?那他们怎么生活啊?谁扮演男人谁扮演女人?谁比较娘娘腔?谁比较男人婆?等等,正是人们的好奇,才有了N多个妖魔化同性恋的版本。而现实生活中的同志伴侣关系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男同志群体中,是有类似异性恋夫妻模式的1/0组合,但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其角色定位和称谓其实也各不相同,既有夫/妻相称的,也有哥/弟相称的,此外更有很多彼此不分角色的兄弟型恋人(或者也被称做0.5);女同志群体同样如此,有彼此之间以夫/妻相称,类似异性恋夫妻的T/P组合,也有彼此关系平等,TP通吃的H。因为一些人喜欢把娘娘腔或者男人婆和同性恋划等号,以至于到最后就连同性恋群体内部都在排斥CC(女性化的男子)和铁T(外表看不出生理性别的女子),但是,谁能肯定的说,同性恋就一定是中性化?同性恋就一定是年少时受到什么不好的因素?同性恋群体内有一定比例的人是这样,但是不是全部,同时也有很多异性恋是单亲家庭里成长,或者有什么不好的经历,但是他们也没有成为同性恋,这个有绝对性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仔细观察和思考过,娘娘腔那种不好的形象其实往往是源于公共媒体对于不符合大众感知的男性一种刻意的扭曲和夸张化,而现实社会里有些表面看似很娘娘腔的男性,但是往往在某个迸发的瞬间,同样能表现出男人的果断与大气,有些举手投足很男性化的女人,往往在不经意间也能表现出类似“小女人”般的柔情,所以这个没有绝对化的论调。更何况男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男同胞可以反思一下,我们这个社会对于男性性别规范的要求全部都是合理的吗,男性在受苦的时候有没有流泪和申诉的权利?男性遭遇危险的时候有没有要求保护的权利?男性有没有被照顾或者得到关爱的权利?尤其是那些被主流边缘化的男性群体或者因为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原因沦落在社会底层的男性,他们是否也应得到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人格尊严与人权保障呢。


二,古代同性恋和现代社会的恐同症


第二,同性恋也是由人类组成,和异性恋一样,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们/她们同样需要吃饭,需要工作,需要孝敬父母,只是他们/她们打破了人类选择伴侣的 性别范畴,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所谓异性相吸,这个和长久以来人们所了解的家庭传统相违背,于是有了阻挠。人们对此的理由是不能繁衍,众所周知,如果人类和动物世界没有差别的话,那么动物物种里有同性恋现象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人们为什么不肯承认人类世界里的同性恋现象?按照现代心理学研究, 某些人针对同性恋所产生的一种非理性的憎恨/敌意或者其它的过激反应其实也是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将此称之为“同性恋恐惧症”。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人的头脑里并没有异性恋或者同性恋的概念,喜欢异性还是同性只是个人情感偏好的抉择,比如喜欢男人的男人被称为“男风”或者“龙阳”,男同性恋伴侣之间彼此以“契哥”“契弟”称呼;喜欢女人的女人则被称为“磨镜”或者“对食”,也因此,中国古人自然也就不存在“同性恋恐惧”的概念。

那么,这种对同性恋爱会产生恐惧或者敌意的心理从何而来呢?根据现代心理学家研究,恐同心理的产生主要与以异性恋核心家庭为主体结构的社会环境对同性恋的谴责或者丑化有关,特别是与个体对同性恋的错误认识有关。心理学家海雷克发现,对同性恋持强烈否定态度者,往往会把同性恋的性行为误以为是人体重要功能丧失的表现。研究者德乌林的数据表明,对同性恋持强烈反对态度的男性,通常也更倾向于排斥同性之间的亲密友谊。此外,也有一些恐同者对同性恋的排斥是出于一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他们对不符合自身喜好的少数人群有根深蒂固的偏见或者敌意,目前从国外同性恋反歧视社团收集到的一些实证来看,有的“恐同者”甚至会对健康快乐的同性伴侣产生嫉妒的情绪,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针对同性恋人的侮辱伤害或者攻击。

