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陈苗导演执导的人物传记电影《上海的女儿》发布定档海报与定档预告片,并宣布将于7月2日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该片入选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跃动她影”单元,同时还入围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和APA电影节。
《上海的女儿》所记录的主人公是名扬海外的华语女演员周采芹女士,作为一代名伶,她出身名流世家,父亲是中国著名京剧大师周信芳。她曾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17岁时被父母送至英国伦敦皇家戏剧学院学习表演,是该院首位华裔学生,也于多年后成为该院首位华裔院士。
在超过50年的演艺生涯中,周采芹多有建树,戏剧、电影、音乐、电视剧都有她的身影。在英国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中她是令伦敦人都艳羡的“中国娃娃”,在好莱坞电影《007之雷霆谷》中她是第一位亚洲面孔的邦女郎,在翻唱流行歌曲《第二春》后,她从英伦红回亚洲,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她亦是力压四方的一家之主贾母。
为了解这部影片的幕后故事,DOCO热纪录特别采访到了此片的导演陈苗女士,下文即为当日完整采访实录。
导演介绍
........................................................

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大学电影系(MFA)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作为新中国电影的“第六代”电影人,曾在美国好莱坞制作公司Fox World Wide,和全美体育电视网ESPN担任制作经理和联合制片等职。
纪录片作品:《夜上海》、《我属蛇》、《上海恰恰》被称为上海三部曲,在凤凰卫视, 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播出,并入围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等多个著名国际电影节,获得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纪录片论坛奖等。
........................................................
您是怎么认识周采芹老师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去为她拍摄这个纪录片的?
我认识她要追溯到20年前,那时候我正好在洛杉矶工作,有一天在好莱坞的一个party上,我负责把老太太给送回家,给她当一次临时司机。
我当时也对她略知一二,知道她是个名人,是周信芳的女儿,又是一个很著名的演员,所以我就对她很好奇。在路上我说我要做一个女导演,问她能不能指点我一下,在这个行当里怎么发展下去。
她这个人挺有意思,她告诉我这对你来说还是一个选择和梦想,但对她自己来说,她就是吃这口饭的,只会干演戏这件事。
我就感觉这老太太她不跟你装,这种敬意是油然而生的,然后就像萌发了一个小种子,直到若干年以后我又看到她写的书,她文笔其实真的很好,很多东西都特别直击一个女性读者的内心。这样,这个种子才开始发芽。
片子是2017年1月开始拍摄的,之前又花了四五年时间来说服她,原因倒不是说她保守,因为每个人要把自己生活里的这些东西捞出来是很痛苦的,更何况她的经历如此复杂。因为她经历了家破人亡、海外谋生的遭遇,她的每一步都很不容易,她也有自己的顾虑。
另一方面,她其实也在考验我,意思就是说看你行不行,为什么这个片子你可以来拍。
周采芹老师的个人经历非常丰富,她在好几个地方生活过、工作过,也在音乐、电影、戏剧各个领域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面对这么庞大的细节,您最初是怎么去做案头工作的?如何把这些细节整理清楚?
因为是在做纪录片,你必须去做才知道你缺什么。如果全都给你布置好了,什么都给你写好了,花几年时间去想一个无与伦比的作战图,这些都是没用的。
你必须去发现,然后得出不足,回来花时间再了解、再去做。这个是从事任何一个艺术职业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尤其是做纪录片。
