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述战争遗孤的影片,从中国东北到日本奈良的寻亲之旅。日本战败后,大约有四千多儿童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弃在了东北,为当地中国家庭收养,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恢复邦交后,陆续返回他们的故国日本。本片的寻亲明线是中国养母到奈良来找失联五年的日本养女,暗线则是在中国东北长大的一代遗孤以及后代在日本寻亲的故事。

我特别担心导演会拍奈良的小鹿,幸好,人家没那么俗。他的镜头像一首平和的叙事诗,简洁,干净;又像一部充斥着淡淡忧伤的纪录片,直白,真实。影片有几分是枝裕和的味道,追求返朴归真的表现形式,随着中国养母的到来,缓缓地推出奈良的街巷,奈良的乡间,奈良的人。尤其是结束的时候,临时成团的寻亲三人组排着队,拖着疲惫的脚步在夜色里前行,邓丽君的《Goodbye My Love》响起,打破了沉寂的画面,也敲到了观众的心上。

从听到小泽读出陈丽华的信开始,我就知道她肯定出了意外,否则不可能会连续五年不与养母联系。她与中国养母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信中文字与措词充满了眷恋,以至于我掐着手指计算着她的年纪,没想通她怎么是孤身一人,而且在养母也是独自一人的前提下,跑来了日本。1994年3月11日,陈丽华启程返回日本,她是带着一份认祖归宗的心境来到了奈良,同时也想着努力打拼接养母来日本看看。我只能说她蛮孤勇的,五十岁的高龄,来到陌生的地方,语言不通,又没有专长,甚至她以为会带着温情迎接她的故土都并不欢迎她的到来。她被标上外国人的符号,被排斥在日本人之外。影片通过中国养母在奈良的寻女行程,一点一点将这个长在中国的日本女人的最后十年拼凑出来,令人唏嘘。

陈丽华这个人全片都没有出现过,但她又无处不在地出现着。相片,信件,她的老板,她的朋友,她的房东,我们通过这些与她相关的元素,陪同她的中国养母走她走过的路,吃她吃过的食物,见她见过的风景。她已经不在了,她又似乎一直都在。养母只知道她叫陈丽华,这是她的中国名字,却不知她的日本名字叫明子,明,是养母的名字。

关于日本遗孤的往事与现状,我是读严歌苓笔下的多鹤时去稍作了解的,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也偶有提及,比如唐探3。他们是日本人,却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成长,与其说是对故土怀着深深的情感几乎都选择了回国,不如说是两国间的经济差异让他们渴望回国。他们年纪都偏大,错过了最佳的语言学习时间,大多生活在中国农村,所以回到日本后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劳动。再加上他们的父母至亲多已过世,兄弟姐妹对于从天而降来分家产的他们难免不够认同,在艰难的生存打拼之后,他们中有的隐匿乡间,有的返回中国定居,有的往返于两国间,真正融入日本社会并安逸谋生的,很少。

片中的小泽是日本遗孤的二代,她一直努力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日本人,可现实在顽强地提醒着她的不同。所以,在得知陈丽华过世的消息时,小泽的情绪失控得泪崩,因为,她看到自己的未来。那句,“被发现时已经过世一段时间了”重创了小泽的心理秩序,兔死狐悲。

中国养母选用的演员是近几年来比较活跃的吴彦姝,她在本片中定位是个包容、忍耐、善良、坚韧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同时又是都市老人的人设,只在机场初到日本那刻有过一丝恍惚,随后便快速适应开来。导演给她的设计很有意思,比如去店铺里买肉学羊叫,比如拿着相片与日本老人无声交流,比如随时随地做手工,比如优雅地说再见却用了俄语......2005年的中国养母,看起来生活得很好,这更加反衬了陈丽华在日本的难。

在寻访的过程中,遇见若干位返回日本的战争遗孤,他们操着浓浓的东北口音,张口就是“我是牡丹江的”,还有迫不及待在客人面前表演样板戏的,家里装着锅能收看中国的电视......他们顽强地保留着属于中国的习惯,在自己血脉之初的故乡。历史造成的,已经不能概述他们的故事,那就用影片最后的那句话吧,“全世界孩子的哭声都一样的”,正因为此,他们得以在中国长成;也因为此,他们的后半生两难。没有文字可以贴切地表述这种情绪,而他们也只能藏匿起心底的悲哀,貌似平静地生活下去......

虽然本片在剧情上有多处经不得推敲的设定,人物的年龄与过往经历含糊到失真,演员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但用温暖的镜头语言来讲述战争遗孤这样的故事,完成度不错,还扩展了一些内在,也算是难得了。

2021.5.10于福州



又见奈良(2020)

又名:再会の奈良 / Tracing Her Shadow / Seeing Nara Again

上映日期:2021-03-19(中国大陆) / 2020-07-31(上海电影节)片长:100分钟

主演:吴彦姝 Yanshu Wu/国村隼 Jun Kunimura/英泽 Ze Ying/永濑正敏 Masatoshi Nagase

导演:鹏飞 Peng Fei编剧:鹏飞 Peng Fei

又见奈良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