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什么是诗意,生活中是否还存在诗意。对诗意的讨论直接映射到巧遇的两个阔别六年的旧情人身上,似乎是导演向观众在暗示自己对于诗意的价值观和判定。

电影中十位作家对诗意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诗意就是不能言说的,说不出的东西就是诗意;有人说诗意是自我感知的,只要主体认为可以成为诗意的事物或事情,都可以称为诗意;有人说颓废就是诗意;有人说简单的就是诗意;有人说平凡的生活就是诗意;有人说更好的生活就是诗意;有人说无用就是诗意。

对于抽象名词概念的讨论,从来都是没有定论和无法定论的。如诗意、民主、自由、正义、正直等等。抽象名词因人类的共同情感和个体行为,或者社会群体的情感和行为而产生,但又因道德尺度、价值观的不同无法定论。我们只能说对于抽象名词、对于诗意的讨论和定论,只能是一个范畴的问题。我们只能将对它的定义化在一个范围,因为每个人对于诗意的认知有交集,之后的个人观点仅能作为参考。

对于抽象名词,具体来说,诗意的理解,也应该从范畴的角度去思考。从广义角度来说,诗意是应当是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能够与美相通的,就是诗意。从狭义上讲,就能够各抒己见。这种对于诗意的理解类似于美和艺术的关系。美是高于艺术的,艺术相对不同的个体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和理解。这种关系应该是一个树式,一个枝干中分出许多的枝杈,不相交却又属于整体。

现代国人对于诗意的理解某种程度上还是基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表现,毕竟我们的诗歌艺术曾最为辉煌和强大,中国古人对于情景的暗喻和意象表现绝对是无法超越的。按照这种观点来说(我个人也支持这种古典诗意表现),人类生存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与生活中的诗意比重反比增长。无法辩解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分散掉我们的注意力,由关照内心而得来的诗意越来越少。

言论不能自由了,新闻都是虚假的了,摸到的是肤浅,看到的是肤浅,这还是一个拥有诗意的时代么。还是诗意将在不久后死亡呢。

据说本片99年拍摄完成,06年才得以发行。单看本片,没有涉及到任何色情或者反政治的内容,为什么却迟迟不能再大陆发行。也许这种纪录片的剧情片混杂拍摄的方式,引发了人对于诗意的思考,让人们察觉到诗意的消逝,在暗暗悲伤和恐慌中隐约思索其背后的罪恶。

小说(2007)

又名:诗意的年代 / The Obscure

上映日期:2007-03-23(中国香港电影节)片长:90分钟

主演:王志文/王彤/王朔/余华/阿城

导演:吕乐编剧:刘仪伟 Yiwei Liu/吕乐 Yue Lu

小说相关影评

行
行 • 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