随着两性平权运动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男女两性的认识也日益深刻,也逐步意识到过去异性恋沙文主义的性别观念不仅束缚女性,也压迫男性。意识到过去那种刻板单一的二元性别论抹杀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否定了个体存在的独立性,尽管男女两性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性别特质,但我们必须看到,生物性别虽然先规范出了若干事实,但这些事实是受到什么样的诠释毕竟是由社会根据它自身的目标来定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性别,性别差异只是生理现实的社会建构,我们承认作为性别群体的男性,女性之间的差异,但也应当承认性别共同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即男人与男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差异。如果认真考察男女两性在性和感情上所持的态度及行为,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人性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是具有丰富立体的多面性统一。中国古人用阴阳二元说解释男女两性之际,虽然承认男性属阳女性属阴,但也同时看到了男性或者女性的群体中也可能存在着阴阳二元的气质差异,也就是说,同一个性别群体中也可能存在着阴阳二元的转化或者互补。

三,关键词:“婚姻”

第三,凡是对同志有一些了解,或者熟悉同志圈的朋友就会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同志伴侣,两个相爱的男生或者女生,本来在一起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家里的父母亲戚却要求他们履行所谓的社会家庭责任,要求他们/她们和异性结婚,有的家长甚至会采取强迫的方式逼迫他们走入异性婚姻。异性恋者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和一个异性本来爱的好好的,这时你的父母家长却因为种种原因要求你娶/嫁一个你根本不爱的第三方,你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是不是也会向父母家长抗争,期望能实现你的恋爱自由?现在很多同志伴侣希望能得到父母乃至社会的认可,希望他们的爱情同样能活在阳光之下,为什么你们就不能认可呢,就因为他们爱的是同性?就因为他/她们的结合不能生育后代?这一切就要否定他们之间的爱情?那么你们现在逼迫一个男人和一个他根本爱不上的女人结婚,或者让一个女人和一个她完全产生不了感情的男人结合,那被迫结婚的那个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所建立起来的家庭又会具有怎样的前景?试想一下,假如是我们自己,我们被迫和一个不爱的人结合,生育,你真的会心甘情愿么?你的人生是不是从此就成了灰色?对工作不积极,对生活没有热情,生活的象一具行尸走肉,这样阴霾的生活氛围下,你怎么开心?你怎么快乐?你怎么为社会做贡献?以牺牲同性恋者一生的幸福为代价来换取一个所谓的“传宗接代”,你们不觉得这一切对于他们/她们,或者他们的妻子(她们的丈夫)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吗?

长期从事同志工作的张北川教授曾讲过一个现实生活中血淋淋的例子,一个同性恋小伙子被家人逼婚,在反抗异性婚姻未果,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身处绝望的小伙子不得不走上卧轨自杀的道路。

一位因为逃婚而不得不离开家人远走他乡的男同性恋者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也渴望在阳光下自由地生活,可是太难了……”昆明男男性行为者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项目负责人段勇说,大中城市的同性恋者尚且如此,那些生活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同性恋者,则在贫困和屈辱中挣扎,处境更为悲惨。正是因为歧视同性恋,导致了很多社会不稳定行为的发生。张北川通过跟踪调查后得出一组沉重的数据:男同性恋者由于被歧视和缺乏正常的、良好的交往环境,38%曾因自己的同性性活动遭遇伤害,21.3%遭遇过异性爱者伤害,21%的同性恋者在身份暴露后,受到异性恋者的侮辱、殴打和敲诈等。“只有在一个群体普遍被严重排斥时,才会出现如此多的相互间的伤害行为,而并非该人群普遍存在人格问题的结果。”张北川说。(以上转自《中国同性恋者生存状况调查》)


四,同性恋的“治疗”


第四,很多人恐同,是害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同性,从而导致他/她找不到合适的老婆/老公。在天涯社区常看到有女生发帖说她觉得现在好的男生少,所以她想改造一个被她看上的GAY男,或者有人发帖说现在性别比失调,导致单身的异性恋者结婚发生困难。所以如果异性恋者再支持和理解同性恋,社会要倒退。我认为这个想法也是荒谬的,须知人和人之间的爱情不是可以通过勉强就能达到的,一个人的性取向更是不可能依靠所谓社会强制的力量予以改变。人们希望找到好的异性对象,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根本的途径还是应该依靠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修炼,而不是把目光盯在一个人口比例最多还不到10%的同性恋群体的身上。

