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0

在百度查询本片时,并不如豆瓣The Green Dolphin Street一样翻译成《绿海豚街》,而是取片中最波澜壮阔的部分命名为《纽西兰地震记》。

毫无疑问本片在地震部分呈现了非常卓越的效果,同样是洪水的展现,远超《雨季来临》里面的洪水(也可能是我看的版本《雨季来临》画质太低,但《雨季来临》里的洪水毕竟发生在夜晚,清晰度本就不高),然而可千万不要被这个更为人知晓的名字所欺骗,本片的主线乃是一桩错爱(或者多桩错爱),如今看来必然有些狗血,但不知为什么,在古早的电影语境里竟然成就了美丽且带着伤感的故事。

剧透预警

19世纪40年代,一个富裕家庭的两姐妹同时爱上了一名帅气的年轻人威廉奥赞,在玛丽安的安排下,威廉得以成为海军军官,几年的接触中,威廉与玛格丽塔越发亲昵,威廉还向玛格丽塔寄回过定情信物,然而一次出海中,他被当地人蒙骗而错过了舰船的启航,回国肯定面临逃兵的指控,他只好乘上了绿海豚号流落异国。

在新西兰,他认识了提莫西(这个人曾爱过玛丽安,但同样因为犯罪而不得不出国),两人一块开始了木材贩卖生意,几年后生意渐有起色,威廉却染上酒瘾,他醉醺醺地向玛格丽塔写信求爱,却落款为玛丽安。玛丽安收到信后,力排众议来到新西兰同威廉结婚,威廉一直背负着很深的愧疚感,提莫西则为了能让玛丽安幸福而一直坚持让威廉同玛丽安好好过日子。

威廉和玛丽安有了孩子,但威廉依旧与玛丽安心有隔阂,后来新西兰发生了强烈地震,死里逃生的威廉这才终究放下旧情。

又是几年的浮沉,玛丽安和威廉终于回到家乡,此时玛格丽塔经历父亲故去的苦痛后,已经选择成为修女,玛丽安也从旧日的信中发现了丈夫曾经的本意,但在时间的荏苒之下,一切过去的错爱,依旧只能错爱下去了。

本片除了玛格丽塔,玛丽安与威廉微妙的三角恋与错恋之外,其实还有两段纠缠的恋情:

一段是威廉父亲与玛格丽塔玛丽安母亲索菲的旧情,索菲曾经爱着威廉的父亲,但因为家庭原因最终嫁给现在的丈夫屋大维,但随着时间,她也最终爱屋大维更多一些。

另一段则是提莫西对玛丽安的暗恋,当他知道威廉写下错误的人时,提莫西是无比崩溃且纠结的,但是他对玛丽安的爱超过了个人的情感,她不希望玛丽安伤心,便一直支持威廉将错就错,最后他也算是同玛丽安表白心意,某种程度上相忘于江湖。

几段缱绻的爱恋,似乎多是巧合与错付,然而没有什么回心转意,只是随着时间变迁而慢慢熟悉且接纳的故事。这或许有些无奈,但是人生多是身不由己的前行,略有感伤与遗憾,但也只能踽踽向前。

本片在英国大受欢迎,票房不菲,但是影片虽然以爱情为主轴,里面也不乏几段耗资不小的特效场景,因此最后的盈利反倒不尽人意。(据悉影片耗资300-400万美元,光是最终影片里仅用两三分钟呈现的地震场景便花去了50万美元)

影片改编自米高梅“年度小说”征文的获奖作品,影片中“玛丽安”一角由当红明星拉娜特娜(Lana Turner)出演,拉娜在《绿海豚街》的前一年刚刚出演大火的影片《邮差总按两次铃》,而二战时期她屡屡参演战争题材电影,也让她成为了4,50年代的性感女郎。

当时拉娜在选剧本时还嫌弃过“玛丽安”这个角色,因为既然威廉选择了玛格丽塔而不是玛丽安,那显然玛格丽塔在美貌上会更胜一筹,从最终成片的效果来说,其实玛丽安与玛格丽塔的相貌差距甚微。

虽然有知名影星的加盟,本片在1947年的奥斯卡中没有获得任何表演项目的提名,然而其精致的特效还是获得了学院的认可。

本片的特效总监A. Arnold Gillespie在参与《绿海豚街》时已经七次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提名,并凭借《东京上空三十秒》的特效获奖,在本片之后,A. Arnold Gillespie还在1952年的《怒海雄风》,1959年的《宾虚》中再次获奖。

