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学时选修了一门古典音乐鉴赏课,课上老师放了《莫扎特传》,片子里莫扎特魔性的笑声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莫扎特这个举世闻名的天才。
当然,纪录片并不像电影那样戏剧冲突那么强烈,片子里主要还是以莫扎特的音乐以及人生经历为主。
纵观莫扎特三十五年短暂的生命,从五岁开始开挂三十年,我等凡人简直望尘莫及。片子以时间线为主,讲述了莫扎特各个时期音乐风格以及生存环境等等,中间穿插了很多家人之间的通信内容,莫扎特的“厕所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从这些通信可以看出,莫扎特的爸爸简直太开明太识货了,从小带他周游列国演出,当然小莫扎特也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那种感觉应该就像我们小时候解出了老师不会的数学题一样爽吧。总之,莫扎特的童年就是各种见世面。而在见世面的这段时间,莫扎特吸收各家所长,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青年时期的莫扎特开始独立,爸爸留在小镇,与妈妈闯荡欧洲。在巴黎,他失去了妈妈,导致父子之间关系决裂(到死都没有释怀);经历失恋然后找到真爱,定居维也纳,这段时间莫扎特的音乐也开始走向成熟。
电影里把莫扎特塑造的太桀骜不驯、没有规矩,去世前穷困潦倒葬入乱葬岗,这些估计都是为了戏剧冲突(确实很好看),然而真实的莫扎特,我从这部片子感受到的是极度自律。我们大家都以为有才气的人脾气有点怪很正常,但莫扎特是个例外,他五岁就能写出海顿六七十岁才能写出的曲子(不是黑海顿,他是大器晚成),却还要随身带本子以便随时作曲;为了写四重奏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并不是脑子里随便就能浮现出曲子。天分+勤奋=高产,莫扎特短短的一生能写出如数量惊人的作品,除了努力没有捷径。
寻找莫扎特,我看到的是一个理性自律的天才,而不是电影里那个魔性笑声的中二病作曲家。关于电影里描写的莫扎特晚期的困境,片子也在最后给了说法:莫扎特有比较拮据需要别人接济的时候,但死前并没有穷困潦倒;妻子在外地养胎;尸体装进麻袋只是当时的风俗,并没有葬在乱葬岗;妻子在妥善处理他的后事之后17年改嫁。
最后乱入个渣子味英语的朗朗(我不是故意这么截图的)以及钢琴一出来就开始掉眼泪的曲子,




寻找莫扎特In Search of Mozart(2006)

上映日期:2006-01-04

主演:Frank Adams-Brown .... Wolfgang Mozart as a child/Debbie Arnold .... Female Voices/Sean Barrett .... Leopold Mozart

导演:Phil Grabsky编剧:Phil Grab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