这个片子真正富有生命力,是有次我去英国找她,见到了她青年时代的朋友们。那些老人的生活非常多姿多彩,当她们讲起采芹的往事时没有抱有任何的偏见,他们会回忆她人格中好的和不好的一面。
只有当她的朋友们开始讲述她,采芹这个人才算真实地在我面前出现了。因为之前都是她一个人的叙述,虽然她自己的讲述也很生动,但是真正好的原因是你突然在她的朋友这边佐证了她生活的真实性。
在影片中,您采用了主人公的第一视角去讲述她自己的故事,尤其是在一些过渡性段落的时候是以周采芹老师“我”的视角去叙述的。您是基于什么原因选择这样处理的?
这个是我很早就决定的,因为一方面她是一个生动的女演员,本身就有很好的语言天赋。
第二就是她的人生故事的确有点漫长,所以每一个阶段最好让她自己来讲,这样就能够跨越六七十年的时代历程。
有一种电影叫直接电影,很多人一直说要拍直接电影。其实我觉得直接电影就是你用最好的方法去最直接地接触这个人。
他们说要做到“fly on the wall”,但是你以为在墙上的苍蝇就是真实的吗?难道她的讲述就是被叙述的吗?其实不然。关于这一点,包括这部纪录片做出来以后,我跟大家都在争论这件事情。
他们说这不是一个直接电影,不够纪录片。可是我能跟老太太六十年吗?她每天起床我跟着她拍,这不可能对不对,再说这样你认为就是真实的吗?拍她刷牙洗脸就是真实吗?
真正的真实是第一人称中她带给你的,以及她朋友的叙述带给她的,这才是纪录片的灵魂。
影片中是有一些搬演片段的,比如多次出现的京剧段落。现如今纪录片的属性逐渐被颠覆,并且也有大量导演在使用演员来演绎真实发生的故事。您觉得纪录片如何在讲好故事的同时,又能保持其较为真实的观影感受?
电影的存在是因为内容需要它,内容决定形式,一旦内容确定了,我是愿意为形式飞舞的。
我从小到大一直对电影耳濡目染,那时候我们在电影学院每天都要看六部电影。不是因为我要坚持做直接电影,就不去用那么美好的手段,因为内容决定了我要去那么做。
这部影片是讲父女关系的,也是献给他们父女两个人的。女儿和父亲在17岁分开以后,一辈子就再也没见过,采芹顶着父亲的英名,但这个英名什么都帮不了她。
我觉得这次是帮她完成了一个愿望。老太太也很感谢我,我也很感谢她,因为我们完成了在精神层面的父女重聚。
整个故事大量地用父亲的京剧和他女儿的流行歌曲交相辉映,他们的艺术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但都是你一句我一句地编织出这个电影的表里。
一旦你到达了一个境界以后,就不要去顾忌形式。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上海的女儿》是一个花哨的纪录片,但是我非常有信心,因为内容需要我拿那么多颜色来画这幅长卷。
我也很欣赏王兵的《铁西区》,王兵拍的所有东西我都很欣赏,但这是不一样的内容,他的那些人物就需要他那样拍,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形式的不同。
您在拍摄这部纪录片前还制作过一些剧情片,您从剧情片转向纪录片,这两者之前的区别您是如何把控的,单纯从内容创作的角度讲,您认为哪个更难一点?
这两种艺术形式它们各自的长处和需要你用力的地方不一样。我其实非常被纪录片所吸引,因为我面对的采芹是一个真实生活着的人,她的喜怒哀乐,她的人生,还有她所经历的那些跟社会事件、历史事件相关的东西没有一个是杜撰出来的。
所以当我跟她接触的时候,其实我获得了很多知识,然后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因此对于这个文本我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但如果是创作故事片,比如说是一个纸面上的人物,你就会要求演员去附体,让他们把你理解的这个东西变成一个真实、可信的东西。你更多的是要跟演员去互动、信任演员,让演员去挑战这些复杂的东西,和演员共同完成这样一个故事片的叙事。
所以说纪录片和故事片的用力点是不太一样的,而且两者都很难。
您和周采芹老师都是“上海的女儿”,您认为上海女人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上海孕育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这跟它的多元文化有关,在一个世纪以来,上海都处于中西文化、海陆文化的交集汇聚中,它们共同创造了这个城市的基因。
有人会说你为什么叫“上海的女儿”?为什么不叫“中国的女儿”?
我说可以啊,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上海的概念比中国还要大,因为它其实是一个符号,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叫上海为魔都,一说到魔都你可能就会联想到纽约这种城市,而不是其他一些地方。