下面让我们走近本片的一些特效场景。

本片虽然有《纽西兰地震记》的翻译,片中最为震撼的洪水地震场景也是在片中的“新西兰”发生的,然而本片的特效场景显然都是美国本土自产自销的。

洪水部分主要是微缩模型实现的,地震采用了大量投影技法,其余乡镇背景的展示则有诸多绘景的参与。

据说洪水场景部分是在勒冈州的克拉马斯湖(Klamath Lake)拍摄的。

首先先来说说片中大量使用的绘景效果。

几个出色的场景之中,海洋和前景部分都是真实的,而背景和天空往往都是绘景大师们的杰作,其中海洋的布设也很有意思,尤其是上面的修道院场景是一个复杂的多场景叠加,左右两边的海洋彼此叠加,背后绘景的山峦与天空,让海洋中间的修道院颇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

或许是不愿浪费这么好的布设场景,修道院的这个角度在本片出现多次,每次背后的天空都会有改变

甚至还有一个黄昏限定版



除去这些显而易见的绘景之外,还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场景同样是通过绘景完成的,比如下面这个来自Norman Dawn的绘景场景。

这段我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意识到这个房子的右半部分是绘景实现的,但是在Norman Dawn的手记中确乎提到了这个场景及其实现,其隐蔽程度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另一个绘景的部分就是这个岩石穴道了

前景应该是真实或者搭建的布景,而从某个阶段开始被替换成了绘景。

影片里这个是由下往上的角度(实际应该是一个平拍的),而在玛格丽塔攀爬这个岩洞之时,换成了由上向下的摄影视角

此时我们能看到,背景不再是静态的绘景,在洞穴后面是投影出来的海浪场景,这一块做得还是很出色的。

影片还有不少通过微缩模型+投影实现的效果,比如威廉和玛格丽塔远望绿海豚号同靠近登船,绿海豚号都是大小不一的微缩模型,投影到角色身后完成的场景铺设。



现在让我们来到激动人心的地震与洪水环节。

首先是地震,地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实景的地震场面,包括一些规模不小的“大地开裂”场景,这部分的效果属于全尺寸的实物效果,我们可以在片中看到开裂的土地甚至吞下了一个毛利人。

这种效果在更早的《火烧旧金山》(1936),《雨季来临》(1939)中都有呈现,在本片中做得也十分出色。

而另一部分,就是微缩+投影的效果,比如这组参天大树倒下的镜头,背景其实是微缩植物倒下,配合上前景真实人物的表演,这组镜头景深控制得比较好,虽然在大树倒向镜头时还是有一些失真,但总体而言已经不错了。

其中的微缩树木由Roy Cornish 建造,这位专门从事微型树叶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微型的大树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接下来就是洪水时间了,本片中的洪水由Maximilian Fabian以微缩模型的方式拍摄,无论规模还是真实性都难能可贵,山谷崩裂,洪水冲下山崖河谷,席卷而下的场面无论看几遍都颇为震撼。

场面的震撼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真实的光线,在接下来的这个洪水冲毁筏子的镜头里,微缩竹筏与小人都做得比较精致,只可惜在小船被浪掀翻时,纹丝不动的小人暴露了它。

而另一个制作精良的镜头便是投影中水浪席来的场面,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镜头,当背景中浪花冲击过来的瞬间,前景下方布置了一个能喷涌出大量水花的装置,看上去就像是后面的水浪真的冲过来了一般。

这种投影与前景“互动”的特效,在前几期的《野风》中就有出现,不过显然本片的完成度要更高一点。

最后,很遗憾的是有一个“绿海豚号”倾覆的场景,虽然被拍摄完成,但出于某些原因而未能出现在正片之中,实在是有些可惜。


遗失与删减大概是电影完整性的两大仇敌,一个场景往往是很多人用心制作出来的,最终却将永无法见得天日,我们唯一希望的就是这些现今无法找到的片段,仍躺在某个不知名的地下室中,等待我们去发现,修复,补完这电影史上缺憾的一页。

这个奥斯卡最佳视效系列,与其说是一系列影评,不如说是我的观影笔记,这些曾经闪耀在电影特效史的作品,很多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无人问津。我写这些观影笔记,主要出于对古早视效史的兴趣,若是有对于特效史感兴趣的人们,不妨一起讨论一下。

查看更多奥斯卡最佳视效系列影评,请点击:奥斯卡最佳视效影片系列



绿海豚街Green Dolphin Street(1947)

又名:新西兰地震记

上映日期:1947-11-05片长:141分钟

主演:拉娜·特纳 / 

导演:维克多·萨维勒 / 编剧:Elizabeth Goudge/山姆森·雷佛森 Samson Raphae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