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一个叫吴彦祖的已婚男人来师大了,师大于是沸腾了。事后看看照片,不过是一个身材不错、眼角上了鱼尾纹的男人,不过是演过一些戏、出过一些镜,不过是一个ABC很好、普通话很烂的明星,为何一众小女生兴奋、尖叫、呼号帅、扬言爱?后来明白,原来,是我不够年轻了,对喜爱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热辣辣的青春场景,是真个要跑走了。
——题记

本意不是写这个叫吴彦祖的男人,而是写青春。源于脑袋里突然想起的两个片子,灰黑色的片,男孩子的《发条橙》和女孩子的《斯洛文尼亚女郎》,前者是绝对的重口味、慎看,后者稍轻、看看无妨。

《发条橙》出自大师之手,年代已久远,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显不出手法优势,跟《应召女郎》比起来,技术方面不必说。只是它们都讲了青春的灰黑故事,都不约而同说了一个话题: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青春?

有些人的青春,大概就是叛逆到死,目的是什么,其实自己并说不出个一二三。库布里克创造了一个集所有人叛逆思想于一体的灵魂,他让阿利斯无恶不作、心理扭曲,让他以暴制暴树立自己在同伙中的威信,让他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享受强奸女人的快乐,让他对好心收留他的人回以棍棒,这个从骨子里都让人发指的年轻人,是好多人青春里最恶的一面。相比而言,Damjan Kozole镜头下的亚历山德拉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一个独自一人在外求学、一个家境贫困到除了房租只有坐车钱、一个想要有一套房在这个城市活下去的大学女生,她也扭曲了,为了挣够每月还银行的2000欧,她提供各种服务,中英双语,一次200欧,并不便宜,但她觉得自己值200欧。他们都活在社会所不齿的另一端,被视作异类,只是,很多时候,哪怕是社会不齿的东西,一开始时并没有人出来干预,于是他们都被告知,你就挑事儿吧,使劲儿挑,总有一天要有人来收拾你。

后来有一天,阿利斯被挽救,亦是同样的令人发指的方式,不停歇听贝多芬、不眨眼看血腥争斗、不间断灌输奸淫是恶的观念,青春被这样改造,试验的结果让不少人满意,少年变得唯唯诺诺、闪闪躲躲、看到暴行会呕、听到贝多芬会吐,也许这样的人,才能对社会无害。后来有一天,亚历山德拉被卷入一起欧盟高官宾馆暴毙、之前有应召女郎报案的事件中,独自行动的“斯洛文尼亚女郎”成了皮条客们和警察们四下搜寻的对象,被胁迫、被追查、被跟踪、被虐待,她苦到连见唯一亲爱的父亲都笑不出来,她还是坚持要还房贷,她跟这个社会不相容,执拗的活着。他们都苦,只是现实里,很多苦都自以为有苦的价值,很多虚无缥缈的希望似乎在宣告,忍耐就能减刑,忍耐就能住大房子,忍耐是这漫长且苦楚青春的代价,它有虚妄的幸福。

直到有一天,阿利斯被认定无害释放,重回社会才发现当年种下的恶齐齐回来报复,同伴的报复、受害人的报复,他能做的只有吐,不停的吐,那些想都不能想的东西,止不住吐。直到有一天,亚历山德拉推开宾馆的门,看见她的叔叔、父亲的好友,闪避已不及,她能做的只有接受下作的交易,用身体换取缄默。他们被救赎,在一些人为的干预下,被迫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对良善的看法、对社会的认知,都生长于类似的强迫,似乎没有压迫,就不会思考。

阿利斯自杀了,没有死成,相反却成了政府歌颂青年挽救计划的典型,做了新闻人物,他的青春,按理说,应该是转向另一面,只是,意料之外亦意料之中,他醒悟了,在生死悬崖绕一圈之后,他的邪恶的欲念、他的乖张的暴虐,统统回来,他诡秘的一笑,葬送青春。亚历山德拉的命运显然低调温和的多,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卖掉供不起的房产,回到家乡小镇,回到真实的生活里,也许,她躲在角落抽烟的落寞,她向现实妥协的隐痛,一点也没有减少,她依旧无情绪的面庞,熄灭青春。

故事里的事,不过是好多人青春的影子,综合好多人的梦想、希望、嘲讽、不屑、奋斗、堕落,在寻找自我的路上,每个人都要停在岔路口、都要在转角逡巡、都要来来回回走一条小路好几遍,不管是怎样的青春,多灰暗都好,多明媚也好,喜忧参半、冷暖自知。那些被拯救的青春、被涉入的岁月,有多少是自愿的,多少被迫,其实说不清楚。

确实很灰色,不太适合调节心情,只能用来思考。

搞艺术的人,是不是有时候有点儿灰?

《发条橙》有点儿小色哎不过很不美,《斯洛文尼亚女郎》一点儿都没露,指着看露点的可以算了。

愿大家的青春都持续激荡着,愿每个人都幸福。

斯洛文尼亚女郎Slovenka(2009)

又名:情欲人生(豆友译名) / A Call Girl / Slovenian Girl

上映日期:2009-09-30片长:90分钟

主演:Nina Ivanisin/Peter Musevski/Primoz Pirnat/Marusa Kink/Uros Furst/Dejan Spasic

导演:Damjan Kozole编剧:Damjan Kozole/Matevz Luzar/Ognjen Svilic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