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此片的契机于14年通过某公众微信号电影推荐,片单第一部便是此部1964年由成瀬巳喜男导演的家庭类电影。片名日语名为乱れる,愿意为混乱絮乱精神不安分之意,中文翻译为情迷意乱,或许中文标更直接地昭示了此片的基调。说起战后日本电影,其最主要的特色就在于以家庭为中心来描述平民百姓的生活,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小津安二郎。小津的家庭电影多以父女关系的视角讲述战后日本传统家庭关系的变化,从中反映出战后日本人的生活态度及社会变化所带动的家庭关系的变迁,那种庶民剧中波澜不惊的表现故事观后却久久地给人留下一种平淡而真实之感。成就小津的另一半我想应当是有着昭和处女之称的著名女演员原节子,两人的组合在整个50年代至60年代初留下了数部堪称经典的日本家庭生活题材电影。不过,说起家庭,女性视角,此处必须提到另一位同时代的导演,便是此部作品的作者成瀬巳喜男。成瀬巳喜男在亚洲乃至国际影坛的知名度或许没有小津安二郎那么高,名声亦无法与小津相提并论,但是他却可称为日本电影史上最善于站在女性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导演,没有之一,这一点小津也得甘拜下风。为什么这么说,细观小津的电影,大多将故事集中于家庭中核心的两人,比如秋刀鱼只味里的父女,比如东京暮色里的姐妹,比如东京物语里的夫妻等。相比之下,成濑则是以一个中心女主角展开,从头至尾讲述一场只关于女人一生的故事若说小津与原节子是一对黄金组合,那么成濑亦有其御用搭档,就是此部作品中背负着痛苦而在他人的生活中苦苦挣扎的女演员,历史地位亦不输给原节子的高峰秀子。

如果说家庭是一个窥探战后日本人生活的一个不错的切入点,那么改变他们生活的契机便难以脱离“战后”这个巨大的历史背景的束缚。对平民生活而言最大的冲进莫过于经济上的重建。购物超市的出现给日常生活中广大的零售业者以近乎毁灭的打击。影片中主角便是一家日常零售店店主--礼子。除礼子外,家庭成员有自己死去的丈夫的母亲及弟弟幸司,另外还有两名战后结婚离家的姐妹。在这个家庭中,丧偶的礼子已经与她所嫁入的家庭丧失了亲缘上的外在联系,仅仅凭借一份继承先夫的遗志来扛起了不属于自己的家业。幸司,在哥哥战死后家族里唯一的男孩,理应继承起家业,但影片开头,他便给人一副玩世不恭的地痞无赖之感。影片中心围绕在礼子与幸司的感情变化这条单一主线上,就两人关系变化浓缩为六次会面与两次电话。

第一次会面于幸司饮酒滋事后,礼子作为担保人前往警局将其保释。值得注意的是幸司对礼子的称谓。在日语中姉さん不仅可称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姐姐,亦可表示为各种关系里的嫂子。在这种含义颇令人感觉模糊与暧昧的称谓里,多少饱含着人与人间难以言表的感情。在这第一次相见中,身为长辈的礼子对幸司的说教令人感到他们的关系就如成熟懂事的姐姐与一名少不更事的熊孩子弟弟。

第二次会面于当日深夜。说教不改本色的幸司夜游归家,礼子则担心地为其等候至半夜。两人见面礼子无奈中带着一丝愠怒责骂了幸司,可已然成为老油条的幸司并不以为意。随后,礼子就围绕着幸司的未来,结婚,家业的继承向幸司进行了一番新的劝导,如同姐姐般温柔地循循善诱地希望幸司能够过上正常而安分的生活。可幸司一副破罐破摔的态度,反倒揶揄礼子将自己18年的青春全部牺牲在这个家。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礼子嫁入此家时22岁,幸司才7岁,此间一过便是18年。18年间结婚不久丈夫就因战殉国,得知消息的那日夜晚小店也毁于空袭,战后完全是礼子一人一砖一瓦地将其重建并经营至今。劝导未果,看着幸司离去的背影,对礼子而言明天又是充满沉荷的一日。

