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位于中国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地带,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它属于黄土高原的干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南缘,有着无数的沟、壑、塬、峁、梁、壕、川,属宁南黄土丘陵地带。这里年平均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0℃,全年无霜期90~100天,年降雨量200~700毫米之间,大都集中在6~9月,多冰雹,而年蒸发量1000~2400毫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干旱气候,水源奇缺。这里由于流水切割及千百年来的盲目垦殖,水土流失严重,除少量河谷川台外、大部分地方生存条件极差,且多发生其它各种自然灾害,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

以上的文字,是百度百科中关于西海固的描述,但就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却生活着一百五十多万的人口。1995年,康健宁在西海固拍摄了新纪录运动中的代表性作品《阴阳》:在西海固陡坡村,阴阳先生徐文章有自己独特的生存哲学,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传家,也迎合潮流教育孩子要“五讲四美”;但自己碰到的事情,他又有自己圆滑的生存哲学。在徐文章身上,有着传统中国农民的勤劳、世故、传承,所以这部纪录片也被誉为中国农村题材纪录片中最为深刻的一部。虽然康健宁着力于从一个人身上看到中国人,从一个小村庄看中国,但是,西海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端的生存条件还是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阴阳》拍摄于1995年,东部沿海一些地区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但中西部的差距相对来说还比较小,所以西海固的恶劣的生存条件和自然环境成为背景,导演并没有刻意去展示。但10年之后,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西海固依然贫瘠,这让在此支教的查晓原深受震撼,他觉得在海原县九道村看到了“真正的西北,真正的中国乡村”,惊诧之余,他拿着摄像机,开始记录他支教的这个村庄。
2012年,查晓原再次来到九道村,他将摄像机对准了一个叫虎虎的男孩,虎虎当时6岁,在上学前班。虎虎是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出生不久就遭父亲遗弃,只能跟智障的母亲相依为命,但虎虎并未以此为意,他依然像其他孩子一样茁壮地成长:地上铺一些砖,就成了温暖的炕;砖头调换一下方向,就可以变成火车;在树上拴几根绳子,就可以变成秋千……极端简单的生活条件下,孩子用他们的视角、丰富想象力对抗枯燥的生活。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机,没有ipad,没有汽车,在一个城里孩子的眼中,虎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可虎虎有蓝蓝的天、清洁的空气、呼呼的北风,而这些自然的东西,城里的孩子也难得一见。
关于孩子的影像,总是撩人心怀,因为每个人都曾年轻过。这部纪录片所对准的孩子生活本身,虎虎生风,掩盖了技术或者技艺层面的缺失:比如,整部片子缺乏一条明晰的结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缺少过度,极为生硬,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虎虎碎片化的生活片段,支离破碎。如果不是虎虎极为生猛的生活态度,不知道这部影片是否还能获得“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抛开内容,精美的画面、纯熟的剪辑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虽然个人出资拍摄的私纪录片和央视大手笔的纪录片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纪录片表达方式和技巧的追求,总是没错的吧!如果跟康健宁的《阴阳》相比,《虎虎》的制作也显得极为粗糙。
查导初试牛刀,有这样的作品,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要想拍出更出色的纪录片,在技巧方面,尚需多下下功夫。



虎虎(2011)

片长:110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查晓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