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这句词做题目,苏轼一生作品甚多,我喜欢的也不少,但是只有这两句,我觉得自己永远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期待在某一个瞬间和它背后隐藏的心情相遇。

另一个原因是江南的同名卷首,2006年5月,我在高考前读到这篇色彩清丽的文。事实上整部午宴之歌给我的感觉和这篇文也极其接近,我脑海里不断回响它的某些字句,和AR独有的念白重叠在一起。

先要赞一句AR的声音很适合这首诗的氛围,唇齿间摩擦的音节如同大提琴的弓在琴弦上来回,弥漫开一片厚实、温暖的光芒——略略泛黄的,有着旧时光独有的、微微发苦的香。

这是一个失意的老男人的故事,一个事业和爱情上都很难说是成功的老男人十五年以后突然某根神经搭错了想要找回点儿旧时的感觉,于是他写了邮件约见自己的旧情人,那个女人离开他以后嫁了一个远比他要体面的作家,戴精致的金手环,友好而有分寸地对餐厅的年轻服务生微笑,刀叉碰在盘子边缘发出令人愉悦的轻响。某个瞬间她伸出手去摩挲他的手,即使经历了15年时光,她的手依旧纤细柔软,只是多了些细小的皱纹,而他的手却发胖、饱经风霜。经过15年我们重聚,我的鬓角已经花白,我的脸上有了岁月的刻痕,我的眼睛已经混浊,再难看清你的模样,你或许还能随着当年的音乐起舞,而我已不再能逐你的舞步轻唱。

何必再叩我的心呢?我的心已是朽木。

而那个女人,她温柔、优雅、知性、善良,她对文学和美食都有着独到而优秀的品味,她在适当的时候谈论这些话题,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

可是……

她不懂坐在她对面的那个男人的心。

她谈论那个男人的诗歌,那个男人的生活平凡而无望,在狭小逼仄的办公室里对着无止尽的文稿,使用一支简陋的圆珠笔,穿一件起皱的外套,没什么钱,甚而他的缪斯也弃他而去。女人知道这一切,或者说她的睿智足以让她在这段短暂的交谈中洞察这一切,她真的读懂了男人写的那些诗,其中的每一个意象、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特定的意涵,因为她有着那么好的鉴赏力和文学修养。她是认真读了那些诗的,我们知道,男人也知道。

可是,她读懂了一切,却唯独没有读懂那些诗背后一颗逐渐老去的心。那个男人曾在巴黎的街道上她的房门外徘徊,却始终没有勇气去按响门铃,鸽子在巴黎的天空下四散飞翔,而他转身离去,巴黎的风吹动他两鬓的白发。他为一次午宴而欢欣,本来已经衰老而尺水不波的心略略泛起涟漪,他翩然出门,一跃来到伦敦的街道上,在那里邂逅弗吉尼亚·伍尔夫和T·S·艾略特,他穿过成群的游客,抄一条小道,步履轻快如同年轻人,我想甚至他会觉得缪斯女神的光辉再度照到了他的额头。

但是她终归不懂。他在饭桌上用流水般的语言描述他的自传,而她说自己的近况,巴黎很好,丈夫要出新书了,一切都遵循常规,没有惊喜,没有想象中久别重逢的温情脉脉,不,或许本该有的,是因为男人的笨拙抑或是放不下的骄傲而使一切都付之东流了么?对于重逢,我们怕的不是爱或恨或“纵使相逢应不识”,我们怕的是平庸。你好么?我很好。巴黎好么?美妙的城市,你也该来玩玩。你丈夫呢?他很好,而且也问你好。对话还在继续,但却是无意义的,当事双方的心不在一个宇宙空间里,他的目光游离,他的意识超越光速在另一个空间去追寻她远去的影像;而她认真地对待当下这场对话,只是老友叙旧而已,难道不该谈这些么?生活中的琐事,平凡的点滴,这些她觉得很重要的,却恰恰让他深恶痛绝。

我想男人应该是厌弃着自己的,无名编辑,写几首没什么人看的诗,工作环境让人窒息,厌倦现实而沉湎于过去——典型的一无是处。他想通过一次午宴找到一点旧日的光芒,然而从进入那间餐厅,看到服务员陌生的脸和礼节性的微笑时,这一切就都已花落水凉。

午宴之歌The Song of Lunch(2010)

又名:午餐之歌

上映日期:2010-10-08(英国)片长:50分钟

主演:艾玛·汤普森 / 艾伦·瑞克曼 / Andi Soric / 肖邦·哈里森 / 约瑟夫·朗 / Georgina Sutcliffe / Christopher Grimes / 

导演:尼亚尔·迈克考米克 / 编剧:Christopher Reid

午宴之歌相关影评

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