曾经听说一个案例,一个同性恋被父母强迫着接受电击,他有自己深爱的爱人,因为被治疗,深受电击之苦,最后导致什么人都不爱了,真正成了一个行尸走肉,从此他不爱男人,更不爱女人,他连父母是谁,都不认识了,这个就是所谓治疗的代价。
  
那些所谓被治好的同性恋,其实是被迫的。就象父母们死活不同意异性里的一对结合,那么无奈也只能接受现实,选择和不爱的对象结婚。他们的妥协导致了不安定的因素。被治疗好的同性恋也不过如此,只不过是因为社会因素放弃了自己的追求,面对爱情同样选择了妥协。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因为他人的好恶而妥协了自己的一生?为什么要他人来主宰我们的人生道路?他人来主宰我们的爱?

五,关键词:HIV
  
12月1日是国际艾滋病日,很多人又把同性恋和艾滋病联系了起来。的确,艾滋病在同性恋群体中的感染率正处在上升趋势,但这是同性恋人的过错么?熟悉艾滋病知识的人都会知道,源自非洲原始食猴部落的HIV病毒(由猴子的血液传染给人类),在西方社会登陆的方式最早却是通过海地性工作者的性接触,之后这种病毒开始从美国乃至欧洲各地逐渐蔓延到整个世界。HIV病毒在同性恋者中多发的原因,是因为男性之间的性方式和异性男女之间一样,都存在体液转换,且肛交比较容易造成粘膜损伤,而病毒正是通过血液/体液接触感染。由于同性恋人得不到社会认可,他们不能过上如异性恋者那样两情相守有安全保障的生活,尤其是那些比较封闭落后地区的同性恋人,他们只能局限在一个相对范围更狭窄的圈子内寻找对象,这些都导致了病毒感染率的上升。
  
  
如果同性恋人没有受到社会这么沉重的压抑,如果同性恋人的爱情能得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可,他们又怎么会偷偷摸摸地瞒着家人在极度的压抑下去和陌生人之间发生没有情感交流也没有安全保障的交合?异性恋者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下,假设把你们放在一个禁止性爱的地方,极度性压抑下的你们又会做出怎样的举措?同性恋群体的社会处境如此之艰难,他们能够选择的对象是在一个不能见容于天日的狭窄的范围之内,且在深重的压抑下还要遭受病毒的威胁,他们现在已经被逼到这样一个局促且尴尬的境地,异性恋者大众的舆论还不肯放过他们吗?
  

六,我们的呼吁:请理解同性恋的婚姻诉求,请支持性取向反歧视立法的成立

崔子恩老师的记录片电影《志同志》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展示出同性恋群体对婚姻及相关合法权利的渴望及诉求,我们看到,和异性恋人一样, 同性恋者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他们同样需要工作,需要家人的关心朋友的呵护,需要倾诉,需要社会的关注,也需要理解和支持,同性恋不是一 个人想成为就能成为,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很多人习惯的说你只是不去尝试,我认为情感需求和本能是无法尝试的,一个人被一个人吸引和爱上也不是尝试就可以 做到的。当然老一辈的异性婚姻里绝对有尝试和勉强,他们也同样白头到老。但是现实社会里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会有幸福的可能。

  
笔者的观点是呼吁人们理解和宽容同性恋,毕竟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就象生活如饮水,冷暖自知,希望有一天社会能认识到这个层面,对同性恋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对待,对人类的情感,有一个起码的认知,而不是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的事物就打击排斥。如果你发现你身边的某个亲朋好友是一位同性恋者,请善待他们,请相信他们对你的感情和以前一样,他们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改变,而你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换来的将是他们对你一生一世的信任和深情。

相关论文:
同性恋与异性恋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99099/

志同志誌同志(2009)

又名:Queer China / Comrade China

上映日期:2010-11-27(中国香港) / 2009-10-10(釜山电影节)片长:119分钟

主演:张北川/秦士德/李银河/张元 Zhang yuan/许戈辉 Olivia/程青松 Qingsong Cheng

导演:崔子恩 Zi'en Cui编剧:崔子恩 Zi'en C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