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一部好电影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讲故事的能力,二是调动观众情绪的影响力,三是题材以及角度的选择是否会使观众对该题材做更深的了解。
首先说下这部片子的故事叙述吧。我没有学过电影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凭借自己在工作中做宣传片的经验,以及对公众演讲和写作的热爱,我认为《26年》很清晰地展现了storytelling 里,"SCQA”的模型,即Situation (背景)——光州历史背景+三个家庭的故事背景,Conflict (冲突)——三个家庭的孩子各自都过得不好,Question (问题)——出来一位曾经的光州士兵向他们提出了“暗杀行动”,Action (行动)——三位最终决定加入,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每一部分都设置得非常流畅和到位,这为我想说的第二点——调动观众情绪垫实了基础。
说到调动观众情绪,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电影的魅力最好的诠释之一,也是该电影不被遗忘的首要条件。说到调动情绪,不得不说说“用户体验”这个概念。一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其实就是一幅“用户体验流程图”。开头的体验必须是中或上,过程中必须有高潮点(至于高潮点得设几个?设在哪里?如何能让观众不产生疲惫?这就要考验导演和编剧功底了),而结尾,结尾必须完美。
《26年》的开头便直奔主题,不仅呈现了历史背景,也沿用了原版漫画生动地表现了光州事件,以及三个家庭甚至是士兵的故事,每个片段都预告了接下来要上场的主角们。过程中的高潮点就不必赘述了,描述三位主角各自采取行动的片段以及最后的混战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该片的结尾,是我认为最漂亮的地方。最后那声枪响后,转到第二天平静的早晨,两帧画面正是道出了该片拍摄的真正意义。
“为什么那个女生开枪那么慢?为什么那个女生开枪就多了那一秒?““为什么那个警察那么傻叉地去告密?”“为什么就差那一点点,他们就成功了?”……这些问题在我看的时候也同样出现在我脑子里,但也就那么几秒过后我就不再去纠结这些问题了。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所谓“存在即合理”,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去通过问“what if”而试图逃避呢?
至于那个大家都会疑问的问题——“究竟那该死的前总统被打死了没?”,也并不是重点。在我看来,金斗焕即使活着(好吧,事实上他也的确还活着),他一定无时不刻地在接受惩罚。我一直相信“性本善”,相信轮回和因果报应,即使他死不承认自己在光州事件中所犯下的罪行,但从民众对他的厌恶和敌意,以及影片中,他即使在家里周围也要时刻保持戒严的生活状态,试问,这不是另一种坐牢吗?一位独裁者,最终也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便是报应。(现实生活中,他已经89岁了,还在不断地接受审判,甚至还拿“高烧不退”这种理由来逃避出庭,如果是我,这种日子真的让我一头撞死算了。)
最后,说下这部片子给我带来的收获。基于之前对光州事件的了解,受害者以及他们的后代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再一次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但同样触动我的,是当年在光州事件中被思想奴役的士兵们。每次看这些历史上的侵略行为,内心的悲悯不仅是对于无辜的民众,对于不得不听从命令的士兵们,我也会心生怜悯。这份怜悯的来源仍是我对“性本善”的坚信,当时的他们在不得不服从上级命令的同时,也注定将拥有充满悔恨和良心拷问的余生。
写到这里,我眼前浮现的正是影片最后平静日出的画面。我们不能改变历史,更不能忘记历史,但也许我们可以在保持坚定是非观的同时,试图放下仇恨和情绪,带着同理心去看,去感受。



26年26년(2012)

又名:26 Years / 刺杀行动

上映日期:2012-11-29(韩国)片长:135分钟

主演:秦久 Goo Jin/任瑟雍 Seulong Lim/韩惠珍 Hye-jin Han

导演:曹根贤编剧: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