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片名出发,错乱,代表某些东西乱套了。某些东西,指的就是规则。但是在「错乱的一代」中,“错乱”是规则本身,还是规则之间的错乱?

每一个人类个体,都有着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处事准则……上升到社会层面,在道德、人性、法律的多重制约下,一切利己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求生之道,反之则谓之取死;突破了社会的基本制约的不利已行为,唯有毁灭一途。

但是有一类人的人生道路,是偏离社会日常轨迹的,这里先姑且称之为“错乱”。

本文不从好恶评判电影或角色本身,仅从暴徒三人组出发,试图扫开一些迷雾,略微窥探一下他们每个人的前行之路。


芦原泰良——取死之道

艺术创作中有一种常见的手法,留白,旨在以“空白”为载体衬托主体、渲染意境。很显然,这种手法用在了芦原身上。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对于屏幕前的观影者而言,芦原都是一个整天只知道打架的神经病。打架,或者说暴力,就是芦原这个人的主体、重心,是导致芦原与社会日常运转脱轨的根源,是芦原整个人完全倾覆的着力点。

极端的属性点,形成了芦原独特的生存规则——凌驾于普世法则之上的暴力。这一点对芦原主要形成了两方面重要的影响,一是从暴力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将人以强弱进行区分,信奉极端的丛林法则;二是暴力成为芦原的行事依凭。正因如此,芦原最初在松山市区的一系列寻衅攻击,看起来才像是完全无厘头的神经失常。

但是只有这些,依然不是芦原。在电影中,芦原在游戏厅找到裕也,并抢走了裕也的白色短袖衬衫。看到这里我十分疑惑,为什么这样一个只知道整天打架的人会需要一件干净的衬衫?原因很简单,芦原身上具有人性。

在影片中,芦原的人性体现:

之一,崇尚暴力,但不滥用暴力。芦原从未对女人、小孩等弱小者出过手。抢走裕也白衬衫的时候,也没有随性地踢上一脚。后面看到人质那奈蹭开了嘴巴上的胶带,也什么都没有做。

之一,有自己的规矩。当三人驱车在公路上以避免被警察追捕的时候,芦原曾与裕也交谈,十分简略地说出:“我有……我的规矩。”芦原的规矩是什么呢?

电影开头,乡下三津滨,芦原被群殴倒地,随后失踪。

在松山市区,两次主动攻击吉他男。第一次,被打倒。第二次,把吉他男一遍遍往吧台上撞得血肉模糊。再往后,三次主动挑衅黑社会。在最后一次,芦原将风俗店老板松原殴打至窒息昏迷。

电影结尾,三津滨“抬神轿”,芦原从江边回转身子并摘下帽子,高崎吃惊地大呼:“芦原!”。随着画面转黑,只留一声枪响透出屏幕。

一定要打趴对手,就是芦原的规矩。

假如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待芦原,暴力是主体,是视觉中心,空白是背景,是意境铺垫,人性是辅助元素,衬托了主题,充实了背景。有了人性,芦原便从单调的二维纸张上,真正地站立起来、丰满起来。


北原裕也——毁灭之道

说在前面,裕也在影片中是有一个毁灭的过程的。可以说,裕也的暴力是间接受到芦原的影响而诱发的。但归根结底,裕也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暴力的人。同样地,暴力也不是裕也毁灭的缘由。

回到电影,裕也以相当“出众”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芦原面前。干净利落的黑色学生制服,白净衬衫,头扎朝天绺,两侧头发梳落至侧脸边缘,整个人的气质文静、纤弱,并带有一种伴随着脆弱的表现力。第二幕,裕也出门前在镜子前整理自己也同样如此,干净而略带轻佻。

两人的第一次相遇,芦原在垃圾桶捡食,裕也作为不良高中生的Leader(至少是表面上的)挑衅。随后杂毛小弟被芦原撂翻在地,芦原看向裕也,裕也下跪求饶。两人的第三次遭遇,裕也和朋友在游戏厅玩,芦原从后面抓住裕也的衬衫抢走。本来想反抗的裕也,看到芦原后再次下跪,逆来顺受。

出游戏厅,再次看到芦原跟黑社会打在一起。突发奇想——“我们来做一番大事吧!”随后两人结伴,在小道、商场大打出手,再叫嚣着离去。路过风俗店,打昏司机,抢车,劫持那奈做人质。

至此,裕也完成了他的第一个转变,由不良少年变成暴徒。从这里,可以简单看出一些裕也的人格表现:自恋、爱表现、懦弱。他爱干净吗?不,干净对于裕也只是一种象征,如同芦原那件在垃圾堆里翻滚的衣服一样,裕也穿上后便不曾脱下。

裕也还有一点尚未彰显的特质——极强的控制欲,这在裕也转变成为暴徒之后开始体现。

暴徒二人开始了连续作案。不断更换地点,不断随手伤人。施暴过程中,裕也多次催促速战速决以避免抓捕,同时作案地点也无规律可言。裕也始终占据小团队的主导,出发,到达,攻击,撤退,裕也的支配欲发挥得酣畅淋漓。

作案后的奔逃路上,有过几次对话。芦原十分平淡地表达过几次自己的声音,不强硬但十分果断。团队出现了不同声音,裕也对此每次都表现出暴怒,甩椅子、砸方向盘、手脚乱踢乱挥,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声咆哮……

