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筒 系 列 专 访
第二届
平遥国际电影展
PYIFF2018
导筒 x 平遥国际电影展
《冥王星时刻》导演章明专访



冥王星时刻 The Pluto Moment
导演: 章明
编剧: 章明 / 龚竽溪
主演: 王学兵 / 刘丹 / 易平 / 曾美慧孜 / 李心然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今年戛纳电影节上,三部中国电影分别入围了三个重要单元,其中由章明导演的《冥王星时刻》入围了平行单元“导演双周”。



《冥王星时刻》剧组在第二届平遥电影展
导演王准(王学兵饰)前往著名演员高丽(母其弥雅饰)的拍摄现场探班,尽管与高丽已经分居,但王准仍希望高丽尽快确认为自己新片拍摄的档期,高丽却反过来讽刺王准剧本遥遥无期。
带着现实的压力,王准结伴丁宏敏(刘丹饰)、白金铂(易大千饰)和度春(李心然饰)一行四人,来到湖北深山采风,为拍摄一部关于当地丧歌《黑暗传》的剧情电影做前期的勘景和素材搜集。丁宏敏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她带着年轻的男演员白金铂随行。度春是电影学院大三的学生,也是王准的粉丝。
尽管有当地向导老罗带队,四人却仍在深山中迷路。行住的艰难,使四人的心理备受煎熬,亲疏关系发生了变化,致使他们渐渐模糊了此行的目的。山林中的遭遇,与上海都市的现实犹如梦幻般的呼应,王准内心的黑暗和茫然也显露无遗。他们在暴风雨中偶遇质朴的山民、执着的村妇春苔(曾美慧孜饰),并终于聆听到年迈歌师在葬礼上夜唱丧歌《黑暗传》。第二天,王准在凌晨的山谷醒来,这似乎是他一直在追寻的光明。
章明



章明导演于1996年完成他的导演处女作《巫山云雨》,并在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全球首映。影片随后获得韩国釜山、意大利都灵、瑞士佛里堡和加拿大温哥华等多个国际电影节的首奖。之后,章明保持着稳定的创作,编剧导演了影片《秘语十七小时》 (2001)、《结果》(2005)、《院长爸爸》(2006)、《新娘》(2008)、《郎在对门唱山歌》(2011)、《她们的名字叫红》(2013)等,获得多项国际级奖项荣誉。
采访正文
导 筒:
《冥王星时刻》中人物的关系让人印象深刻,重心在不停发生变化,制片人和小白和导演的关系在影片的中间部分差不多就告一段落了,反而是导演王准在度春和春苔之间做了一个徘徊,又和度春明确了一些情感上或者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您为什么会这样去设置?

章 明:
我觉得这是写剧本的一种方式,因为有很多电影,比如说像现在《现代启示录》这个电影其实也是这样的,它行走的路线是一条很明确的线索,但是中间的事情是岔开的,我觉得这个跟实际生活也比较符合。如果做的那种前后因果关系特别强的勾连,戏剧性那么强,太人为了。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现代启示录》现场
导 筒:
王学兵前段时间和戏剧导演陆帕合作史铁生的《酗酒者莫非》,也是一个在困境中的人。您的作品中戏剧性或者冲突特别强的片段几乎没有。

章 明:
是,基本上没有。我很少看话剧,但是也看过一些非常好的话剧。但是我觉得非常好的话剧都不是我印象中的或者是大家常见的这种话剧。我记得以前很早以前看看过一个德国的话剧《屠夫》非常好,完全不是我在中国环境里面接受的这种话剧的信息。我觉得这个很好。

其实现在的话剧我大概也知道一些,但我觉得大部分都是更偏商业娱乐性那种。所以就不会特别有兴趣去看。大部分卖座的也都是那样的,实际上就跟小品演出差不多。




波兰演员桑德拉·科曾尼克与王学兵在《酗酒者莫非》排练现场,该剧改编自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由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图为田冲导演,朱旭主演的1982版《屠夫》。1980年北京人艺率《茶馆》应邀参加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建院200周年的庆祝活动,1982年曼海姆民族剧院带着他们优秀的保留剧目《屠夫》回访中国并参加了北京人艺建院30周年的纪念活动。
导 筒:
随着故事的发展,本片的视角在各个人物之间切换,摄像机也跟在他们身边游走。这样是不是在拍摄上增加了难度?

