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对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个名字并不太熟悉,但如果是推理小说爱好者,或者是对推理略有兴趣的人,甚至是对文学有兴趣的人,应该都对这个名字或其作品略有耳闻。作为长期称霸文学作品畅销书的作家,名气之大,连东野圭吾以及柯南道尔都要拜服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尼罗河上的惨案便是来自于她的作品,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悬疑以及对人性的拷问。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得不为它的剧情所折服。一部好的推理小说在于其严谨性,在于其不可获知性,更在于其如何通过浅显的线索去挖掘本质更深层的东西,而通过电影便可略知一二。故事人物的饱满,不仅仅是性格上的饱满,更在于剧情使用度的饱满,通过这饱满的塑造每个人,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在脑海中树立起对他们的形象,以至于在后面推理过程中恍然大悟,方能不显得结尾如此的突兀。
阿加莎式的剧情推进和讲述方式是通过一众伏笔把故事嫌疑人群像都描绘得清清楚楚,我们甚至能够感知到他们真正的性格如何,到最后,甚至让你认为哪个人杀了主角都是绝对合理,电影里放映了几乎每个人的杀人假设,没有任何不通,作案动机十分合理。他们互相纠葛在一起,他们鲜活地组成了整个故事,他们的塑造者简直是鬼斧神手。
中国写小说有个词叫“草蛇灰线”,源于脂砚斋批红楼梦,是在前文埋一个小伏笔,最后在某个重要的时候再拾起这条线,这个人或者线索就在这一章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一种高级的写法,想来写文章好手法都是相似的。
阿加莎也是很会把妙趣的伏笔埋地明白的,也许有些作者自己的坑自己填不上,前文的无用之人后文也不再出现,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出好作家除了有巧思妙想的其他证明了,对故事全局精彩程度的把握和整体作成整体的控制能力,也许就是技艺的精湛。阿加莎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拜读,也可以看同名影视作品,改编的还不错,完整性保留很好。如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后故事《东方列车谋杀案》,同样的阿加莎作品结构,出人意料的真相,世界的罪恶永远在未完待续...
除了技艺上的纯熟,对于人性的探究也十分深刻。爱情有时候并不是浪漫的,往往也是让人执迷不悟,以至于酿成大祸。我们所见到的爱情轻一点不过是分手好聚好散,顶多喝点小酒解解忧愁。重一点的可能是自杀轻生,一时想不开,但这往往都是对自身,还没有破坏到他人,最多可能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但最严重的就是伤害别人,用刀捅死自己的前任这样的报道如今依然有,今后也不会少。
整部电影一直弥漫在金黄色的色调之中,一种颜色乍一看是如此的高贵,他们于芸芸众生隔绝,他们就站在云端俯瞰这一切,他们少了很多日常生活的忧愁,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究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自然就有了为了探究共产主义主动放弃勋爵的,有了喝酒度日沉迷男色的作家,也有了夺人未婚夫的富家女.....所有总总,似乎发生了杀人惨案也可以寻欢作乐,而不必陷入恐慌之中,他们大半人都活在自己内心世界中。所谓的爱情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更大的因素来源自己内心的不安。


尼罗河上的惨案Poirot: Death on the Nile(2004)

又名:大侦探波罗系列之尼罗河上的惨案 / 尼罗河上的死亡

上映日期:2004-04-12(英国)片长:98分钟

主演:大卫·苏切特 David Suchet/詹姆斯·福克斯 James Fox/爱玛·格里菲斯·马琳 Emma Griffiths Malin/约翰·约瑟夫·菲尔德 JJ Feild/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朱迪·帕瑞福特 Judy Parfitt/黛西·唐洛范 Daisy Donovan/芭芭拉·弗林 Barbara Flynn/丹尼尔·莱派恩 Daniel Lapaine/大卫·索尔 David Soul/弗朗西斯·德·拉·图瓦 Frances de la Tour/佐伊·特尔福德 Zoe Telford/阿拉斯塔尔·麦肯泽 Alastair Mackenzie/史蒂夫·佩姆伯顿 Steve Pemberton

导演:安迪·威尔逊 Andy Wilson编剧: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凯文·爱约特 Kevin Ely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