不得不说,裕也实在是一个太懦弱的人了,却又过于太爱表现,享受被关注的感觉。关键在于,认不清自己的软弱,想要强行支配超出自己能力的不可控力。

由于这份软弱,外界因素逐渐成为裕也的重压。新闻报道上一遍遍强调“无差别攻击二人组”,播放受害者和路人的采访,警察处理犯罪现场的影像及通告,裕也上传的伤人视频不断引起关注,舆论压力也在大规模地形成……

暴行告一段落。郊区公路,黎明破晓,裕也疲惫地躺在车里,做出了第二个重大的转变——让出驾驶席。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裕也让出了作案攻击的指挥权,同时也意味着在芦原、警察、舆论多方面的压力下,裕也的心理承受能力即将达到一个临界点,他将无法再掌控局面。

很快,这一临界点便被完全突破。在后备箱里闷得全身虚弱,坐上驾驶席的那奈下意识缓缓踩下油门,随即碾到了之前被芦原揍昏在地的农夫大叔。这是所有暴行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死亡。这让那奈由人质转变为暴徒,也让裕也彻底感受到了无力。他摊在后排椅子上,大笑着说道:“我们是奇迹的三人组!”犹如丧钟敲响,裕也直直坠落向黑暗的深渊。

裕也的设计稿应该如何布局呢?软弱是衬底,控制欲是辅助性元素,外在的不可控力才是真正的主体。外在因素的强势压倒内在的力量,才是裕也不受控制地走向毁灭的原因所在。作为不良少年,面对芦原两次下跪;作为暴徒,面对芦原只能无能暴怒,面对压力持续性恐慌,面对死亡才看清了自己的无力。


那奈——求生之道

那奈第一次出场,在超市偷东西,看到大快朵颐的芦原。离开超市的过程中,被超市大妈追出来拦住。被抓住现行的那奈立马将大妈的注意力引向芦原,趁机跑路。

在这里那奈表现出了她的三板斧:拿到好处,避免关注,置身事外。实际上在全片中,那奈遇事都是这样的表现,她的准则始终如一,从未变过。就算是由人质转变为暴徒,也只是因为外在的好处由逃跑变成了隐瞒自己的杀人暴行。

第二次偷手链被健儿看到,随后在工作的风俗店招待他们几人。将太与健儿发生冲突后,被老板发火赶走。招待健儿他们这件事,让同事顶缸。

好处:手链、健儿的保密

避免关注的手段:招待健儿、让同事顶缸

车子撞到铁杆停下,司机被打倒,那奈想要偷偷逃跑但被发现。到了另一个地方,芦原、裕也下车施暴。那奈蹭开嘴上的胶带,用鼻子触碰手机屏幕想要报警,被回来的芦原看到立马狡辩:“它是自己开的。”

好处:逃跑、报警

避免关注的手段:暴徒二人组的注意力、语言

顺从地听着裕也的命令,全身虚脱的那奈去开车,却不注意碾到了人。吃力,但是却十分淡定,那奈把被碾到的农夫装入后备箱。农夫清醒过来,那奈在惊慌之下又立马做出了掐住对方脖子的决断。

好处:生命、罪行暂时得到隐瞒

避免关注的手段:顺从裕也、掐死农夫

深夜行驶在公路上,那奈悄悄系上自己的安全带,缓缓加重踩油门的力道,高速奔驰着与另一辆车相撞。芦原下车,把另一辆车上过来查看情况的司机给揍昏,然后逃走。裕也受伤最重,挣扎着爬出车子便倒地不起。那奈下车,把裕也拖到车子旁边,并用车门一遍遍撞击,杀死裕也。听到警车赶来的声音,又立马回到驾驶席假装昏迷。

在医院里,面对采访表现得十分无辜,并把所有的锅甩向芦原。在网络上,以受害人的角度发声,引导舆论。

好处:杀死威胁、隐瞒罪行、完成暴徒向受害人的转变

避免关注的手段:车祸、杀死裕也、转移警方视线、利用舆论

三板斧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上加难。以个人适应社会的角度来说,那奈是真正的顶级核心玩家。唯利驱使,凡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敏锐而又果决,在超市甩锅芦原、掐死农夫都是快速做出的决断;薄情寡恩,对于被甩锅的芦原、顶缸的同事、揍趴在地的司机,从未表现出半点关切。

那么问题来了,游离规则圈之外的芦原,因自身弱小身处规则圈底层的裕也,玩弄规则、操纵游戏的那奈,他们为什么会是“错乱”的,他们“错乱”在了什么地方,什么才是不“错乱”的?



错乱的一代ディストラクション・ベイビーズ(2016)

又名:失序男孩(台) / 喧嘩の凡て / All About Fighting / Destruction Babies

上映日期:2016-05-21(日本)片长:108分钟

主演:柳乐优弥 / 菅田将晖 / 小松菜奈 / 村上虹郎 / 绪方义博 / 池松壮亮 / 岩濑亮 / 北村匠海 / 三浦诚己 / 冈山天音 / 郑龙进 / 

导演:真利子哲也 / 编剧:真利子哲也 Tetsuya Mariko/喜安浩平 Kohei Kiyasu

错乱的一代相关影评

kiveetin
Zii
Z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