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某个星期五——律师凯文(本·阿弗莱克饰)的一个同事提到——这天正巧还是耶稣复活的节日,在传统的西方文化里,这是个十足的幸运日。

或者说,它本该是个幸运日。

一个倒霉蛋要是遇到点倒霉的事,那并没什么,也许还能带上点喜剧色彩。但如果,是一个幸运的家伙,或者一个刚刚挤上“幸运”这艘小船的人,在幸运日里遭遇到了莫名其妙的,咎由自取的飞来横祸,那他的人生就会产生一连串,不可避免的,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愈演愈烈的变化,这就是“变线”的意思。

--------------------------------------------

那么,这两个“幸运”的家伙是谁?

凯文开着他的宝马,正要去打一场有关某个慈善家遗产归属问题的官司,而他手上已握有了决定性的证据,这一证据可以顺利的使他的委托人,也就是他的老丈人,他妻子的父亲成为这笔基金的控制人,而他,也将从泰山那里得到一艘他梦寐以求的帆船——作为奖赏。

都勒(塞缪尔·杰克逊饰)开着他的汽车,正驶往同一所法院的不同法庭。他刚戒酒成功,他还争取到了买房按揭,这一切都足以使他在离婚的官司里赢回两个孩子,至少。甚至,还有希望抓住最后赢回他妻子信心与爱的机会。

然后,他们俩的车相撞了……

都勒的车彻底抛锚,但他在赶时间,所以在相互询问了对方有没有受伤后,比起决定如何处理事故,他更希望凯文能把他赶紧载去法庭。

凯文的宝马还能发动,但他也在赶时间,所以在匆忙地丢给都勒一张支票后,没询问对方的名字,甚至没听完对方的话语就马上发动引擎,飞也似的走了。

在法庭——

最关键的一刻,凯文方才发现那决定性的证据丢失在了车祸现场,他只有12个小时的时间去取回证据。

捡到了证据的都勒迟到了二十分钟,来不及表达他在一路上反复准备着的呈辞,法官已做出了最后的宣判,孩子们将跟母亲远走他乡。

这时候,如果你是都勒,在看到那个让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二十分钟”的人来问自己要回一本红皮书(证据)的时候,你会还给他吗?;这时候,如果你是凯文,看到这个素未谋面的黑人大叔莫名其妙地就是和你做对时你会有何感想?

接下来的12小时,是两人误会越来越深的时刻,是两人想尽办法和对方较劲的时刻,是两人把彼此把各自已经开了条混乱口子的生活进一步推向绝境的时刻。

也是两人的灵魂涅槃重生的时刻。

耶稣之死,哀之莫大。而他的复生所代表的则是悲剧的另一面。

都勒,他真的真正从酒精里逃脱出来了吗?他真的确是做好了重新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准备了吗?凯文,他拼命想打赢这场官司真的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正吗?还是只是对他贪婪的老丈人使用手段玩弄司法漏洞的一种视而不见?两人的生活挂起了毁灭的风暴,但对灵魂又何尝不是一种洗礼呢?

--------------------------------------------

极其精彩的剧本,虽然好莱坞总会填充上一个不错的结局。

这12小时的过程非常揪心,虽然导演的手法有那么点混冗,节奏有那么点沉闷。(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加剧了那种揪心的延宕。)于是乎在结局到来时,我无暇感慨,只是觉得松了口气,不是恶气的痛快,而是一种暧昧纠结的气,把它吐了,也一并冲淡了感动,实在是可惜。

最后来说说表演,威尼斯影帝本·阿弗莱克——也许单看他1.9m的身高和俊朗的外形,谁都更倾向于让他接拍一些动作片什么的,于是人们忽略它那带有点酸性的知识分子气质,这种气质和他的外形格格不入,却产生了一种另类的效果,在别他影片中,他那略显呆滞的眼神在这里则充满了迷茫与惊慌,可以说角色挺适合他的,只是影帝这次的表现和《好莱坞庄园》里比还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值得一提的是塞缪尔·杰克逊,本片中这位常演烂片的敬业黑人老牌影星倒是让人眼前一亮,他褪去了以往影片中的那种表演方式,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朴实却有爆发力。

这让我突然想做一个实验,你能试着坐在那儿不动却把角色演绎到位,那种可怕的控制力与集中力也许能增加自身的稳定性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