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终结者1,看这部电影应该是为了要唤起童年记忆的,但是看完之后意外的发现从头到尾我似乎都在看一部全新的电影。
他的剧情因为年代久远已经遗忘殆尽,在我的印象中,州长好象是演正派人物的,看着看着才发现原来是个大反派。但是让我觉得感受到对这部电影有种全新的感觉,倒还不是真在于这些细节,应该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电影的特技、特效后面的人文关怀的进一步认识。
美国人向来对那些只有华丽的外表,缺乏深刻故事的电影嗤之以鼻,《英雄》如此,卡梅隆的另一部巨作《泰坦尼克号》也是恶评如潮,电影嘛,毕竟还是通过情节来打动人的心灵。在终结者中,导演在电影背后想要表达的思想恐怕是在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一种深深的恐惧。
在导演描述的未来世界中,一片荒凉,人们毁灭于自己创造的机器,机器不仅被赋予了智能,更被赋予了人类贪婪的本性,不断制造出机器人,不分昼夜,务必以赶尽杀绝为目的。机器,其实正是人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留余地的邪恶本性的缩影。
马克思很早就在讲人的异化,讲金钱拜物教,梁启超原来对西方文明顶礼膜拜,到了晚年,去了趟欧洲,写出了一本《欧游心影录》,觉得其实西方文明其实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这种思想到了二战之后,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工业的巨大繁荣,人们的穷奢极欲,道德、伦理的迅速沦丧,象极了毁灭前的索多玛城。
总有人会反思,总有人会担忧,总有人会提出种种未来的假设,卡梅隆就是其中之一。
在电影中,一种潜层次的世界观在于反抗,机器为什么会对人类痛下杀手,因为人类奴役它们,有思想的人类不应该被奴役,有智能的机器也不甘于被奴役,其实又有什么东西天生该被奴役呢?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人类奴役机器,机器奋起反抗;当机器奴役人类时,人类的活力才被真正激发,为了生存,抵抗奴役。这是一种平衡。
电影中曾经有一段描写未来人类提心吊胆的生活在地下,承受着痛苦,但是这时候的他们却在对付强大的机器的战争中,能够取得优势。这就是反抗的力量,生命的力量。
人类在创造耀眼的文明时,也创造了毁灭自己的力量;人类在寻找拯救自我的途径中,却得到了重生。电影的最后,新的生命正在孕育……
也许我们不能够离开机器,但是我们应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思想,否则,等待我们的必将是毁灭。


BY ZJMR
2007.10.20

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

又名:未来战士(港) / 魔鬼终结者(台) / 人魔大战

上映日期:1992-06(中国大陆) / 1984-10-26(美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阿诺·施瓦辛格 / 迈克尔·比恩 / 琳达·汉密尔顿 / 保罗·温菲尔德 / 兰斯·亨利克森 / 里克·罗索维奇 / 贝丝·莫塔 / 阿尔·伯恩 / 迪克·米勒 / 弗兰科·哥伦布 / 比尔·帕克斯顿 / 布莱恩·汤普森 / 小威廉·威谢尔 / 菲利普·戈登 / 哈丽特·梅丁 / 玛丽安妮·穆勒雷尔 / 达雷尔·马普森 / Shawn Schepps / Bruce M. Kerner / Brad Rearden / 斯坦·耶尔 / Norman Friedman / Barbara Powers / Chino 'Fats' Williams /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 编剧: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盖尔·安妮·赫德 Gale Anne Hurd/小威廉·威谢尔 William Wisher Jr.

终结者相关影评

例外
例外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