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部影片打四星,不是因为它拍摄得比现在的影片更好,而是它表达的情感那么真实而动人。
影片的编剧成熟而简洁,直接描写五四运动,将几个主要任务通过事件联系起来,人物的立场和态度直接显示出他们的行动和表现。爱情、爱国之情、对总理的哀悼之情、对反派人物的憎恶之情纠缠在一起,人物活在事件中,活在时代里。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爱情、对家国的观念,人物分为正面和负面,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编剧想要表达的正义和价值。在编剧方面我觉得比最近上映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要成熟得多。
表演上面还是带有很多痕迹,不是那么自然,很像走位和排演,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但这样的表演也是动情的,你能从导演的特写和镜头走位中,感受到演员的真诚和他们的用心。 镜头的快推快拉倒是为了进行强调和展现人物的情感起伏,这是一种外化的表现,不过现在来看有些晕乎乎的感觉。
伤痕电影都带有一份哀愁在,对往事的伤感在影片中也表现得很充分,这集中体现在对周总理的哀悼上面。影片通过诗歌、音乐和人物情感来表现对周总理的不舍,对过去时代的一种悲愤,同时也表达出对新生活的激昂向往。 影片结尾,中央乐团演奏小提琴协奏曲,画面从众人静静聆听到反派人物搅乱音乐会的定格画面,导演和编剧鲜明的表达了自己对反派人物的愤慨之情,和对周总理的思念、敬仰;对信仰的再次坚定。
影片中的这首曲子优美,带着淡淡的伤感,后半部分又变得激昂而有力,仿佛是透彻于时代漩涡后的一股清新而有力的春风。 同时影片也将作曲的过程和情节掺和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思想转变。将曲子融于影片节奏和情节之中。诗歌《一月的哀思》《告别》 鲜明的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抒情和歌赞。
总体来说,影片和他的色调一样,带着哀伤,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在黑白色调中彰显无遗。人们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周总理去世,举国悲痛。面对现实,知识分子是迷茫的,内心是痛苦而煎熬的。黎明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可身后的痛苦和心灵的摧残也让人伤痕累累。小提琴上那哀愁的颤音,讲述着吴天明等导演对过去的伤感,可是仍然要肩负起祖国的重任。文艺界不可以如此沉郁,即使是颤音也要将它发出,一为伟人的离去,一个时代的告别,生活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就如那首协奏曲一样,除了哀思,我们还要呐喊,更要勇敢的前行。

在那个时代,文艺界是那样的团结。中央乐团参与影片的拍摄,像歌剧像话剧一样的音乐回荡在音乐厅里,时代的画面流淌过每一个人的心底。人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知识分子的担当。如今似乎再大的场面,再顶级的音乐团队,都不那么纯真的让人感动。我们的时代变换太迅速,一切都是匆匆而过,自然少了一份恬适的心,去演奏,去聆听,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生活的颤音(1979)

又名:The Thrill of Life

上映日期:1979片长:107分钟

主演:史钟麒/冷眉/项茔

导演:滕文骥 Wenji Teng/吴天明 Tian-Ming Wu编剧:滕文骥 Wenji T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