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人》:一个绝望的美国胖子
               ■文/火神纪

  太多的话想说;但是同时,太多的话也不能说。这种感觉并不好,好像是渴望呼吸;然而,咽喉却被紧紧地掐扼,半点不能动弹。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喜欢真相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真相都是让人快乐的。有些会让人悲伤;有些,甚至让人绝望。可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总希望我们所听到的会是最真诚的声音;真相也许是不能改变的所有事实,可是只有知道了真相,我们才能找到一个也许可以被称为正确的方向。——火神纪。题记。



  这部电影显然是游离在美国主流娱乐之外的另一种关乎民生大计的主流电影,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说,他的美国梦已然破碎;然而,谁又不是呢。一个号称来自全世界最富有的那个国家的国民,带着满腹的疑问四处奔走。因为有太多的问题以及太多的疑惑,以至于摩尔看起来有点大腹便便行动艰难。打造过《华氏911》(Fahrenheit 911),也关心过美国枪支私有化、伊拉克战争等这种大命题的摩尔的这部《神经病人》(Sicko)打起了医疗保险的主意,估计并不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
  纵观美国的影视作品,大多数充斥着一种洋洋自得的大国主义,到处的歌功颂德歌舞升平。所有的自由、民主,好莱坞所传道的是一个被称之为“美国梦”的理想国度。美国人民热爱美国,这显然跟我们中国人民热爱中国一样的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而作为全世界领头的好莱坞娱乐,替他们自己的国家载歌载舞地传颂似乎也并不为过。当我们大都被好莱坞式的狂轰滥炸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摩尔总是喜欢给我们浇点冷水。

  喜欢《老友记》(Friends)的人们应该还会记得马特·理勃兰(Matt LeBlanc)所饰演的乔伊·崔比昂尼(Joey Tribbiani)曾经有一次因为工作时长太短而失去了医疗保险时所度过的那段艰苦时光。做哑铃练习的乔伊突然疝气发作摔倒在地,然后晕了过去,醒来了之后就一直爬不起来了;然而他却不肯去医院看医生,因为没有医保的几千块钱手术费是他所不能负担的。钱德(Chandler)说要借钱给他做手术,可是他说:他不想为了这个手术而欠他一辈子的钱。有点夸张,可是可想而知的是,没有医保的时候,生病是件可怕而昂贵的事。
  忍着病痛连续工作了几天之后乔伊又得到了他的医保,他的庆祝活动是,戴上头盔让菲比(Phoebe)拿着棒球棒打他的头。如此这般,美国的医疗制度也许可见一斑。

  这在我们看起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荒诞;受过了几千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教育让我们如此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这种“棒击戴头盔的脑袋”之类的动作大可列为大不敬行为了。但是这件事发生在美国,发生在《老友记》里,发生在乔伊和菲比身上;似乎就并不奇怪而且不难理解了。
  从乔伊在医保事件中一前一后截然不同的姿态里来看,对于美国的普通民众,医疗保险绝对称得上是一件大事。只要有足够长的工作时间,我们所得到的酬劳会进入我们的银行账号,再由银行账号转进保险公司,这样万一我们遇到了诸如失业或者生病之类的意外时,保险公司则会替我们处理部分的账单;如果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申请了保险理赔并且由保险公司核查并通过申请了之后。

  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样的医疗制度是一种挺完美的制度;正如这部电影里的那些资料片段所给我们展示的,也正如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所渴望的:所有的美国人都能得到世界上最好的治疗,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得到治疗,不论富贵贫穷;医疗保险保障着所有这一切的有力实施。
  假想一下这种制度推行起来的情景:首先是我们投了医疗保险,然后我们有了保障;然后有一天当我们生病了,我们可以走到一家医院里去看医生,吃药甚至做手术,而我们则不必为之后的医药治疗之类的账单去担忧,保险公司会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这看起来多少有点做广告的嫌疑,也就像这部电影里所截取的那些电视广告上的所有保险公司所宣传的那样。
  摩尔所做的,则是在这种所谓的完美中揭示那些电视广告里永远也不会告诉我们的真相。不管多完美的制度,总会有暗角;而不论多完美的东西,总会有不为人知的瑕疵。
  纪实的力量在于,喋喋不休地陈列在我们眼前的所有一切;曾经,带给我们如此震撼的绝望。而因为绝望;我们所以有了挣扎的勇气。然后,我们会不会将看到所谓的希望,以及光芒。我在想,也许终极我的一生,我也不可能看到曾经在1948年时曾经绽放在二战后的英伦上空那样炫丽而耀眼的光亮了。



