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电影《不期而遇的夏天》刷屏,本地电影院的排片率和上座率竟出奇地好。在当下的电影环境里,对于这样一部光听名字就能判断的小成本乡土电影来说,实属不易!导演是本地人,于我而言更是本家同姓,电影背景也是取自本地,连主演陈创也是本地出身。对于这样一部拥有“纯粹血统”的电影来说,本地人趋之若鹜地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方面,小城市能出一个导演已经不容易,本地导演拍的电影能进电影院并全国上映更是难得;另一方面,故事在城区旁不远的一个镇上取景,很多观众可能就是镇上人,在那里生活过,能在大屏幕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无论是处于猎奇还是回忆,都是一种难忘的体验。更何况电影宣传中主打文章监制、秦海璐友情出演,还有陈奕迅演唱的主题曲更是未播先火,收割了一大波观众。

《不期而遇的夏天》是导演的第二部电影长篇作品,早在初中时我就听说有一部拍本地农村生活的电影叫《遥望南方的童年》,当时我是拿着并不智能的手机躲在隔壁邻居家的窗户下蹭着wifi看完的。看完触动很大,那是我第一次在屏幕里看到与我童年经历类似的故事。作为中部省份一个不发达的小城市,新世纪的头十多年,本地成年劳动力大部分都跑去了珠江三角区的大城市打工,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主,甚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本地人聚居区,同时也在老家留下了一大批的留守儿童。

导演第一部电影讲的是村里的一位老师在家里自办学堂,几乎公益性质的为留守的辍学孩童提供教学甚至日常的饮食,还自制了一辆人力拉车接孩子们上下学。顾名思义,每到过年的时候,留守的孩子们就会望向南边的方向,期待着父母早点回家。非专业演员的本色出演,农村的自然景色,使得电影简单、真挚又感人。电影反映了现实,但又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现实。就我亲身经历来说,早年农村孩子经常要起早摸黑、“长途跋涉”地去上学,倒是有些村里自办营利性幼儿园,但最后都因为亏损或是管理不当出现事故而倒闭。再到后来,父母打工回来赚了钱,就把孩子带到镇上、县里甚至城市里读书。

《不期而遇的夏天》是一个关于童年、成长与告别的故事,在我印象中,成长与告别总是发生在夏天,包括往日的逝去和新的开始,让人对夏天充满了怅惘与悔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大部分镜头画面都配有蝉鸣的背景音乐,起初我以为是不是有蝉飞进了电影院,后来才发觉是导演有意为之,这一细节使得电影更为真实。夏天,尤其是农村童年的夏天,几乎是蝉声陪伴着一起度过的。据我所知,蝉的一生有一段三到八年的生长潜伏期,然后会在一个夏天里疯狂地嘶鸣,等到秋天到来时落入土地而死去。所以说蝉真正的生命只有一个夏天,但由于不同的蝉具有相同的发声结构,所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蝉声相差无几,让人觉得那一只蝉仿佛从未死去,而我们在成长之后慢慢衰老。

电影的主角是寄住在镇上爷爷奶奶家读小学的水生和整日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黄四毛,两人因为种种不公遭遇而结识,相互庇护帮助而成为忘年之交。老少二人组合是经典的人物角色关系设置,以《这个杀手不太冷》和《菊次郎的夏天》为代表,大致设置是前者为后者提供成长上的物质帮助和力量的保障,而后者为前者带来人情的温暖和生活的希望,二者相互依存而走下去。某种程度上来说,两个角色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即黄四毛是水生未来成长之后的一种可能结果,是世俗意义上成长失败的产物,是水生应该避免的那一条成长道路。

农村里像水生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在年少成长时期没有父母的引导和培育,从而寻找一个成年榜样获得力量的庇护和成长的指引,度过漫长、迷惘而又无知的童年时光;而像黄四毛这样被人称为“混子”的形象几乎每个农村都有那么一两个,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发展出赖以依存的经济来源,自身又懒惰不愿吃苦,只能每天游手好闲,“悠闲度日”。电影是典型的传统结构,两个人从相识、相处融洽、矛盾冲突到最后的化解,各自获得了自身成长的力量,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方向。

尽管电影是全国上映,但故事并不符合主流观众的生活语境,票房和影响必定是极为有限。好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往往不是因为情节,而是情感。水生与四毛跨越年龄的友情超越了世俗眼光和家庭辈分的束缚,是主动选择的给予与付出;四毛所带有臆想性质的袁桂莲是欲望的原始状态与爱情的纯粹理想形态,爱情所独有的超越性质启发了黄四毛的自然成长,开启了漫长的精神觉醒与转变;电影最为动人的一个镜头是黄四毛安静地坐在三婆婆身边,那一刻没有台词和音乐,“此时无声胜有声”,亲情开始滋长弥漫,四毛忘记了现实的凌辱与不堪,必定获得了继续生活的勇气。

看完电影后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自然生长形成的善良本性能否帮助个体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取利益与地位?还是成为攀爬社会阶梯的障碍与屏障?从全片水生遭受同学欺凌和黄四毛忍受众人的侮辱甚至是殴打来看,观众视角审视下的自然善意不仅没有获得尊重与崇拜,反而招致了不公待遇。对于善意无法受到善待,我们不应该感到绝望。所谓的“好人没好报”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做好人的推辞理由,善良和成功并不成正比,两者分属于两个语境体系。纯粹道德的和社会利益的,一直都渭泾分明。现实社会的一切都属于实然,是利益和理性最大化的演化结果;而理想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是应然,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应当永远为之奋斗的。从实然到应然,两者间的差异永远无法消除;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分裂也注定永远存在,无法弥合。