章 明:
这只是一个想法,我的电影就都是想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复杂一点,但是实施起来都很简单,我一直希望用简单的方式来来展现那种不简单的内涵。




冥王星Pluto的运行轨道
导 筒:
您之前一直有自己掌机的情况,这一次的摄影您是怎么去和摄影师沟通?自己有没有亲自上阵去完成一些拍摄工作呢?

章 明:
偶尔会自己拍一下,因为我合作的好几个摄影师的身高都不是特别高,在一米七左右,他的视角会变得有一点点仰视,那个时候我会代他们拍一拍,还有一些是在拍的过程当中,会发现一些细小的变化,那个是很难去规定摄影师怎么去做的,所以有时候也会自己去拍一下。

拍摄之前就会沟通定好,我总是希望摄影师能够完全领会我的想法。但是有时候我合作会遇上新人,这次合作就是一个新人。虽然我们交流起来很愉快,但有时候想法毕竟是很难完全传达的,还是会有一些执行上的问题,过程会变得长一点,拍得会比较慢一点,不过最终还是能达到我要的效果。




章明在《她们的名字叫红》(2012)拍摄现场
导 筒:
在这些拍摄的过程中,耗费时间最长的是哪一段戏?

章 明:
开始杀猪的戏。因为我们本来是打算两天拍完,但结果是拍了六天,因为我们刚拍就下雨了,我刚说改成下雨拍的时候又出太阳了(笑)。

上个镜头还在下雨,往下又变成太阳照着,从理论上来讲如果发生在有限的一个时间里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一般的观感来讲,在这些地方需要一个时空的连接,要不然也不会花时间保持一个统一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当然这个电影里面也有一些部分做了非时空的连接。我们天晴的也拍了,下雨的也拍了,但都不完整。后来把天晴和下雨的素材,在阴天这个方案里面选了一段,把它剪在一起。开始有点雨,慢慢就晴了。



《冥王星时刻》剧照
导 筒:
真正符合《冥王星时刻》的时间每天只有太阳没升起之前和太阳落山后的半个小时,时间非常短。

章 明:
因为我想做出一种从头到尾看不出来是白天还是晚上的感觉。我觉得如果真的做出来这样的影像,会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当然我也跟摄影师和灯光师探讨过,能不能整个电影的基调都是感觉不像白天,也不像晚上,整个电影都出来这种基调。但是灯光师也没有办法完全实现。我也不想用调色达到那种效果,太假了,还是拍出来的好。




《冥王星时刻》剧照
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所有的戏都在阴天拍,要有阳光的话,就很明显是白天。但所有戏在阴天拍也很不现实。我们的拍摄周期会拖得很长,或者是你每场戏都是在早晨天亮和傍晚那会儿拍,只有最多四十分钟的黄金时间。这样周期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理论上来讲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很多戏都是有意的在这种半明半暗的时间段去拍,但是不可能每一场戏都那样去做。
导 筒:
在和演员的沟通方面,您不是一个特别爱在现场指导的人,您会怎样和演员做沟通,怎么去激发您需要的那种感觉呢?

章 明:
其实我觉得任何导演都没有特殊的方法。在之前大家在一起来读剧本,这个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怎么样去跟他们沟通、激励,怎么样去调动他们的潜力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你是不需要去调动,而要避免给他们更多的交流,这个也是方法之一,具体的一些沟通方式不一样。但整个过程其实每个导演都应该是一样的。




章明在《冥王星时刻》片场
我其实很少去跟演员说戏,我跟他们的语言互动都比较少。有些导演是从头去讲,我是从结果来讲,我需要哪种效果和结果,让演员怎么样去完成。我不会去启发你,很少去示范,只是给出一些可能会展现的状态。因为我觉得作为演员来讲,不管是职业演员,还是非职业演员,既然选中你,都希望你能够达到我需要的效果,包括非职业演员,选中你肯定是你能达职业演员达不到的那种质感。

导 筒:
您会给演员全部的剧本吗?还是说每个演员只有他自己的部分?

章 明:
会按他们的要求,他们有的需要看全部剧本,有的时候只需要看他自己的,没问题。

导 筒:
您这次和另一位编剧龚竽溪是怎样合作的?

