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斯维拉克作品《布拉格练习曲》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5年6月13日(星期六)上午10:45—11:10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扬•斯维拉克作品《布拉格练习曲》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马惠洁、王犀灵、肖威尼、朱明、骆菲、蔡玲、杨莉、黄方悦、赵玲玲(观影者:姬伯庆、翁锡良、王月芳、黄钢、王文仁、任同玉、吴婉琴、陈华、张征辉、范大茵、楼雅琴、田瑛、王玮玮、章毓苏、傅佩影、朱松法、张培红、王淑金、王红玉、韩美娣、徐涌、朱剑云、唐福蓉、姜天鸿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黄方悦

托克伦让学生听写符尔赫列支奇的四句诗,实际上也点出了主人公的基本思想
范达明:今天这部影片仍然是扬•斯维拉克的父亲德内克•斯维拉克编剧,并且还扮演了男主角,65岁的托克伦。本片仍然是喜剧风格,明朗,诙谐,幽默,浪漫。主人公托克伦似乎是《青青校树》里那位男教师伊戈尔的晚年,譬如,他们有共同的教师职业,更有共同的一点,就是有点“花心”。不过老托克伦的“花心”,基本上都在梦境里。片中也写到他与自己学校的女教师的关系,他们谈话,说到日本地震,说到夜里互相想念牵挂,她还给他准备了没有副作用的镇静药物——这说明他们确实很要好,但显然主要是那位女教师在主动向他进攻(后来她递给他的约会信,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里,我想说的是,影片开始,他在文学课上的讲述捷克近现代文学家符尔赫列支奇的诗歌的一段,作为本片构思立意的起点,是寄托了编导很大的艺术匠心的。托克伦跟同学们说,符尔赫列支奇写过的书堆起来有1米5高——据说有260本——他说,我们在这中间,只学习了四句诗,是他老年写下的,在他懂得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听写那四句诗:“为了些许的爱情,我情愿走遍天涯海角,带着无所顾忌的头脑,打着赤脚也没关系……”无奈课堂里那些毛孩子,并不理解老师讲课的用意,尤其是那个叫瓦格纳的富二代的赞助商的儿子,不止一次地打乱他的讲课,在下边乱插话,故意打岔,以显示自己的“聪明”——这个学生也确实是个最聪明的孩子,他的插话都直接针对了老师念出来的诗句,说明他听得非常认真。其实这四句诗同时也点出了我们主人公的基本思想,他一生做人的态度,他的拥抱人生、拥抱爱的生活信念。我们从这里出发,可以解释他影片里所有的所作所为。另外,这位捷克作家——雅罗斯拉夫•符尔赫列支奇(J.Vrchlicky,1853-1912),我们应该记住,他本名弗利达,是捷克诗人、剧作家及翻译家。曾经与人一起翻译了中国的《诗经》。鲁迅先生翻译介绍过他。这个“符尔赫列支奇”译名的中文写法,可能就来自于鲁迅。

影片最后让老夫妻俩经历了生死的一幕,那么对于未来,他们一定会更加珍惜
马惠洁:影片的这个老年主人公对生活有激情,他觉得自己周围有许多人没事干,对于人生没想法,而他并不甘心如此生活。我想影片也不是要老年人再去谈恋爱。现在我们生活好起来,但欧美国家与我们东方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激情的表达方式,就影片的表现看,我们看了还是能够接受。他们老夫妻之间时常有点小摩擦,小幽默,譬如他去做快递员,最后摔伤了腿骨,正应验了她妻子事先的警告。我想,影片最后让老夫妻俩经历了生死的一幕,那么对于未来,他们一定会更加珍惜。

影片非常温馨,主人公乐观豁达,这是他性格上最大的亮点
王犀灵:这部影片非常温馨。就影片主人公来说,这老头没有太大的特点,我也不很喜欢这样的类型的人。他主要就是想让自己生活得开心。他的家庭基本稳定,或许有出点小轨的事,但无大碍。他是个会寻找生活乐趣的人。这个我能理解。其实,人生,尤其是到了老年,自己觉得怎么开心就怎么去做,这不应该否定。人总是各取所需,在这点上,也不要去考虑自己的年龄。主人公乐观豁达,这是他性格上最大的亮点。

男主人公很有生命力,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应该是合乎正常的人性
肖威尼:人到了一定年纪,还有想法,还想去做点事情——做那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体力上能够承受的,也是自己爱好的事情,当然也是对社会有好处的事情。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人,他出了学校就去找了一份很实际的工作,因为他不愿意没有意思地去生活。而正是在这样的工作中,他能看到一些精彩的东西,并以此充实自己。我知道,在日本,70岁的人都还在上班。对他们来说,这其实不是负担,而是开心与幸福,让生命到这个时候还能有价值。影片的男主人公很有生命力,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应该是合乎正常的人性。总之,这些问题,在我们看了影片后都有启发。老夫老妻,如果长久是平淡相处,可能也有问题。

