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Flora Gomes前往古巴哈瓦那學習電影製作。1973年,幾內亞比紹宣告獨立,結束了葡萄牙長達五個世紀的殖民統治,然而年初PAIGC(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創始人、左翼民族主義政治領袖Amílcar Cabral被暗殺。1974年,Flora Gomes回到幾內亞比紹,拍攝獨立日紀念活動,將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定格在膠片上。在拍攝了幾部歷史紀錄片后,Flora Gomes于1987年製作了自己的首部劇情長片《革命旦夕之間》,這也是幾內亞比紹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影片獲得了FESPACO(瓦加杜古泛非影視大展)奧馬魯評審團大獎(Oumarou Ganda Prize)以及威尼斯電影節的兩個“特別提及”獎項。Flora Gomes也成為了后殖民非洲電影的領軍人物和最重要的導演之一。
《革命旦夕之間》講述的故事可以分成三個段落,以呼應國家的革命進程。影片第一部分發生於1973年幾內亞比紹獨立戰爭勝利前夕。女主角Diminga踏上了一段危險的旅程,跟隨革命軍奔赴前線,運送物資,尋找丈夫Sako。我們看到士兵帶領村民迂迴穿越一人高的灌木叢,走過埋有地雷的林間小路,躲避直升機的襲擊。精美的構圖和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展現了大自然原始的美,將這趟步履維艱的尋愛之旅賦予了象征意義,Diminga對Sako的愛呼應了人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導演使用了大量的長鏡頭,以極為克制和客觀的方式復原了戰爭的殘忍和宿命感,更厲害的是讓觀眾被籠罩在一種不確定的危機感中提心吊膽。我們剛剛認識其中一個小男孩,并通過劇情(他與姐姐的互動)跟他建立了感情,下一場景中他就被意外炸死了,簡單埋葬后大部隊繼續前行,沒有任何配樂,只能聽到姐姐微弱的抽泣。Diminga終於與丈夫團聚,戰爭結束了,但丈夫負傷,短暫的相逢后是下一段孤獨的等候。
影片第二部分聚焦于獨立戰爭勝利后的一兩年。諷刺的是,戰爭結束后的國家和人民反而喪失了戰爭時期的堅定信念,陷入無方向感的迷失中。士兵給村民免費發放的油米肥皂,轉眼就成了黑市交易的商品;與Sako出生入死的戰友居然假裝不認識他,只是怕找他借錢。革命並未結束,經濟恢復、自然災害、教育普及、官僚主義等一堆新問題等待解決,而政府卻似乎已經失去了鬥志。影片中,女性以堅韌和頑強的姿態被呈現,她們步履不停、收割莊稼、重建家園。村子裡的老師問大家什麼是“luta”(struggle抗爭、鬥爭),一個女人說“luta”是每天可以餵飽孩子,Sako拄著拐杖說“luta”是反抗葡萄牙人的戰鬥。對男人來說,抗爭已經結束,對女人來說,抗爭剛剛開始,並將持續下去,影片展現了女性的獨立和自覺。Sako的腳傷復發似乎成了隱喻,影射國家政體的病疾。結合影片拍攝時期國家發生的政變和暴亂,導演通過影片表達了態度鮮明的政治訴求。
影片第三部分在Diminga的夢中從現實主義過渡到超現實主義。連年的戰爭和停滯的國家發展轉變成了死神的祭祀和舞蹈。對政府失去信心的村民將希望寄予神靈,導演借Diminga之口質問神明Djon Cago:“誰在製造民族衝突?打著黨的名義犯下罪行?渴望真正的革命終結?”第二天,奇跡發生,天降大雨,乾旱的土地終於得到滋潤,象征希望的孩子們又一次嬉戲狂歡。
Diminga在影片中總是在行走,導演似乎借此警醒世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转载自 https://www.facebook.com/CinemathequeFilmCritics/ )

希望之子(1988)

上映日期:1991-01-04片长:85分钟

主演:Bia Gomes / Tunu Eugenio Almada / Mamadu Uri Balde / Flora Gomes / Pedro da Silva / 

导演:Flora Gomes / 编剧:Flora Gomes/Manuel Rambout Barcelos/David Lang

希望之子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