章 明:
我写完剧本之后也修改过很多次,因为我的剧本是不停在变换视角,所以说我觉得女孩的视角,或者女制片人的视角就可能需要一个女性的参与。一般人对我的印象说我就太直男了。(笑)

导 筒:
听过这种说法。

章 明:
对,我想找个女性编剧来参与女性视角的部分,但实际上她对女性的这种意思可能也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方向,所以她改的反而不是女性的这个角度,可能是一些比较细节的东西。




章明与龚竽溪在戛纳
导 筒:
影片中的声音和环境音都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比如各种语言的切换、喘息、枪声、丧歌等等,这一次的声音创作幕后一定有不少故事。

章 明:
我是对声音比较敏感的一个导演,而且我要求录音师同期要做的很好,不是什么都靠后期来弥补的。我觉得后期的声音无论怎么做,出来都是空洞的,有种塑料感,所以我尽量保留同期的声音。按中国人做后期的那种习惯,是做不出来的,拟音和功效都是固定的套路,你听都觉得是假的,我觉得中国到现在为止,我就没碰上几个人,能把脚步声做到非常好的,都做得比较假。任何一个鞋底,任何人穿任何一种鞋,在任何一种路面上,它都是同一种“哒哒”的声音,而且他们都是用鞋子敲。我在国外看他们拟音走路,鞋都有几千双,各种鞋和不一样材质的路面,一定是很真的那种。




《冥王星时刻》剧照
国内的一些拟音师的工作习惯,和我想要的声音效果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尽量就是现场收音,尽量用现场,当然要做5.1的话,就会很困难。因为声音都会搅和在一起,要把它分开。同期的时候你不能分开,只有在后期才能把它分开。除非不要5.1声道,不然一定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分开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被去掉,再重新补上去。其实很多国外的艺术电影不追求5.1声道,中国人好像觉得不做5.1就不是院线电影,是这种感觉,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都是比较简单的声音。但是5.1要做得很好的话,真的要下很多功夫。
我对我们这次的声音还算是比较满意。后期做了一个很漫长的声音处理过程,严重的超时,在声音上花了一般电影可能十倍的时间。我在戛纳放的时候听,效果很棒,声音还原得非常好。




《冥王星剧组》剧组在戛纳 @章明film
导 筒:
声音在后期处理上的难度主要是在哪里?

章 明:
一般人可能想不出来,有1000条音轨,你都无法想像,那么多音轨,每一点声音会有一层,每一层又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向里又是很多层,所以经常我们做声音的时候机器受不了负荷会崩溃,到最后我们自己也崩溃了,那个机器也点有问题。但人家都说没有你这样做声音的(笑)。

导 筒:
这次后期调色的比重大吗?

章 明:
基本上尊重原来的色彩,只是把整个影调统一一下,或者是把暖调、冷调的地方做一下区别。很快就调完了,就一个星期左右,基本上拍什么样是什么样。

导 筒:
老罗这个角色的设置以及视角在他身上的停留会让人产生很多思考,很多你不想看到他的时刻他偏偏在那里,为什么会这样去展现这个老罗这个人物?

章 明:
我觉得他就像我们在现实当中有些人、有些势力你不得不跟他在一起。他代表这样一种你离不开、也没办法摆脱,还需要他帮助的一种人。你跟他是完全敌对但又共生的关系,就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但他也不是一个坏得很彻底的人,他也有人性的方面,也不完全是一个强势的代表。可他做出来的事情就是这样,我觉得老罗完全能够表现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冥王星时刻》剧照
导 筒:
开头发生在上海的戏份有缩减,而且本来是放置在结尾的,最后是怎样定下现在的最终版本的?

章 明:
按照原剧本确实是放在后面,剪辑出来之后,放在前面显得比较光明。但是我自己本意还是希望放在后面,希望以后有可能看到一个长版。
导 筒:
影片结尾的时候虽然主角又回到了自己的原点,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好像又有一些东西改变了,并且伴随着很明显的音乐出现,以及城市的微光。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收尾?

章 明:
我本来是想拍一个特别绝望的结尾,但我也是一个很容易妥协的人(笑)。

导 筒:
国内的电影环境在这十几二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您的感触是什么?

章 明:
可能这就是要我要拍《冥王星时刻》最根本的原因,这么多年我就是想表达一种自身的状态。冥王星就是太阳系里面最边缘的最难抵达的一个星球。

导 筒:
它现在还被排除在太阳系行星之外了。

章 明:
是,所以我觉得非常有象征性。




左起:王学兵、母其弥雅、章明、戛纳“导演双周”选片人Benjamin Ilos、“导演双周”主席Edouard Waintrop、刘丹、制片人沈旸
导 筒:
从剧本阶段到成片,您在心态上有没有发生过改变?对您来说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章 明:
想表达的初衷没有变,只是可能打了很多折扣,一定会这样的。困难的话还是来自于自身,当自身的创作目的达不到的时候,就是对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我自己的冥王星时刻,我自己内心和目的晦暗不明的时候,那个时候心情也会很灰暗。

导 筒:
您在片场焦虑吗?