所以上海这个地方是有传承的,尤其在女人身上就表现的更有意思了。以前还有过一段争论,大概80年代的时候,说上海男人要会给女人拎包,大家争论说这种文化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
这个东西且不去论它,你就会知道存在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上海男人很自豪,上海女人也为自己的男人骄傲,那就证明这个地方有它的特点,也有它自我标榜的一个资质。
周采芹老师不仅是混血儿,还浸染了好几种不同的文化,有中式的,有西式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您认为哪种文化对她的影响最大?
一个是你无法忽视的中国文化对她的滋养,这是归结。但是她生活中所应用的、实践的其实都是西方化的,包括我和她聊天时,经常会聊到西方戏剧史、西方电影史,聊着聊着就会去书架上找本书翻一下,就怕中文和英文不吻合,怕说错了。
她的书架上还包括中国历史,但中国历史的很多书都是外国人写的。所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她其实还是很关注中国的,在根源上,她还是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一种养料。
在周采芹老师的自传里,她的母亲裘丽琳女士也是在旧时代里的先锋女性,在影片中,周采芹老师也先后讲到了自己父母对她的影响。您认为周采芹老师更接近于她父母中的哪一方?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和采芹也有讨论过,直到最后这次我把电影拍完了,拿给她去看,我们从晚上聊到了第二天早上7点钟。就在这次聊天中,我发现她既不是被她爸爸影响的也不是被她妈妈影响的。
她是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她的成就不是任何一个人赋予她的,她是自我实现,所以她是用毕生精力嫁给了她的舞台。
我现在的文本只是说她完成了她跟父亲的一个重聚,这是因为这部影片的中国版本里我只能做到这么远。我觉得是她爸妈给了她滋养,但她自己成就了自己。
当然,由于时间的原因,这部电影里也有一些内容没有呈现出来,比如她和她母亲的关系。
一开始他们一家在上海,但是父亲很忙,六七个孩子他都没怎么照顾过。采芹的母亲给了她很多言传身教,教她如何做人,尤其是怎么做一个女人。
所以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希望拍一部故事片,我相信会在母女关系上再多做一些文章。我们现在还在努力,在找国外的公司一起来做这件事。
在你们的相处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发生吗?
记得有一次,我们的拍摄时间太长,也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因为镜头一来,她也不好意思拒绝,但我知道她那天是不想做那么长时间的采访的,到了第二天我就买了酒去看她,想跟她说声对不起。
结果当时她就开始骂我,大声地训斥我,我都被她说哭了。不过她也不是在发泄,更是希望跟我共鸣,她要知道我的反应,所以她是在刺激我,要知道我到底是假模假式的,还是真的要去倾听她的故事。
影片中也提到了周采芹老师和她家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很融洽,您怎么评价她的性格?
这件事要从两个角度去说,第一我觉得是时代造就了她,因为她不像我们现在的女性,可以既有事业又有家庭,她那时候只能二选一,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没有人愿意,我认为这是造就她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才是她的个性,比如她和她弟弟之间的关系,因为俩人都很强势,又都光芒四射、充满了创造力,你想两颗星星同时在一起,他们不比还能干嘛呢?
这部纪录片将来是否能在院线里见到?
7月2日我们这部影片就会全国公映,在北上广,尤其是江浙沪一带,会更主动深入地去发行,当然也包括了西安和重庆这样的大城市。
后续在优酷上也可以看到,线上线下都有机会与观众见面。


上海的女儿(2019)

又名:Daughter of Shanghai

上映日期:2019-07-02(中国大陆)片长:90分钟

主演:周采芹 / 肖恩·康纳利 / 吴珊卓 / 温明娜 / 丹尼尔·克雷格 / 曹可凡 / 杜源 / 胡雪桦 / 

导演:陈苗 / 希拉·梅达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