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1-17

王 杨 • 人造风景:人造风景

我们处在世界工厂之中,可怕的不仅是影片中所展示的奇异风景。而且也包括我们对此的浑然不知。在影片的开头,一个长达5分钟的横移长镜头奠定了影片的风格节奏和关注重点。在这个镜头中,摄影机犹如机械的展览车。它带着安定和一成不变沉重的划过中国这个当代世界工厂的生产车间。

捕捉也好、记录也罢。透着对工业美的一种痴迷,摄影机似乎是捎带着记录了中国所发生的实质变化。因为在影片中,人物必须退居后席。一个外国导演很难真正把握住这片土地上的核心:人民。他必须充当起机械主义和未来主义盛行时期的那种理智激情的主人。就像维尔托夫那样的摄影机眼睛一样的旅程似乎开始了。不过这样的影像旅行在当代的显身要复杂的多。影片中夹杂着突然而来的照片。纪录片导演跟踪一个图片摄影师的踪迹,图片摄影放大了凝视的力度。在悄然不动巨大风景之中摄影机通过变焦扩大了风景的边缘。照片的时间禁固,加强了人造风景的巨大和神圣感。有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就像正在经历一场巨大而漫长的环境变化。在惊叹中我们可能忘记眼前的风景是环境崩溃的信号。一切都显得安静而具有永恒的意义。对于环境中的人的注视总是躲藏在风景的最深处。漫不经心的一瞥,看到的或许是属于风景的人。而不是改变风景并对此一直负责下去的“人”。

影片中还夹杂着图片摄影师的工作片断。为了拍摄一张天津港的煤场,摄影师和港口负责人解释。为了拍摄一张三峡库区的动拆民房的场景。在摄影师的命令下一个稍显木纳的民工牵着驴子走向摄影机。民工被要求一直举着手里照片上的自己。摄影机这样逼上来。这在某种程度上曝漏出影片的主要所指在于:眼前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外来者。在影片中也穿插着西方观众参观图片摄影展的片断。或许导演明白他对于当代中国的描述只能限于什么样的界限之中。他不仅机警的发现了这个方向,而且放大了它。这就是这部纪录片最为成功的地方。他在讨论记录风景本身的行为和看风景这个行为之间的关系。片子里面对于中国人的采访都是在间接的纪录身在风景中的人对于风景的认识。风景或者景观这样的词汇总是不可避免的显得有些事不关己的冷漠。第三世界的奇妙图景,这些图景透着工业化或者后工业化的气味。夹带着电子音乐或者脉冲信号的噪音。那些景观无论它为我们带来多少惊奇,事实上《人造风景》的确稍显冷漠、平庸、令人意犹未尽。奇特的是:最大的亮点正是最大的缺点。《人造风景》和睿智无关,倒是显得尤其聪明。

人造风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s(2006)

又名:Edward Burtynsky: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上映日期:2007-06-13片长:80分钟

主演:Edward Burtynsky

导演:Jennifer Baichwal

人造风景相关影评

多元
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