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思考死亡这个词的时候,其实是在探讨宗教,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和医学史上上一个最重要的话题。为了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类发明了一系例的概念,天堂,地狱,轮回,转世等。牧师和神父在人们临终前祷告和安慰,祈愿他们进入天堂。有一阵子我觉得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还申请过一个临终关怀的慈善组织,但后来读到加缪的《局外人》,身为死刑犯的“我”坚决拒绝神父的帮助,让我对临终关怀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但我对死亡的恐惧感没有得到缓解,母亲临死前和死亡后,那些悲伤,失落和痛苦也一直紧紧跟随着我。后来我读了《西藏生死书》,里面主要是阐述藏传佛教关于死亡,灵魂,阴生,转世,投胎的理论,但是对我的帮助不大,其中一个问题是,即使我相信转世投胎,那个投胎后的‘我’还是我袁一峰吗?据说有转世灵童可以生动地描述前世的场景,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也许我的灵魂还附在‘他’身上,但他不是我啊!关键问题是这世上有‘灵魂’这回事吗?如果有,灵魂是什么?是指我们的意识,观念,人格,情绪,欲望这些玩意儿吗?谢利·卡根在本书里提出了‘个人同一性’的概念,用逻辑和思辨的方法讨论存在的本质。佛教的无我亦称空性,但头脑如何清空?比如你的话语和文字就是记忆的产物,大脑的基本功能之一。清空不就是失忆了吗?在本书中即意味着“自我同一性”的丧失。读这本书就像和一位博学睿智的人在谈话,而不是聆听巫师,祭司或上师仁波切的开示。他并不会给你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你自己去思考和认知‘我’,‘我的’,存在和死亡的本质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力和迷人的思辩过程。

佛教认为’我执’ 是人类面对痛苦与死亡是最主要的障碍,既然‘我’是虚妄的,那么‘我的’ ,我的钱,房子,车子,孩子,老婆,名誉和地位,这些概念就是去了主语。那么为什么要留恋世上的一切呢?“如果从未真正拥有,为何害怕失去?” 死有什么可怕呢?但是这个说法会遇到法律,道德和伦理上的挑战,如果‘我’不存在,谁对我的行为及后果负责?因为现存世界的秩序是建立在承认每个人有“自由意志”这一基本假设上的,而自由与责任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自由意志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其源头可以追溯至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及笛卡尔理性主义唯心论,康德的自由和道德哲学,黑格尔的历史演化论以及自由,人权和私有财产权等一系例的理念。甚至‘上帝’作为绝对的最高理性存在这一概念也源自新柏拉图主义。因此在西方神学和哲学的体系中,自由意志是“我”这个词语的核心。

当然,科学理性主义者怀疑人的自由意志是否真的存在?比如菌群理论认为人的欲望和行为是由人体内微生物群落决定的。连你爱吃什么讨厌吃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是人类自由意志决定的吗?菌群主义者认为不是。理性主义者还认为数学是科学的最高形式,万物皆数。脑机接口技术最终会将人的意识,思维和情感,即所谓的灵魂,转化为数字信号读取存储甚至复制下来。这会引发新的世界危机吧?

但了解到我自己不过是一堆粒子甚至是数字符号组成的更增加了我对死亡的恐惧。于是宗教宣扬天堂地狱轮回转世,活着的时候做善事,就不用害怕死亡了。我不想劝说任何人放弃宗教上的天堂、地狱、转世、投胎等等观念,因其本质上不可被证伪,所以没有讨论的价值。但是,对死亡的恐惧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吗?阳明心学所谓“恻隐之心善之端“的说法,肯定了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础。如果你看到有人被无辜杀死或饿死,你会非常同情他(她),但是其根本原因是我害怕自己也面对同样的惨剧。同情心的本质来源对死亡的恐惧。另外,对死亡的恐惧还产生了政府这一概念,这就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起点。政治和宗教本质上利用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

对死亡的理解也有文化差异。中,英文在“死亡”这个词语上的差异之大就非常有趣。有次听到一句电影台词“my sister is dying",让我此很好奇,dying,died,die,death,dead,英文中有好多词语表述死亡的不同状态,体现了死亡的时间性,存在性。dying表示死之前的状态,如病痛,折磨,绝望,挣扎等等:died是活着的人对别人的状态的描述,死去的人不会说“I am died." ;die是个动词,有主动,被动之分;death是客观存在状态,非常理性;dead是形容词,表达感性认知。中文词汇表达没有如此细致,可能我们不愿意讨论死亡这一晦气话题有关。

我从小受到的死亡教育有俩种矛盾的态度,一是来自书本,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即真理的价值高于生命,但问题是世上的真理很多,应该为那条去死呢?我只有一条命啊。所以孟子具体了一点儿,要我们“杀生成仁”,“舍生取义”,死亡因此有了价值尺度。中学课文里也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但我父亲不同意这个说法,当他听我讲述雷分和黄继光的故事之后,他说了一句:“傻瓜,好死不如赖活着!” 当时我觉得他的思想很落后,没听说“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吗,人要自由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要活得有价值和意义。但我转念一想,我爸是最爱我的,不会害我,所以我采纳了他的说法。所以,当我看到别人的冷漠,自私和麻木,毫无勇气和牺牲精神的时候,我会说他“苟活着像头猪”,但是为什么我们有理由认为自己比动物更高级呢?我又陷入了矛盾之中。