从懵懂自然的处女作到具有反思性质的成熟商业作品,其优劣之处和利弊得失一眼可见。首先是语言,语言是文化最直接切实的载体。导演处女作全片使用本地方言,而本片方言与普通话夹杂,显得有些怪异和出戏,但也是出于效果和市场的均衡考虑。如果全部使用方言会失去一部分观众,全部使用普通话就会丢失地域表达特色,这是适应主流语境的需要。在角色上,由素人演员本色出演到专业演员的介入,专业性得到了加强同时丧失了部分的真实性。黄四毛和殷老板的角色塑造看得出演员深厚的专业功底,另一方面也使得角色生硬化,秦海璐两三分钟的友情客串镜头只是为了增加电影宣传的物料与噱头。镜头方面,本片增添了几个上帝视角的航拍镜头,无论是出于展现农村优美风景考虑,还是对于故事的客观呈现,航拍镜头都打破电影的真实感与沉浸感,使得电影带有了审视与评判的意味。

从类似题材的电影作品来看,毕赣导演从处女作《路边野餐》到《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有以上提及的几处改变,是边缘地域所生发的自然文化权力对中心主流语境下的系统文化权力的屈服与妥协。毕赣的电影表达诗意,商业化的过程中内涵也不易流失;而本片通过叙述故事获得感动,更容易模式化商业化以适应观众审美喜好。区别于侯孝贤《童年往事》《恋恋风尘》中对于过往浪漫真实的刻画和贾樟柯电影世界里对现实生活的现状反映,本片是借用农村的自然背景、人物形象、故事结构来产生人性情感上的共鸣,甚至是为了满足主流观影群体的猎奇心理以扩展眼界。既没有滤镜一般对过往诗意与浪漫的渲染,也没有对残酷生活的“冷眼相看”来反映社会的不公与矛盾,本片更像是一个正经端坐的好学生在规规矩矩地讲述故事。

电影的高潮部分是一场激烈的打斗,黄四毛最终发泄了自己的憋屈与苦闷。但就表现效果来说,打斗的安排过于简单粗暴,破坏了电影整体氛围,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升华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心中理想的结局应当像几年前的韩国电影《燃烧》,但没有人员的打斗和伤亡,比如将殷老板的房子、车子或是承包工地烧毁,火焰象征着仇恨与愤怒,同时又含蓄委婉流露诗意。但电影好像无意于表现阶层对立矛盾,只是刻画小人物面对是非的自然态度与行动。就黄四毛本身形象而言,拳头暴力是他最后的武器和尊严,是他的身体权力,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惊喜的是导演还是让火焰燃烧了,黄四毛把想送给幻想对象的两件红色大衣丢入了火堆。如果说给三婆婆烧纸是对生命的怀念,那把大衣烧毁则是对记忆的彻底摒弃。黄四毛终于放弃了对过往的沉溺和对未来的幻想,开始勇敢而又从容地面对现实了。最后挖掘机推倒服务站围墙的设置也恰到好处,强大坚固的现实还是把黄四毛赖以躲避的栖息地推倒了,从此无家可归,四处流浪。两人在阁楼上喜怒哀乐的点滴过往也随之一同消逝,不期而遇的相识,无约而至的告别,都像夏天一般梦幻,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农村儿童如何成长?成长之后如何回忆和构建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是如何治愈童年的伤痛与不幸?农村儿童成长本身就充满了惊险与刺激,而回忆、反思和治愈显得更为困难和遥不可及。很多人都没能跨过第一步,而坦然地接受了所谓的“宿命”,更何谈第二步的“生活重建”。导演、作家甚至所有的文学艺术创作者如何面对与回应自己的过往经历,与农村儿童成长之后如何反思过往具有相同的意义,即生活的环境与语境改变之后,如何处理已经不合时宜的过往记忆?是弃之不用还是反复回味?

农村儿童的成长经历里承载着更为深厚与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即“农村—城镇—城市”的发展路径,同时意味着承载了更多的风险与磨练。抛开结果不说,以非功利的眼光来看,农村儿童的成长过程拥有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更容易找到自我和生命的方向。农村儿童所独有的自然成长经历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童年,在成年步入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很大程度地避免物化与异化,但同时也存在着脱离社会、无法融入社会的风险。在外部资源与帮助匮乏的环境,这一切的成败与否仿佛更多的取决于农村儿童本身。只有跨过了狭窄危险的独木桥,才能踏上充满选择与希望的康庄大道。

今年五月的时候,在学校读完了《“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随园明媚的阳光恍然如昨;最近在家看完了《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夏天也好像就要过去了。两本学术专著都属于一个系列丛书,启发性都很强,同样关注农村儿童的成长与出路问题,两位作者都是北师大的博士,是出自一个导师的同门。后者讲述农村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前者着重探讨农村儿童如何获得学业成功。

读书可以说是农村儿童最重要的出路,与城市儿童拥有诸多选择与未来不同,农村儿童像是过独木桥,很多时候学业的失败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我时常在反思,在相差无几的环境和资源下,是什么因素使得一部分农村学生学业成功后脱颖而出?是家庭氛围与支持?是个人性格与努力?还是老师的偏向引导和鼓励反馈?或是兼而有之?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学业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它最大的作用在于让我们在大量知识与思考锻炼的基础上获得反思能力,从而更好地去解释或是治愈我们或好或坏的过往,对未来拥有更多的希望与可能性。

2021.09.13



不期而遇的夏天(2020)

又名:镇上的时光 / 我的朋友黄四毛 / Like A Friend

上映日期:2021-09-03(中国大陆) / 2020-10-15(平遥国际电影展)片长:106分钟

主演:陈创 郭可轩 郎月婷 张磊 欧阳招娣 秦海璐 李梦 韩文亮 

导演:易寒

不期而遇的夏天相关影评

Big 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