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仔俠©

最近在研究齊娜·穆蘭托娃及其電影的時候,不少豆友都問起了筆者同一個問題:“齊娜·穆蘭托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當然,對穆蘭托娃的研究確實融入了筆者個人的情緒和喜好在裏面。但是,話說回來,齊娜·穆蘭托娃確實是蘇俄電影界中不可多得的導演。正如《鏡頭記錄:齊娜·穆蘭托娃》中受採訪的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和謝爾蓋·日耳曼等蘇俄導演一樣,齊娜的電影中依舊努力地保存著日漸消亡的蘇聯電影遺風。也許是這樣的“蘇聯電影遺風”在商業社會中已經不值一提了。但是,穆蘭托娃依舊義無反顧地堅持自己的電影風格。不得不說她是蘇俄電影界中的“活化石”之一。

正如法國影評對齊娜·穆蘭托娃的評價一樣——“她從來不是電影界的寵兒”。那也是再準確不過的。齊娜在蘇聯時期拍攝的《萍水相逢》和《漫長的告別》不約而同被放入蘇聯電影審查局的檔案室里,直到戈氏執政時期,這兩部電影才不緊不慢,以“回歸電影”的頭銜重新在小範圍里放映,並且得到有限的認同。誠然,齊娜錯過了一個讓自己名字載入電影學院的機會。當年和齊娜同一時期的塔可夫斯基,帕拉傑諾夫和卡拉托佐夫早已深受電影學院的“寵倖”,權威式的學院派定論以及影迷的深知。唯獨齊娜正如她的電影成為了蘇俄電影界中的“冷導”(Hidden Director)。也許是不幸中的大幸,影迷可以忽略學院派的權位解讀,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研究齊娜的電影。

儘管蘇聯解體也並沒有讓齊娜·穆蘭托娃在電影界獲得一個更為準確的評價。諸如“前蘇聯被禁電影最多的導演”的頭銜,更多的是一種獵奇稱號,成為盜版商招攬生意的字語。同樣,齊娜前期的作品還沒有來得及被重視,自己的《衰弱癥》又被西方電影界捧得九重天那麼的高。内裏當然不乏西方電影界意識形態的作祟。對於西方電影界來說,齊娜更多地被定義為一個“反蘇的黑片導演”。儘管齊娜百般解釋,依舊被置若罔聞。與此同時,西方電影界將齊娜的電影定性為“超現實主義”。那就更加讓齊娜惱火。這也難怪深受蘇聯審查制度之害的齊娜在后蘇聯時期依舊悶悶不樂。

33歲時執導和出演《萍水相逢》的齊娜·穆蘭托娃意氣風發。65歲時接受明斯克電影台採訪時候的齊娜·穆蘭托娃依舊自尊心極強,才氣外露。齊娜的電影創作跨越將近半個世紀。内裏多少的痛苦和辛酸,只有齊娜冷暖自知。看著紀錄片中的齊娜不時淚光粼粼,看著紀錄片中的齊娜工作時的專注眼神,看著紀錄片中的齊娜日漸發福,成為俄羅斯大媽之時,筆者心裡依舊對齊娜·穆蘭托娃有著一份最由衷的敬意。當然,這正如齊娜本人說不完一樣說不完。只願筆者能為推廣她的電影作出一份綿薄之力,讓更多影迷認識到這位“來之不易”的女導。

记录片:琪拉·穆拉托娃(2003)

上映日期:2003

主演:琪拉·穆拉托娃 /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 阿列克谢·日尔曼 / 雷娜塔·利特维诺娃 / 安杰伊·瓦伊达 / 娜塔莉雅·梁赞彩娃 / 阿里·哈姆拉耶夫 / 季纳伊达·沙尔科 / Зиновий Тененбойм / 

导演:Владимир Непевный / 编剧:Владимир Непевный

记录片:琪拉·穆拉托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