章 明:
片场实际上已经不会又太多变动了,最多有一些即兴的东西。那个时候你知道大局已定,没有那么多钱,不可能拍100多天、200多天那样。所以你必须在50天之内完成。所以说你就已经没有自由想象的时间了,拍摄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将过去的想法实施,就像施工一样,你的预算、你的周期都摆在这个地方,我不想破坏这种游戏规则。

导 筒:
不少创作者在拍摄现场会比较抓狂和焦虑。

章 明:
会,这个是很普遍的,很正常。所以我总是希望拍摄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不要再往深处去了,因为之前已经交流过了,你不可能在片场又立即找到答案。当然也会有很多即兴的东西,但不会改变大局。

导 筒:
有没有哪一个片段是现场的、即兴的发挥?

章 明:
洗脚水那场就是即兴,其实原来不完全是那样的。王准和春苔两个人大的关系实际上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因为道具人员不小心把洗脚水打翻了,因为王准没有打翻洗脚水之前地上应该是干的,不可能是湿的,所以他们在那不停地吹,根本吹不干。忙了一个小时我去看他们在干嘛,他们说想把地面弄干,我说算了,就让它渗到地下去吧。



《冥王星时刻》剧照
所以后来拍的时候就没有去拍地面,打翻之后才把镜头摇下来,地面本来就是湿的。我到楼下去看,就决定下面的程序完全改了。水滴下来,春苔去接,水滴在手上。完全是当时我即兴想出来的,但实际上开始不是那么设定的。

导 筒:
还有没有其他的像这种改动?会不会因为演员做了一点现场的调整?

章 明:
类似这样的很多,但都是细节的改变,就是它不会影响整个大局。演员的部分会有,比如像老罗,很多东西他是完成不了的。

导 筒:
扮演老罗的演员之前在您的电影里出现过。

章 明:
他很多东西是完成不了的,因为他记词只能记几句话,所以不可能在他身上拍长镜头,除非是整个长镜头里面,到他只说一句话两句话那可以,如果到他那要说很长一段话,就不可能持续地拍他了。他记不住那么多,肯定要说错,而且他说错完全是穿帮那种说错。因为有些演员说错可能还挺有意思,但是他那种肯定是穿帮的说错(笑),他会说“啊呀我说错了”,这段就没办法用了。

还有一大段即兴的就是,我让小木屋的村民,那个采药人,我给他规定了一个范围自己说。如果你告诉他随便说,他就说不了。他就会问你,导演,我下一句说什么?他会这样,所以我就告诉他,说说当时你怎么认识他老婆的,他就说了,我让王学兵跟他即兴地去接,这个也是即兴。这场戏和洗脚水那场戏,实际上本来都没有打算拍通宵的,就是因为这么一改,都拍成通宵了,因为计划都打乱了,就需要一遍遍地来。

导 筒:
这样一场戏一般会拍多少条?

章 明:
数不清楚,因为他可能说到几句他说不下去了,又从头来,或者从某个地方开始,接着往下说,最后把它接起来,所以那个地方必须要快速地剪来剪去。

导 筒:
这一次您有没有特别想要突破的地方?

章 明:
当然还是很想要去做出突破的,就是视角的转换,这是我以前电影里面没有的。而且这次拍摄的角度,只有极少部分没有办法的时候必须是仰视,可能就很少出现这种情景,基本都是平视的,因为我希望摄影机这个东西,它是存在的,不管任何电影其实摄影机都是是存在的,你必须承认,它就像一个跟随者一样,一直跟着身边。可能代表观众的角度,也代表上帝的角度,它一直是一个平行的视角。
摄影机跟随这个人,到下一场再跟随另外一个人,是这个电影最大的一个特点。刚开始其实我还分了段落的,1、2、3段,甚至每个段落取了名字,后来觉得这个好像有点太刻意了,我自己把它否定了。其实能看出来就看出来,看不出来,其实也不影响。



《巫山云雨》拍摄现场
导 筒:
如果有觉得需要重拍的地方会不会有压力?

