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段子:30年前,看到两个男人在一起,别人会说,哇,好兄弟。10年前,别人会说,哇,好恶心。今天,人们会说,哇,好幸福。现实生活中,对于“同志”的态度演变大致如此。而影视作品中,人们也通过一部部“同志”主题的电影反映出了一条明晰的线索,“同志”历经被忽视、被污名直至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的必须。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一部有关权利的斗争史。
《爱若此时》就描写了40年前一个同志家庭的悲歌。鲁迪是个变装皇后,怀揣着成为真正音乐人的梦想,在一家“同志”酒吧唱歌为生。生活穷困但真实、自在。一天晚上,他遇到了前来喝酒的地区检察官保罗。两人一见钟情。鲁迪的邻居是个瘾君子,被警察带走之后留下了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儿子马可。善良的鲁迪开始照顾马可,并且与男友保罗商量决定暂时收养这个孩子。作为典型的中产阶级,保罗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穿着三件套西装,热爱运动,争取升迁,只能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无论平时还是在争取收养马可的法庭上,他都将鲁迪称为表弟。
因为保罗体面的工作和可被人信任的形象,马可被允许暂时与他们同住。三个人形成了一个幸福但古怪的家庭。他们送马可去特殊学校,一起度假。但这个拥有两个爸爸的家庭还是开始渗漏出一些暧昧的气息。最终他们被识破了,保罗丢了工作,孩子的抚养权也被重新审查。于是,他们开始奋力反击。
《爱若此时》基本有着两段论的结构,前半部分营造了一幅美好、温暖的家庭图景,这个由社会边缘人组成的奇怪家庭在1970年代的加州就像一个温馨的堡垒。后半段则变成了法庭戏,充满争取平权的坚韧与火药味。
其实,这部影片所设定的人物某种意义上说全都是正面角色。他们善良、保守、乐于施爱。无论法官、福利机构还是保罗的上司,考虑的是同志环境对于一个智障孩子性别认识的严重影响,他们对于同志的厌恶和恐惧,更多的是出于时代的原因,对于异己者和打破保守习惯的恐慌。他们认为,将智障的马可送往福利机构才是最大的爱意。
这些人有着深植于内心的饱含着善意的傲慢与偏见,没有人知道,他们正在以最大的善意和爱心一同铸就着一个大错。这就是《爱若此时》表达出的最深的悲凉。
“同志”平权的运动从未停止,从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到争取公平生活、工作的权利,再到要求承认同性婚姻以及收养子女。如今这早已成为了见怪不怪的景象。但历史上一个个细小的个案却都被历史的大潮淹没,轰轰烈烈的口号和游行背后都有着深切痛感的故事。《爱若此时》这个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电影就是“同志”平权运动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任何一部美国电影或者剧集中,几乎都必须出现一个“同志”角色,这已经与多种族的角色设定一样,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以如今的视角反观40年前的悲情故事,尤其显得无奈。
《爱若此时》的最大优点在于没有故意制造悲情与泪点,也没有故意用这个边缘化的题材和人物进行猎奇,而是把一种边缘人努力赢得正常生活而不得的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最终,马可被迫与两个爸爸分开。但是这个智障但爱笑的孩子仍然认定,两个爸爸才是自己的家人。一天深夜,他带着自己心爱的娃娃,逃出寄养家庭,徒步寻找家的方向。三天后饿死在这个城市的大桥下。保罗给法官、自己的上司和所有相关的正常且正义的人们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告知了这一点。那些人们面对信件陷入沉思。如果对于异己能够宽容一点,是否可以避免很多悲剧。

爱若此时Any Day Now(2012)

又名:大爱同行(港) / 爱回来(台) / 若此时 / 现在任何一天

上映日期:2012-04-20(美国)片长:97分钟

主演:艾伦·卡明 Alan Cumming/加瑞特·迪拉胡特 Garret Dillahunt/Isaac Leyva/弗兰西丝·费舍 Frances Fisher/格雷格·亨利 Gregg Henry/杰米·安妮·奥尔曼 Jamie Anne Allman

导演:Travis Fine编剧:Travis Fine/乔治·阿瑟·布鲁姆 George Arthur Bloom

爱若此时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