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很短,刚过1小时,而这1小时则像是浓缩了生活在巴黎的华人青年Akou的一天。
他的一天很拥挤,始终围绕着自己蜗居的小公寓——而那里,正是他工作、生活的空间:他靠在家里做菜接客或是举办派对、收点小钱维生。
他的一天始于早上,起来得知朋友要来家里吃饭,便按朋友的要求去购置了食材做好了食物。不久他的男性华人朋友带了一个法国帅哥,到了Akou家中毫不客气先去阁楼满足了彼此的欲望,接着吃了Akou做的饭、付了钱、走人了;过了一会家中来了另一个法国男人,跟Akou聊对中国的感情、练了武功、学了中国话、和Akou暧昧得比试比试功夫,付了钱、走人了;不久来了个华人老头,会按摩、会针灸、会拉二胡,一一跟Akou比试一遍,收了钱、走人了;晚上Akou的派对终于开始了,不过因为天气、地铁停运的原因只来了一男一女,两个陌生人的攀谈占据了电影最后20分钟的时间。
事实上,除了早上和晚上明确的时间外,中间穿插的故事可能并非一天发生的——但作为观者,我很习惯性地认为这便是Akou一天的生活,因为无论如何,影片让我直接看透了他的生活:那是如此的无聊而平淡,以至于我足以想象他每天都将如此度过。
不过,电影表现的绝不是华人囿于巴黎一角的生存状态。相反,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反倒是一种“巴黎习惯”——正像影片里派对中的老男人说的,“要入乡随俗”,派对行为本身何不是具有“巴黎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无聊状态反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人、现代人的整体缩影。
电影的广泛性还表现在欲望和爱的主题,从同性恋的火热,到Akou和法国朋友之间的性暧昧,法棍面包、针灸行为的性暗示,再到电影的结束镜头——两个先前陌生的人在party后离开Akou家的电梯间探讨“一夜情”的法语直译(Une nuit reste),欲望与爱的痕迹在本部电影中同样明显。这似乎是现代城市人所能维系的不多的古老情愫之一了。而这一同样的主题我们亦能在蔡明亮的电影《爱情万岁》中找到蛛丝马迹,或者说,更明显的例证。
因此,在这重意义上,《巴黎派对》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当观者有意无意反思自身时,总能得到有趣的提示。所以我将这种生活描述为“无聊而有趣”,其实是根基于“电影——观众”、“导演——观众”的双重关系而言的。
如果勉强将本片视为Akou的一天,那么便可将之与Virginia Woolf的《Mrs. Dalloway》或者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时时刻刻》作对比——那个故事描绘的,正是(也巧合的是)Dalloway夫人为准备晚上的派对在一天中处理的各种事情。但不得不说,Woolf的小说更加深入,触及的是人性根底的永恒动荡;相较之下,《巴黎派对》似乎仅仅是浮于生活表面的感性表达了。换句话说,本部影片洞察了都市人的生活现象,但却无法透视其根本原因。
而这点缺憾也许不能责怪导演,归根到底可能还是要归咎于现代都市中人们浮于生活表面的现实本身吧。






巴黎派对(2014)

又名:Paris Party

上映日期:2014-07-22片长:75分钟

主演:陈介元 / 

导演:雎安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