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又称7UP,是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他们来自英国不同阶层,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2005年英国将该系列纳入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名单中。(摘自百科)
片子拍摄途中,有人退出不再接受拍摄,有人退出又加入并直白表示“片子所带来的的影响力是自己所需要的。”(比如组乐队的Peter),而随着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也有人因为生病离开了这个世界。退出拍摄的原因归结起来大都是因为起初接受拍摄都是父母的安排,而播出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大多数人就片子呈现的短短十几二十分钟的采访就对他们的人生评头论足,这让他们觉得不公平,更多的是不再想把自己的人生展示给陌生人。有意思的是,退出拍摄都是家境殷实,有所成就所谓上层阶级的人。


单从个人角度出发,每七年记录一次人生,有必要吗?
先以“7年”为一个节点回想到目前的生活——
7岁,02年,一年级,转学到了县城;
14岁,09年,初二,即将面对中考;
21岁,16年,大二,对未来迷茫;
28岁,23年,距离现在只剩下三年,时常好奇。
……


说实话,现在看到身边有些朋友能通过DV看小时候的自己,也很想能“见见”小时候的自己。为什么会想看呢?大概就和现在翻看从前的东西一样的心情,能带来片刻的欢愉。长大后,再看小时候总会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人会有索取这种“感动”的需要,不然为什么但凡和情怀相关的书影音,市场效益总不会太差,“感动”是最能够拨动人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
现代人总是步履匆匆往前走,虽然社会主旋律打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口号,但现实是太少人会停下来回望走过的路。定期对过去的生活做一次总结,对于更好地前进百害而无一利。当一个又一个好习惯成为下意识的举动时,那么人生自然就过得顺畅了;而倘若始终浑浑噩噩地前进,就会日益导致情绪低落长年毫无长进。


所以,这样的记录是有意义的,但这样的记录也似乎略有些“残酷”——


谁都明白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一天天变老,也终有一天会离开。可是当真的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不知不觉会害怕父母亲人离开,会害怕伴侣先行一步——杨千嬅在节目里说她和丁子高看到带老年妆的对方一刹那两人就哭了;当Jasper被问到“你害不害怕爸爸变老?”,Jasper立刻回答“不要!”,而一旁的陈小春瞬间失了所有的霸气忍不住擦泪……
一年又一年过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会陆陆续续离开。小时候面对长辈的离世,多少是懵懂的,外加年龄不大,感触便不多。可一旦和一些人相伴过了几十年,某天开始真的再也见不到时候,心里的缺失再也无法填补,而此刻回看过去彼此一起走过的日子,那种难过是每回看一次都会在萌生的。外婆今年要九十高龄了,妈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老家看外婆,有一天妈妈说道“我妈还有多少时间呢?”……我没有办法想象父母年老离去的那一天,更没法想象该如何面对。外公走了三年,至今我不敢翻看照片,这总会让我想起和外公在一起的时光,而那些全成了再也无法拥有的“历史”,成了只能仰仰望寄给星空的“想念”。
“每七年记录一次人生,有必要吗?”记录还是需要的,就凭心情选择回看或不回看吧。


纪录片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大意就是中文“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被选中的孩子们代表了当时英国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阶层,并做出了明确的假设,即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预先决定了他们的未来。从片子中几类不同阶层的人生看来,它的确证实了一个人的命运在出生的那一刻多少就已经确定了,和原生家庭的情况偏离不少。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一直比较宽裕,他们孩子的未来只会更敞亮;而那些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有的人凭着某些机会改善了生活环境,但他们的小孩大都学历不高,从事的职业也多是苦力;有的人成了流浪汉,靠着国家救济金生活,四十多岁依然孑然一身……有意思的是,中下层阶级的人们往往养育更多的小孩。
这在咱们国家也能得到很好的佐证。那些出现在公众视野成功的人世,大多都是“某某”世家的孩子,阶级固化带来不可逆转的现实,当然不能否认也有“草根”成功的励志故事,但太少太少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了“人究竟能不能扭转自己命运”的疑问,这几年更是时时有有发出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声音。
在还没有经历一些事情前,大多数人都会怀揣“我的命运我做主”的坚定信念。但随着在社会上的每一堂课后,慢慢地,就会有人退出挣扎,有人选择妥协,有人无奈认命。大学毕业后,就可以看到一堆人为着一份职业挤破了脑袋,然后社畜般活着,领着不多的薪水过着精打细算的生活;但也能看到就是有人无需烦恼工作问题,无需担忧经济问题,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过得开心。
虽然看片子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些心酸也会觉得不公平,但还是这觉得这是每个时代该有的样子,也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哀,更不会觉得这是妥协后“认命”。实在没必要将世代家族企业的小孩和贫苦人家的孩子的人生做比较,这本身就存在多个变量,有什么比较的意义呢?就像将樱桃和圣女果横加比较,这有什么意义呢?只有把譬如红柚、白柚、黄柚放在一起才有比较的价值。人们当然向往马克思构想的人人自由而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可眼下必须接受我们就是处在阶级社会,势必是由上中下层阶级构成的,诚如营养膳食金字塔,这样社会才会处于一个较平衡的动态发展状态。


大多数普通人骨子里最初是想与命运抗衡的,只是能在屡败屡战中继续坚持的人不多,所以在历经挫折与失败后还能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曾经的普通人格外令人敬重。想来也正是因为这种对于命运的不甘,今年暑期档《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打动与震撼了无数人。命运只是不同,不是全然不公。上层阶级的人的生活固然奢华,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他们所承受的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到的。我始终认为上帝安排每一个人来到这个时间都有他的用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假如每个人过着一样的生活,这个世界又怎会有不同呢?
最直接的感受是一部结束后总是迫不及待看下一部,按捺不住对片子主人公再过七年后生活的好奇心。如同以上帝的视角审视了一群人从7岁到63岁十几种不同的人生,从小孩到青年到步入家庭到老去。片子带观众穿越回1964年,观众的角色有点像戏中戏的导演默默观看并同事“经历”大半辈子的人生。而走完这五十六年的人生,也会不自觉将自己套入某类人中,好像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影子。


你我都能从十几个人身上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而他们的生活不外乎也是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再到成家立业。很难一下子表述清《人生七年》纪录片所带来的思考和感悟,但能肯定每个年龄段再看这系列纪录片都会有收获。

人生七年963 Up(2019)

又名:人生七载之当我六十三 / 63岁起 / 人生七年第九季

上映日期:2019-06-04(英国)片长:180分钟

主演:Tony Walker / Charles Furneaux / Nicholas Hitchon /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 

人生七年9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