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消亡是万物普遍的本质,人会死,房会倒,政权会崩溃,太阳会衰竭。并且事物消亡的趋势是内在的,再健康的人不需外力终有死期,再强盛的王朝不需谋划自会崩解。所以,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类,面对自身的毁灭,自然的毁灭,用不着心怀不安唏嘘不已无言以对羞愧难当。
所以这部获奖的纪录片的主题,不过是对一个确定的真理一番看似艺术的演绎;或者其实它的主题更为浅显——正如它的主题——人造景观,而所谓探讨,不过是附加的调味——否则的话,就真的是标题党了,人造景观和贫富差距和拆迁和三峡移民相去甚远。
抛来一堆问题便自顾自走了,这是否可以说是一种主题?现实本来充满矛盾,稍有阅历尽可以长篇大论人与自然道德法制公平。只提问题而不解答的所谓思考,就像一篇新闻稿式的半吊子论文,或者一份只有数据没有分析结论的实验报告,若是拿去学术评价,难免满目疮痍;送来给观众品味,却似乎事半功倍了。纪录片的观众常常是一群有闲人,迫不及待要发些感慨,环保贫困这种社会问题最是投其所好。又或者只是庸人自扰。
也许有人说:纪录片,要得是客观,要得是真实。难道所谓纪录片,就是影像化的长篇新闻,连纪实文学的水平都没有?要说客观,这片子明显选好了角度,矛头直指中国——一个赤裸的灰蒙蒙的国度。一群后工业化国家的电影人,拿出一种探索发现的眼光来发掘一个工业国家(农业国家?)的社会问题,得了吧~~~
用报纸作比喻的话,整部片子像一个整版,专题叫做中国现代化。下面若干篇新闻,包括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若干缩影,写法类似于我们在现场看到了XXXXX,人们正在XXXXX,A说XXXXX,B说了XXXXX,C对记者说XXXXX,然后配张图。
作为全片主线和艺术感表达途径的摄影师在矿山矿坑之间灵感充沛,来到中国以后似乎水土不服,作品清一色没有灵魂的中央全景照;或者他本身更善于发掘题材,摄影只是一种记录方式罢了,以至于当镜头从局部拉到全景,反而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结尾充满宗教感,也算全片的一个亮点,或许这正包含了创作者的答案——“我也不知道”。
开头结尾都很精彩,但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就像一个新闻稿,开头一个场景,结尾一段忧思。
话说回来,这片子技术上还是很成功的,叙述有条不紊,节奏也很舒服。
另外,整部片子里像是有两股力量,一股跟随那摄影师似乎在力图维持中立,另一股时不时要冒出来往批判的方向来引导。而中间出现的别墅女,实在是也很难得,所谓的豪华别墅里白色大理石(其实更像是亮面瓷砖)地面配红色书柜?窗户还是塑料框?两扇巨大的落地窗特别山寨(因为不是一整块玻璃,而是三扇窗户拼起来的,有点怪)而且一点看不出那书柜哪里体现了antique style……还有胡乱摆放的音箱,再好的设备那种角度也得残,总之一间小小的书房就是各种不和谐~~然后此女英语尚可,应该对西方观念有所了解,所以她谈拆迁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导演什么的诱导过的。

人造风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s(2006)

又名:Edward Burtynsky: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上映日期:2007-06-13片长:80分钟

主演:Edward Burtynsky

导演:Jennifer Baichwal

人造风景相关影评

多元
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