第三次会面也是两人关系走向高潮的开始。同时两人的悲剧命运在此段中也初露端倪。在礼子不断向幸司围绕生活结婚等问题的不厌其烦的劝导后,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候,此时此刻的幸司说出了让礼子和观众们最为吃惊的一句话:私は姉さん好きだ{姐姐我爱你}。震惊之余的礼子还来不及接受这份突如其来的告白,只能拿家族往事来搪塞,其实也向观众道来了其命运的坎坷与悲剧性的来源。第二次会面中幸司曾说礼子将18年的青春牺牲在了这个家上,可礼子此时却强调,自己继承了丈夫的遗志并一直坚强地生活了过来,在此期间,看着先夫的两个妹妹先后结婚获得自己的生活与幸福,并将其视作自己幸福的一部分。但幸司反驳,18年来彻彻底底都是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劳作,而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更不谈去争取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说人活在世界上最初是为了自己,那么礼子的悲剧就在于一场受时代洪流巨变而导致的破碎婚姻束缚了自己的青春从而牺牲自己成就了他人的幸福,并且拿他人的幸福来欺骗自己继续着本不应该属于她的人生。或许导演在此处由东方传统的女性视角向当代社会发问,作为一个东方式的女人,如何才能去争取一份属于自己的人生与幸福。在本片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的家庭生活,道德,旧婚姻关系所带来的制约与束缚下所扼杀的女性的悲剧命运,答案似乎并不令人乐观,但在成濑的放浪记中看到一股充满希望的回答。对于幸司来说,他的悲剧并没有礼子那么沉重,从影片开始到这个阶段他大都以好吃懒做,沾花惹草的形象出现,但深究其背后缘由,在于自小就背负了一份非伦常所容忍的对礼子,自己哥哥的嫂子的爱。正是这份痛苦而不得的爱让他看的更加清楚,礼子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中的地位:母亲姐姐们都盼望着将其赶出这个家。在日语中赤い他人意为熟悉的陌生人,礼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用这个词形容再恰当不过。

第一次电话。幸司夺门而出当夜,醉酒给家打了一通电话,不出意外礼子的生意出现在电话的另一端,依旧是如姐姐/母亲般心急如焚的待子而归的操心。
第四次会面。自第三次的短暂高潮将两人的关系复杂化之后的诸次相见的统合,简要说成是小心翼翼地相互接近,相互逃避。礼子逃避的眼神,深夜房间里一个人的苦闷,白天里表面上两人的融洽都是对礼子内心的煎熬。

第五次,一场短暂的相见诉尽痛苦的根源。礼子,一个活在旧时代里的女人,思想,伦理观念依旧处于战前,女性受制于男性的被压迫地位。同时,年长的她更在乎来自看不见的世间的众目的压力。往往这种看不见的压力令人感到生活带来的重担,伴随着一份不能承受之重的感情,对于一个活在旧时代的女人而言,外在的操劳与精神的压力早已令她不堪重负。相比之下,幸司,一个25岁的年轻人,相对而言活在一个相对自由,传统受到削弱的自由时代,敢爱敢恨,直来直去,这种无畏中带着一点傻气与莽撞。在战后以他为代表的人格或许是自由社会中值得提倡与赞许的对象,但是却无法与深陷旧时代的礼子相融于一体的。在他们所生活的国度,社会依旧是受传统东方严格的伦理纲常所限制的社会,这种社会环境条件下突破伦常的爱情注定是要走向一条不归路的结局。去意已决的礼子次日向家族成员们传达了自己离开的决心,除幸司坚持要送礼子去车站外,姐姐妹妹乃至母亲无一不冷言相对爱理不理。也许礼子自己也想明白了,自己的一生,既然已经为他人浪费了18年青春,为什么还要继续这样过着自我束缚的日子呢,与其这样,重新选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成濑在此作中虽然以刻画主人翁的悲剧的爱情故事为主,但也同时塑造了战后日本女性隐忍而坚强的一面。礼子说道,这18年来我并没有把自己的青春牺牲在这个对她来说可有可无的家上,而是努力而固执地活过来的。人活着不是给谁看,微小的执念往往就是一个人倔犟地存在在世界上的理由。对礼子而言,丈夫的遗志就是她活过的佐证。
第六次。影片悲剧性的结局的开端于礼子返乡的火车上。面对意外出现在火车上的幸司,礼子的心情可谓尴尬,无奈,还是欣喜?或许逃离原本的家实际是为了逃离幸司那份背负着良心拷问的沉痛的爱,但在归途列车上的相见却意外的释然。一路向北的旅途,两人的距离愈来愈近,直到终于对面而坐。归向路漫,次日清晨望着窗外已是东北地域的广袤群山森林,再看对面的一脸满足样的幸司,礼子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是对久别的家乡的怀念,还是对幸司的一份诚挚的感动,还是悲喜交加令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但眼泪不会说谎。两人于终点前下车,走出车站的礼子向幸司坦诚,作为女人,自己很高兴听到有人说爱自己。或许男人与女人之间有一条又深又广的河,男人永远不知道女人的内心在想什么。女人话语中情绪中所表现的都是内心感情的过激反应吧,男人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嘴上说一套,心理想一套。

