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想起来,我对日本影视剧那些:晨雾里偶然有车经过的山间小路,空灵婉转的鸟叫声,性冷淡配色的家装……诸如此类毫无情绪的意象元素如此着迷的原因,都根植于这部戏。
剧情其实蛮狗血的,Ella的灰姑娘也苦逼得让我没法产生什么共鸣。百合不美也不活泼,努力了半天也不过在婚礼上够到一点男友逝去的女神的裙角。看着她那么努力地要发光却不得其法,真心酸得要暂停几次才能继续。如果不是配角支线幽默感十足,我肯定连快进结局都懒得。同一年代的韩剧虽然大发刀片,但主演从小到大都是男帅女靓;而这部《蔷薇之恋》,完全是“现实之镜”,像韩家的豪宅一样清清冷冷地坐落在山间,好像很梦幻,其实走近了拨开迷雾,就能看到它真实的悲伤的脸。
说现实,是因为要到长大了,才看懂其中同性间的暧昧情趣,不同阶层间道德观念的冲突,还有对悖伦的困惑。日本原著漫画的背景搬到中国禁欲守序的道德环境里,张力顺理成章被放大。于是在日本不成问题的,中国人要怎么也不把它当成问题?而我从幕后花絮看创作团队,看到的更深一层的困惑是,他们其实也不把那些问题当成问题,因为那是符合人性的,但他们1.囿于社会风气无法直接表达2.直接表达也会损失掉那层张力,只有那种张力、那种二三次元之间因步调不同产生的矛盾,才能碰撞世纪初还浑浑噩噩的社会道德秩序。
我的观感,是创作者采用了主角和配角互为表里的手法,当有双箭头的主角们有较强互动时,剧情多是掏心挖肺,凄凄惨惨戚戚(演员们后来纷纷反映这部戏把他们这辈子的眼泪都哭干了),当他们和设定上情绪碰撞稍弱的角色互动,则多数欢脱却隐晦着。譬如堇和葵在走廊上角力最后葵被脱到半裸那段,年少时大家基本都欢笑连连地只把它当成兄弟肉搏,直到多年以后,开眼见过世界的我们才从微博的老片GIF分析里猛然醒悟——这种情绪上的分裂,多么像一个人在微博和朋友圈的表现。
而这种分裂,这种欢乐剧情也没法排解的苦闷,在剧里的意象表现是“今朝喝醉酒,看见一千个天使打篮球”。堇为了梦见芹描述的这个景象终日贪杯。14岁时我觉得这个梗蛮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喝醉酒为什么看见的是天使拍皮球,只是因为声音和押韵吗?到成年后每晚被梦境纠缠不愿醒来,才明白发自心底无拘无束的欢笑有多难得。现实里我妈可是连我怎么笑都想管。可是在醉梦里,人可以和天使一起抛球,一起笑得酣畅淋漓,忘了早殇的初恋都可以。
——人世悲苦啊,哪里可以找到一梦遮头?
当年的我,只感受到了一点这个剧与偶像剧市场调和以后所保留的那一点悲哀的感觉。那份悲哀,就像蔷薇花叶下的棘刺,是呐喊,也是保护色。忽略了它,便辜负了原作和剧作的苦心。当年那份因这悲哀而幽微难诉的心情,成了一颗小小的种子,硌在二十层鹅绒软垫下,到今天才在我心田里拱起一颗芽儿。
虽说是看了很多追男神女神成功的戏码,唯独这部戏,我不想百合和堇在一起。
p.s我最有共鸣的角色,是Hebe扮演的芹的好友。

蔷薇之恋薔薇之戀(2003)

主演:陈嘉桦 / 郑元畅 / 黄志玮 / 叶童 / 陆明君 / 任家萱 / 田馥甄 / 比莉 / 红胶囊 / 瞿友宁 / 柯以敏 / 谷炫錞 / 郭品超 / 吴克群 / 曾国城 / 罗北安 / 乾德门 / 张智成 / 

导演:瞿友宁 / 编剧:邹湘秦/徐玉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