章 明:
其实没有什么压力。回去拍戏,我重新拍没问题,但是要得控制在总的周期里边,可能你这里时间拉长了,别的地方你要缩短,我自己会调整。我基本上我从来都是满足预算和周期的,基本上从来没有超期过。我的电影都是这样的。



沈暘:《白日焰火》、《少女哪吒》、《 东北偏北》、《路边野餐》、《冥王星时刻》、《地球最后的夜晚》监制
导 筒:
您会比较喜欢哪个角色多一点呢?

章 明:
其实导演对每个角色,他的喜欢是一样的,角色如果不行,他会把这角色拿掉。这些元素集合起来,才能完成一个整体的想法。如果缺乏某一个元素之后,这个想法就不完整了,需要这些角色一块去做平衡。

导 筒:
对于年轻的创作者,特别是对独立电影感兴趣并且正在进行创作的年轻导演们,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章 明:
我建议很简单,现在拍这种片子,你只要进行表达自我的创作,我觉得你可以非常自由地拍。但如果你要想走到公映这个环节,也许去跟老罗混在一起,而且保留自己的表达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笑)。

导 筒:
您的新片《热汤》是不是也是一直在做调整?

章 明:
在剧本阶段调整的比较多,以前只是意识形态上的一些把控,界限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清晰,现在很多细节上的部分都要修改。但一定程度上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修改也是比较折磨的,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整改意见。《热汤》是准备要拍的,已经找到一部分投资了,虽然也不多,但我的电影投资都不多。
导 筒:
《冥王星时刻》是您投资量最大的一部电影吗?

章 明:
因为如果跟中国电影同步去比的话比的话其实更小。比如说现在一半的电影预算比过去,比如说早期拍,也是几百万拍,比如说商业片过去几百万可以拍,现在不可能了,涨了十倍都不止。但是我的预算可能只涨了一倍。跟这个通胀的比例,物价的比例涨幅去比的话其实反而更小了。我手头其实有好几个新的项目在准备,但是《热汤》是要拍的,说不定会下个月开始,现在正在找演员。

导 筒:
不知道《冥王星时刻》什么时候会大范围地跟观众见面?

章 明:
这个我们的出品方爱奇艺影业会根据市场做出专业的判断。可能会考虑先在文艺院线点映。也会有大规模的公映。而且爱奇艺有专业的网络平台,观众也可以在网上看到我们的电影。但是我觉得这种5.1声道和遮幅放映的电影是为了大银幕拍的,其实最好还是在影院里看。
导 筒:
您现在自己进电影院多吗?会看什么样的电影呢?

章 明:
偶尔会去看,最近只看了《江湖儿女》

导 筒:
对于《江湖儿女》您是什么评价呢?

章 明:
应该是贾樟柯最成熟的一部电影。

导 筒:
在电影史上您比较喜欢哪些导演?

章 明:
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的还是安东尼奥尼,其次是布努埃尔,然后是塔可夫斯基,这几位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路易斯·布努埃尔 Luis Buñuel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其他还有一些导演,我个人感觉他某一部电影挺好,比如像波兰斯基《唐人街》,那个电影挺好的,《教父》现在其实我觉得挺好的,但他其它的作品可能我就不那么喜欢,不像刚从那几位导演,可能大部分作品我都很喜欢。



罗曼·波兰斯基在《唐人街 》(1974)片场
因为我觉得像《奇遇》这种电影,至少我现在看来,可能以后在镜头调度和场面调度上已经没有任何电影可以超越它了。电影它的可能性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可能性了。剩下的所谓彻底改变电影的形态的方式,我觉得只有像VR电影或者是全息电影跟过去的电影不太一样的。在已有的电影的范畴之内,只有这两种途径可能在美学上会发生变化,有一些可能性。而且技术其实从来不是一个不限制。



蕾雅·马萨利、安东尼奥尼和莫尼卡·维蒂在《奇遇》(1960)片场
导 筒:
像蔡明亮导演的《家在兰若寺》这样的VR电影您会尝试吗?

章 明:
没人找我拍(笑),所以我没这个VR的想法。




蔡明亮《家在兰若寺》 (2017)

冥王星时刻(2018)

又名:穿过黑夜 / 黑暗传 / The Moment of Pluto / The Pluto Moment

上映日期:2018-12-07(中国大陆) / 2018-05-16(戛纳电影节)片长:110分钟

主演:王学兵 / 刘丹 / 曾美慧孜 / 易平 / 易大千 / 李心然 / 母其弥雅 / 

导演:章明 / 编剧:章明 Ming Zhang/龚竽溪 Yuxi 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