  摩尔的绝望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看完他所制作的这部电影,我显然要比他绝望得多。绝望的根源在于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许并不足以让人产生绝望的情感,可是作为国民与其他国民的差异就足以让人产生一种撞墙面壁的冲动了。
  美国人向来以其自豪感而闻名于世,比如美国大兵的玩具公仔,至今依旧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玩具公仔形象;在这样的大国文化背景之下,摩尔的这部电影如果称之为重磅炸弹也就一点也不过了。跟随着摩尔的镜头一路从美国出发,途经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法国之后走过了古巴回到美国,我们可以看到的所有那些被称为发达国家的医保制度,也可以看到像古巴这种发展中国家的医保制度。

  我的绝望无关抱怨;因为我知道,所有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的步伐必须是步步为营的稳扎稳打。摩尔则不同,当他说“美国仍旧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全民免费医疗保健的国家”时,他的绝望也许才是真正的绝望。
  电影的最后是摩尔孤身走向白宫的镜头。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可以走进白宫并且把他想说的这一切都说出来而不被当成一名“神经病人”带离白宫。认知这一切,承认这一切并且正视这一切,也许才是摩尔想要警示给我们知道的真相。

  制造911事件的战俘们可以呆在监狱里免费享用全世界最选进的医疗设备和最好的医疗保健护理,摩尔则开着船载着一群在911事件中被称为英雄的人们,也是在911的废墟中落得一身病疼却求助无门的人们奔走在战俘的监狱之外要求和战俘们一样的医疗待遇,不要更好只要同样的待遇,当然他们被拒之门外并且被鸣以警笛驱赶。这样的反差是摩尔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也许民是所有美国民众所不愿意看到的。
  英雄的光环褪尽了之后,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却得不到战俘们同样的待遇,摩尔把他的箭头对准的是小布什无奈的面孔。作为政客们来说,战俘的待遇所代表的是美国在世界的面容,所以他们理应得到更好的待遇。于是这些美国英雄们辗转无路地流落在了他们称为最邪恶的国家古巴,他们却得到了他们不曾在自己国家里得到的尊敬、医疗和夹道欢迎;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极具讽刺意味的事。
  我没有半点反美情绪,可是看到美国传媒上一直鼓吹着的英雄们被如此安置了之后,我多少有点感觉,传说中的那些美国佬似乎也太不厚道了些。不只是对待他们的敌人,对自己的英雄们也同样毫无情趣可言。



  有传言说,因为这部电影,摩尔可能将面临监禁的可能。然而,美国又是一个倡导所谓言论自由的国家;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也许,摩尔的下一部电影可以对冲美国的所谓言论自由。可是,这毕竟是一部让美国政客头疼的电影。在那些将政客们明码标价的镜头里,摩尔那胖呼呼的形象突然显得如此高大而耐人寻味起来。
  医疗保险喂饱了美国保险业们的腰包;而其它的发达国家则用全民免费医疗保健计划避免了这种境况的发生。正如片中那些有着强烈反美意识的法国人所说,法国政府害怕民众,而美国民众则害怕政府,为什么有一个这样的计划,那是因为民主的力量。

  当美国的姑娘为了得到免费的治疗而远嫁到墨西哥,当911的英雄们反而在美国所说的那个最邪恶的国家古巴得到了免费的治疗,当法国的主妇们享用着半年的带薪产假和半年的无薪产假并且在孩子出生后享用半年由政府雇佣的保姆替她们完成家务,当所有发达国家里的人们都可以走进任何一家医院享用免费的医治,到所有的药房拿免费的药品的时候;美国人,他们又在做什么呢。
  没有医疗保险的人们被丢弃在街头,有医疗保险的人们在担忧着保险公司是否将否决他们的保险金赔偿。摩尔所做的,是展现了一个我们从来不曾见过的美国,一个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的美国。

  一个绝望的美国胖子游荡在伦敦街头,他走进所有的医院问他们说看病需要多少钱,然后满脸“unbelievable”地寻找真相。当摩尔终于在诺大的医院里找到一个叫“出纳(Cashier)”的窗口时停了下来,却发现这并不是他所要找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不只不收费,反而给病人们钱让他们用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使用交通工具回家;他们所担心的是,他们如何在得到治疗好安全地回到家去。
  加拿大人把推行《加拿大卫生法案》的汤米·道格拉斯当成是偶像来崇拜也许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从迈克尔·摩尔的角度来说,他很希望美国也能出现这样的一个偶像而不是从《American Idol》出来的人气偶像。

2007-12-15;丁亥年壬子月癸未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Sicko》
  ■译名:《神经病人》、《医疗内幕》
  ■编导: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
  ■主演: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雷吉·塞文特斯(Reggie Cervantes)、约翰·格拉汉姆(John Graham)
  ■类型:纪录片
  ■片长:120分钟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发行:01 Distribuzione
  ■上映:2007年6月22日(美国)

医疗内幕Sicko(2007)

又名:健保真要命(台) / 神经病人 / 医保内幕

上映日期:2007-06-22片长:123分钟

主演:迈克尔·摩尔 / Tucker Albrizzi / Tony Benn / 

导演:迈克尔·摩尔 / 编剧:迈克尔·摩尔 Michael Moore

医疗内幕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