旅馆,两人一路的终点。当两人相拥一刻造成修成正果的错觉与冲动后,礼子最终选择逃避,拒绝了幸司。这一段恐怕是全片感情戏最激烈亦是最克制的一幕。幸司早已无所顾忌地要与礼子到天涯海角,而礼子,这个全剧中化悲剧于一生的女人,最终只能在承受不起的爱下备受命运的煎熬。

第二次电话,两人最后的对话。我只记得我爱过你。最后幸司那带着醉意的sayonara,已为二人的爱情故事打下了最后的休止符。

全剧的最高潮就在影片结尾。想必看到结局的观众每个人都会对幸司的结局感到可怜,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错误的女人,积重难返最终以死草草了结一生。幸司的死对他的家族而言是不折不扣的悲剧。而就其人物性格来看,对礼子自小形成的爱恋的堆积到长大成人不加掩饰的爱意却遭到礼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导致他在生活上的自我放逐,每每遭拒后都以自我作贱的生活方式来让礼子感到痛心。如此一个人痛不如两个人一起哭的心态使他最终的死给礼子剩下的人生打入了伴随终生的自我谴责的魔咒。可以说幸司的悲剧就是礼子的悲剧,而礼子的悲剧来源不由分说的是她所嫁的家庭,而她的家庭所生所处的时代却永远逃不过一个旧时代下的制约与束缚。礼子与幸司的悲剧爱情故事,亦可说为是那个年代下的悲剧产物。

除开二人的悲惨爱情故事外,影片并没有过重强调却又旁敲侧击地向我们暗示了那个时代里的日本社会之众生像。购物超市老板象征着战后暴发户,与之相对自杀的零售店老板是竞争下的牺牲品,而幸司在外鬼混的女友与处处受传统家庭观念制约的礼子相比则是所谓的新时代的女人,至于幸司的母亲姐姐们则代表的一种自私自利之徒。所谓的个人命运的悲剧绝不是一个人造成的,小到家族周围,大到整个国家,礼子的命运自她嫁入森田家开始便打上了悲剧情结的烙印。国家走上一条战争的不归路变为其日后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夫君的战死,继承不属于自己人生的志向,在冷漠的社会环境下倔强地生存。

成濑在此部作品中,或许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位传统日本女性的悲剧爱情故事,但从更深一层地解读了当代日本社会,影射了当时的悲剧痛苦之源。此等悲剧性的故事在每个时代都有依旧不停地相继上演,就电影本身而言,它的作用就是向观众传达我们自身所处的这个险恶的社会。

此部作品之所以给我带来写下一篇影评的冲动与欲望,我想是因为它称得上是对我有关日本电影的启蒙之作。在观赏此部作品之前,我对日本电影文化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黑泽明与宫崎骏,对早期日本老电影的认知可谓一片空白。邂逅此片后,便开始不断地去搜集那个年代的日本电影,由此走上了遇见小津安二郎,遇上小林正树,大岛渚,木下惠介,今村昌平等大师的电影探索之旅。一部电影给人重新打开一扇窗,或是开辟一条未知却又吸引人走下去的道路,我想这便是电影这门艺术的最大魅力。

16/02/18
Marius.von.Iberliy男爵

[img=1:C][/img]

情迷意乱乱れる(1964)

又名:失衡 / 怀念 / Yearning / Midareru

上映日期:1964-01-15(日本)片长:98分钟

主演:高峰秀子 / 加山雄三 / 草笛光子 / 白川由美 / 三益爱子 / 滨美枝 / 藤木悠 / 北村和夫 / 十朱久雄 / 

导演:成濑巳喜男 / 编剧:松山善三 Zenzo Matsuyama

情迷意乱相关影评

余啸
ruunako
记录
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