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学校后,使用FTP下载电影的便利自动消除了,唯有隔一段时间去附近碟店里淘几张光碟回来看。这一次,挑出了一张碟,《抵挡太平洋的堤岸》,不是因为这片有多著名,拿过什么什么奖,只是因为,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一段已然熟知的故事。

《情人》。谁都记得梁家辉在这片里的惊艳表现。他和那个年轻法国女孩站在一起,活生生就像是从书里走下来的,他们之间的情爱纠葛牵扯着这世间一切敏感纤细的观者心。然而在《抵挡》这个电影里,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法国女孩和中国情人,或许换了两个次一等的演员,看后只让你觉得这段感情猥琐不堪,相反,母亲这一形象却栩栩动人,分外抢眼。

法国女孩和中国情人这个故事,是杜拉斯的自我经历。杜拉斯对自己年轻时候的这一段往事念念不忘,以至于老去后从多个角度反复阐述这个故事,像个一生也写不完的话题,自囿于其中,眷恋沉溺。(这一点让我想起刚看过的朱天文的《巫言》,真像一本充满隐喻和各种符号的巫字天书,阅读时毫无快感,只能读到文字锤炼的工夫。据说,她也是要写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要让这本书写出时光的流动感,字完了,情景却仍在。)很明显,杜拉斯不同于朱天文,朱天文描摹“此在”的状态绵延不绝,而杜拉斯却是隔着浩浩岁月,为那段充满故事的时光打上一层蜡,越磨越光亮,越磨越有诗意。

《抵挡》这个故事写在《情人》前,因为看的是电影,且忽略文本,单看故事。母亲在《情人》里是故事的背景,在《抵挡》里却是故事的前景。这段故事里,母亲的形象被无限放大(也或许伊莎贝尔•于佩尔出色的演技)。虽为一个殖民地的白种女人,可是丈夫去世,留下一对问题子女(男的桀骜叛逆,女的玩早恋),又要管着经常遭遇涝灾的田地,眼看土地就要被政府没收了,这女人想尽办法,又是写信恳求,又是鼓动当地越南老农连成一线,并发动群众力量抗洪救灾,建立堤坝阻挡海浪侵袭。这个女人矗立在诸多问题漩涡的中心,却兀自屹立不倒,面上是波澜不惊,心底却无力承接四面八方伸出来的命运偷袭之手。

在女儿的眼里,这个女人是复杂的:从一方面说,她很明显不是一个好母亲,因为她又要女儿和中国情人交往(该情人钱包鼓鼓),又不让她和他深交(碍于种族的面子);但从另一方面讲,她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女人,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做出了各种努力和尝试。在她身上,显示出强大的坚韧,接近于地母的一面。

谈到这里,还是得说说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这是我最喜欢的法国女演员,和别的演员不同,她不是让你先领略美貌再看到演技,而是先被演技打动,之后再透过演技领略到深具层次的美丽。最早认识她,是在《钢琴教师》里,根据耶利内克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她凭借一种相当冷静、不动声色的演法,把一个饱受性压抑的中年女教师演到让人震撼的地步。再之后,《女人韵事》、《包法利夫人》,等等,只要有她在,就不用担心影片的质量。你可以在放心之余,透过导演所给的特写镜头仔细观瞻她的脸部:在一张波澜不惊的面孔上细细寻觅一瞬即逝的表情波动,眼角隐匿的泪,嘴角藏着的浅笑,鼻翼轻微搐动下掩去的忧伤。《抵挡》里的母亲,自然不例外。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Un barrage contre le Pacifique(2008)

又名:海堤(港) / The Sea Wall

上映日期:2008-09-09片长:115分钟

主演:Isabelle Huppert/Gaspard Ulliel/Astrid Berges-Frisbey/Randal Douc

导演:潘礼德编剧:Michel Fessler/潘礼德/Marguerite Du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