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5-24

andrei • 第四十一:战争与人

战争与人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电影银幕上就不断有关于战争和军事题材的作品出现。其中前苏联的一些战争题材的片子,是不断突破的,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分了好几个层次。第一个阶段的军事题材电影有《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克柏林》等。主要是卫国战争,宣扬爱国主义、歌颂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之前的不同,到了第二个阶段,主要以《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伊万的童年》、《士兵之歌》为代表的作品,就不是专门来歌颂了,开始了对战争和人的反思,题材的开掘更广阔更深入,不仅要表现重大的事件和人物的行动,而且要深入到人的思想感情领域,要窥测到人的心灵深处最细微的活动。像《雁南飞》中有战争对爱情的破坏,《伊万的童年》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士兵之歌》中是战争对家庭幸福的破坏等,都是关于战争与人这个主题的,以本片《第四十一》为例,把战争环境下个人与集体、职责与自由、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问题尖锐地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剖析人在战争中经受的道德考验。

本片的场景设置的十分简单,前半部分是沙漠,后面是大海。沙漠和大海这样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象征着男女主人公所处的战争环境,而小岛则象征着他们之间的爱情,电影的高潮也正好出现在小岛上。开始红军和白军唯一的俘虏历尽艰辛与沙漠和大海斗争,经过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考验,沙漠的一望无际和酷热无比,加上大海的波涛汹涌,层层巨浪,画面上的自然景物传达出了人物感情的汹涌波涛和矛盾冲突的紧张尖锐。在小岛上,他们脱离了各自的组织,远离了残酷的战争环境,没有了政治观念的教育,净化到只是属于他们两个的世界,终于男女主人公在一块小岛上发生了属于他们的爱情。也只有把人物置于严酷的绝境之中,才能把最本质的人性突现出来,电影前半部分一直处于一种情绪积蓄和压抑之中,为男女主公的爱情故事做铺垫。影片没有一味的凸现共产主义,而是把主要的笔墨花在对主要人物的刻画上,比如白军中尉,作为反面人物,导演没有把他处理成狼狈、猥亵的那类人,相反却被刻画成身材高大举止文雅、英俊潇洒和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而且始终处于画面的焦点位置。和以往的形象不同。女主人公马特柳卡这个人物形象也非常的丰富,她没有文化,但是喜欢写诗,崇拜有文化、有学识的人,尤其喜欢白军中尉给她讲“鲁滨逊漂流记”。开始对中尉态度一点不友好,在中尉生病的时候她又义不容辞的去照看他,直到他恢复健康。这个人物的色彩不是单一的,在她身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时代的复杂性和时代的矛盾。她和中尉的爱情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在孤岛上,除他们两人外,没有别人,谈不上有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之分。在下意识地打死中尉之后,玛留特卡又为他而哭泣,这也是真情流露。我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战争这个背景,这就是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

整部电影就是人性和阶级性之间的冲突。最后一场戏,马特柳卡为了阶级的利益开枪打死中尉之后,流着泪跑过去抱着他,失声痛哭。表面看来是阶级性战胜了人性,战争破坏了美好的人类爱情,但是电影是以马特柳卡抱着被自己打死的中尉失声痛哭结尾的,这样的真情流露细腻地展现了玛留特卡复杂的内心世界,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人性与阶级意识在她身上的尖锐冲突,也真实地体现了人性。一例就是马特柳卡和中尉在小岛上的争吵,一个要回去享福,一个要继续革命,就是一次价值观的争辩,这个关于价值观——-一个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一个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一个是小我,一个是大我。突现了他们之间的阶级差别。马特柳卡的爱情和阶级革命思想是两个部分,但爱情并不能脱离她的阶级革命思想,即她的人性不能脱离她的阶级性,她的信仰是不容蔑视的,她不能接受一种纯享受的地主老爷们的生活情调,她的生活的全部都是要为红军革命,要为这样的革命理想献身,所以才会有马特柳卡和中尉之间的争论。争论之前,马特柳卡和中尉之所以相处融洽是由于自然上的爱情,即人性暂时的战胜了阶级性,但是二人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而之后的争吵、几天不互相说话,则是表明中尉触犯到了马特柳卡不能妥协的底线,但是从感情(人性)上来说,马特柳卡仍然爱着中尉,甚至也希望中尉能成为自己的一路人,但从她的阶级革命思想上来看,她知道这并不太可能。最终,她的阶级革命思想受到了环境的激发,占领了她的全部心智,她因此下意识举起了枪;但当巨大的枪声将她震醒,看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倒在自己的枪下,她的感情又占据了她的全部,她扑倒在中尉的身上,哭诉呼喊自己的“蓝眼睛”。这是电影导演又把人性放在阶级性之上。总之,导演一直在体现人性和阶级性之间的冲突。

第四十一Сорок первый(1956)

又名:The Forty-first / Sorok pervyy

上映日期:1956-10-15片长:88分钟

主演:伊佐尔达·伊兹维茨卡娅 / 奥列格·斯特里仁诺夫 / 尼古拉·克留奇科夫 / Nikolai Dupak / 

导演:格利高利·丘赫莱依 / 编剧:Grigori Koltunov/鲍里斯·拉甫列涅夫 Boris Lavreny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