人的年老与体力减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不接受新的东西
朱明:影片讲了普通人常规的生活,讲了到这个年龄的人他们的工作、家庭与生活。影片拍摄得朴实、细腻。影片两次展示了他与他周围的老年人在街头花园相遇的镜头,这是一个对比。人的年老与体力减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不接受新的东西。人要随着时代而发展,要思维更新,也要行为更新。

影片很现实,很细腻,角度很独特。男主人公有其独特的性格、爱好
骆菲:这部影片很现实,很细腻,相比中国影片,它的角度很独特。男主人公有其独特的性格、爱好,譬如影片通过他的梦境展示出他的一些内心需求与欲望等。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一定情况下都会有这种心理活动。

影片让人觉得快乐,让人深受感染
蔡玲:姓斯维拉克的儿子与父亲,担任了影片的导演以及编剧和表演。前后看了《青青校树》与今天的影片,感觉都很好。无论是讲孩子的还是讲老年人的,影片让人觉得快乐,让人深受感染。男主人公有一个医生,是他的前女婿,两人的关系,处理得也很独特。

出于拥抱人生、拥抱爱的生活信念,托克伦在人际关系中还善于扮演红娘的角色
范达明:托克伦听了前女婿讲述了自己为何另有新欢的理由后,不但不加以痛斥,还表示欣赏,这个态度是通常人很难做到的。当然这不等于他不爱自己女儿,相反的是,与此同时,他还协助他学校的副校长罗伯特去追求婚姻生活遭遇危机的女儿,为他俩的因缘牵线搭桥,这是因为他发现正是罗伯特喜爱上了他的那个被前女婿抛弃了的女儿。这与他为退休军官里扎克与胖胖的柯太太牵线搭桥的情况相同——在此影片显示了托克伦在人际关系中还是个善于扮演热心红娘的角色。包括对于他身旁那个兼职的小伙子想要追求漂亮女孩,他总提供机会与给予鼓励,也可以说都是出于他同样的思想,即他的拥抱人生、拥抱爱的生活信念,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包括他自己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爱。活着,就要活得开心。这应该说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人生观。

影片让我们联想到对待自己老年人生活的态度问题: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快乐
杨莉:影片表现了老年人的生活。男主人公追求快乐,有什么想法,他就自己去做,去实现,不给自己加上什么条条框框。他实现自己的追求,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找快乐,交朋友,与自己的女顾客说笑,关注她们身上的细节等,这些其实都是男性的人性的表现,从人性与生理上来说,这些是天然的。外国人在这方面比我们要放开。影片让我们联想到对待自己老年人生活的态度问题。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快乐,而对于那些逃不开的事,则需要我们调整心态,以快乐的心情去接受。

如果我们有托克伦的价值理念、乐观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快乐就无处不在
陈华(会后笔谈):看了这部影片,一直在回味,感触也蛮多的。虽然故事发生在捷克,但很贴近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快乐地过好晚年生活,是我们离不开的话题,寻找快乐是我们生活的目标之一。老教师托克伦离开学校,因为他不开心,他放弃教师这个体面的工作,去做常人不能理解的快递员,甚至于去做超市的收瓶员,然而,他正是透过这个工作,这个收瓶窗口,更多地去了解了布拉格,他在这个窗口接触了各不相同的人,热情地为他们做分内分外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他的乐观、幽默感染着周围的人,同时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也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快乐!也让很多人由于他的乐观、他的乐于助人,找到了快乐和幸福,比如上校先生,比如他以前的教师同事……同时也慢慢地改变着呆板固执的妻子,使他们的爱情生活在晚年更加滋润。由于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选择快乐的理念也不同。在国内更多的人会选择符合自己身份的、高雅的事去做、去寻找快乐。这,没有对错,快乐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快乐,甚至不幸,如果我们有托克伦的价值理念、乐观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快乐就无处不在!

2015年6月18日整理

整理者注:本纪要为杭州恒庐艺术影吧开创以来座谈成文的第99篇纪要。





布拉格练习曲Vratné lahve(2007)

又名:酒瓶回收 / 给我一个樽 / Empties

上映日期:2007-03-08(捷克)片长:104分钟

主演:德内克·斯维拉克 Zdenek Sverák/Tatiana Vilhelmová/伊里·马哈塞克 Jirí Machácek/丹妮拉·科拉洛娃 Daniela Kolárová/Alena Vránová/米罗斯拉夫·塔博尔斯基 Miroslav Táborský/Martin Pechlát

导演:扬·斯维拉克 Jan Sverák编剧:德内克·斯维拉克 Zdenek Sverák

布拉格练习曲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