’好死不如赖活着’,也可以用来劝说那些因绝望而想自杀的人。‘活着’成了最高价值。自由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幸福地活着,前提是你要活着。对‘活着’的追求隐含着对死亡的否定,回避和忌讳,但是你的潜意识里知道自己必然一死,这种恐惧和焦虑让你运动,健身,吃各种保健品和美容让自己显得年轻。至少我对死亡的恐惧里就包含着对衰老,病痛,折磨的紧张害怕。试想某人曾经非常成功,有钱,有权,有学识,有地位,活得很体面有尊严,死之前却屎尿不能自理,浑身插满管子,胡言乱语,形容丑陋。为了死得有尊严,所以有人提出了安乐死的概念,在别人的帮助下自杀。我和太太也曾经聊过这个话题,考虑过这个选择。这个选择也意味着我们只喜欢快乐和幸福,拒绝痛苦和折磨,但是痛苦不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吗?

卡夫卡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他终将结束, the meaning of life is that it ends.” 这句话和海德格尔在《存在与世间》论述的存在的时间性,即存在Being,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所以他提出being towards death,向死而生。这和卡夫卡的说法相映成趣,构成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萨特曾说过“写作即存在”,他用写作这件事定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也喜欢写作,却并不想把自己人生全部的价值和意义寄托在这件事上。因为如果有一天年老体弱写不动了,那我就该立即死掉吗?

佛道学说认为人具有先天的完整性。格式塔心理学里的self-integrity,自我完成,是指人在临死前没有绝望和遗憾的状态,也是后天努力修炼的结果。佛教和道教更倾向于认为人的完整性是天然存在的,老子认为‘婴儿’是人性的完整态。人的作为,也即佛法所谓‘的相’破坏了这种完整性。除了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死亡价值观,对待死亡还有一种态度,即庄子的自然乐观主义。太太死了,他鼓盆而歌,显得很高兴,旷达之人。这种超然的态度和斯宾诺莎的自然神论类似,万物来自自然,死亡即回归自然,为什么要害怕呢?不过也有人说是因为庄子的老婆是个母老虎,庄子巴不得她早死。[Trick],所以我更相信是因为庄子不爱他太太,才会无所谓的样子。因为依恋,attachment 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这是亲密关系的一部分,而死亡则意味着分离。

我和太太散步的时候聊到这个话题。我说我很怕死,死亡恐惧,她安慰我说:“没事儿哈,你肯定在我之前走,到时候我一定会守着你,握着你的手,给你唱歌。”我说:“凭什么认为我会在你之前死呢?”她说:“女人一般比较长寿,再说了,我的身体状况比你好呀!” 我说:“那我还是害怕,你坐在旁边安慰我,但你也不会陪我一起死。我还是要很孤独地死去,太可怕了!” 这是我对死亡的恐惧的原因之二:死亡是孤独的,冰冷的,它让我想起黑暗的深渊和无底的海洋。我外公活了90岁,他临死之前一直哭喊着:“娘啊,娘,娘--”我觉得他是害怕死亡的这种孤独感。所以我就想着死后母亲一定会在奈何桥那边等我,这就让我稍微宽慰了一些。

对于死亡的恐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要被迫放弃人世间一切美好的让人留恋的事物。我现在活得不错,有房子,车子,存款,太太,女儿,如果我死了,就要和这一切告别。但是另外一个世界,会有什么呢?我将面临巨大的未知和不确定性。为了克服未知,人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获取智慧;为了克服不确定性,人类发明各种数学理论模型,但是没有任何数理模型可以应对死亡的不确定。有人说:“没关系,为了保证你死后活得也很好,到时候儿女给你烧纸钱,金元宝,奔驰车,小洋楼哈!” 但是现在农村拆迁,城市化了,很多地方不允许烧这些玩意儿,怎么保证呢?谢利·卡根称之为死亡的“剥夺解释理论”,他引用伊壁鸠鲁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所有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与我们全不相干,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因而,死亡对于生者和死者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对于前者,死亡还未到来;对于后者,一切都已不在。”

对于生的留恋促使人们想尽办法长寿,甚至追求永生。我母亲临死前就很遗憾:“我们现在日子不错啊!有吃有穿,我还没到60岁,应该多活几年。可是老天爷不让我享福!” 据说在加州圣地亚哥,每年都会举办‘世界永生者大会’,展出各种健康,养身和延年益寿的产品和发明。其中有一种就是冷冻技术,有些生物学家认为这是可能的,将来可以通过冷冻宇航员的办法实现星际旅行。但我不知道人在被速冻之前是什么感觉,反正有点恐怖。马斯克在搞脑机接口技术,据说将来能读取和存储人类大脑的信息甚至复制人的意识,这是个好消息,陈天桥夫妇捐了几亿美金给加州理工搞脑科学研究。将来克隆人体+复制人的意识,这样jiang老爷子会不会永生呢?几亿美金对他不是什么大数字,值得一试。《圣经》里说马士撒拉活了969岁,这也许是虚构,但据谷歌的生物和医学团队宣称,人类理想状态下可以活到700岁。也许他们将来会推荐各种医学套餐或根据财富和地位给人们延寿。我的钱不多,到时候能买个什么样的套餐呢?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Open Yale Courses: Death(2007)

主演:Shelly Kagan /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