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政治、性,应该是中国人普遍不敢随便发表言论的话题吧,毕竟所谓的言论自由也没有多高度,再加上无论现代的年轻人如何想把自己标上无比开放的标签,中国人体内传统的血液就决定了保守的大环境。于是,有时候,在某些场合内本来毫无恶意所表现出来的开放反而成为较为保守传统的人群认为自己标新立异、脱离大众的理由。

对宗教一直都有很大的兴趣,但却从来没有故意去找相关的书籍去读,不是不想,只是觉得自己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层次实在还没有到能消化这些精髓的地步,总觉得,这类书籍是应该被花好长一段时间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研读的,而现在的自己即使再好奇再感兴趣亦无法保证看过后是否就如同过眼云烟,那对它可着实不公平。

西方基督教中上帝与撒旦(魔鬼)这两个对立面经常被用作电影题材,而且所拍出来的作品往往由于浓厚的宗教氛围所带来的若隐若现的真实感和既刺激又神秘的灵异气氛并存而获得观众称赞,较早的如1973年的《驱魔人》和1976年的《魔女嘉莉》,在恐怖程度上,我认为前者还是更胜一筹。

回归到《最后一次驱魔》本身,导演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更加重其给予观众真实性感观的感受。若然完全不知道电影背景而是突然在电视转台偶遇,观众绝对无法把前部分轻松的talk show和后面诡异恐怖的情节联想到一起。

电影情节我认为并不拖沓,前十分钟用访问的形式清楚交待了身为传教士的男主角Cotton对上帝、魔鬼、驱魔的看法。Cotton的父亲是个传统的传教士,由于父亲的关系,从小他便学习传道,长大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传教士。但他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传教士,而是一个置身于信仰外、对自己的信仰并不坚定,却依然因为掌握信徒心理而做得非常优秀的传教士。传教士于他只是谋生必须扮演的角色。

由于深知驱魔背后到底存在什么欺人手段,无法忍受许多孩子因被驱魔而死去于是想要向世人揭发真相的他找到两个摄影师为其拍摄纪录片。这便是电影的开篇。

在故事正式开始之前,在短短的10分钟开篇里,除了Cotton自身职业与信仰的矛盾成为贯穿整个电影的一个看点,教徒们的反应也非常引人深思。一个与上帝无关的香蕉面包食谱只不过是在那个激情四射的传教氛围中道出并在后面加上“阿门”与“阿里路亚”竟然也能够让他们无比崇敬。他们对所信仰的宗教的虔诚到底只是停留在盲目阶段以慰藉自己无所依托的心灵还是真的就虔诚到一切冠以上帝名义的东西都值得其盲目尊崇?

Cotton的话也似是而非的给了一个令观众更加疑惑的答案。

——撒旦本来是天使,有人说他是天堂唱诗班的指挥,为上帝谱写赞美诗,但他决定赞美自己,于是被上帝赶出天堂。他带走了天堂三分之一的圣体,然后就出现了存在至今的魔鬼,然后就存在了圣经的基本架构。他们在争夺人类的灵魂,上帝想开导你,撒旦想夺走你的灵魂,因为撒旦肯定想打败上帝,于是就发生冲突。

——整部圣经充满着魔鬼,如果相信上帝的存在,就要相信魔鬼的存在,耶稣本人是个驱魔师,因此,如果你是基督徒,相信圣经,相信耶稣基督的话,你就要相信魔鬼。

这段话是电影里我比较喜欢的一段话。

我将其归纳为Cotton的“相对必信论”。

Cotton不相信魔鬼的存在,同时也在怀疑自己是否如想象中那么坚信上帝。

Cotton以及摄影师千里迢迢来到一个郊外的农场,农场主Louis有两个孩子,大儿子Caleb,和小女儿,而他认为Nell被魔鬼附身导致其每晚均杀死农场里的牲畜,遂叫Cotton来驱魔。但Cotton的“无魔鬼论”加上Nell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模样更让他坚信这又是一场无知人类因无法解释和解决困境只好拿出魔鬼作为挡箭牌的闹剧。

第一次驱魔,Cotton用他一贯的夸张伎俩让Louis以及Nell都相信,魔鬼已被驱逐,但是正当一行人回到旅馆的当晚,Nell竟然毫无指引自行出现在旅馆…..

诡异事件接踵而至。

与Cotton正好相反,由于妻子的死亡,Louis极度不信任医生并且极度依赖上帝,相对的,他也相信一切灾祸源于魔鬼。于是乎,在Nell突然被检验出怀孕时,他毫不犹豫相信是魔鬼玷污了Nell.此时,已不仅是魔鬼与上帝争夺灵魂的斗争,也是Cotton与Louis之间信仰与科学之间的斗争。Cotton始终相信,世上无魔鬼。

魔鬼阿巴伦看似终于出现,利用Nell的躯壳与Cotton一行人以及Louis第一次正面交锋,但固执的Cotton依然相信这只是Nell的精神问题,最后状况又平息下来。这里我用了“看似”是因为Nell的家庭背景以及Cotton的坚信让我确实对魔鬼出现的念头产生动摇。我觉得这也是电影留给观众自行思考与想象的一个巨大课题,这不仅仅关于这个场景,纵观整部电影,信仰与科学、上帝与魔鬼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

结局之处,疑点无数。带领邪教的当地牧师与修女?生出怪物的Nell?火光中嚎叫的魔鬼?杀掉摄影师的Caleb?被绑的Louis?

还有最后,为了救Nell虔诚捧起十字架祈祷并在熊熊火焰中死去的Cotton.我们都知道,他终究回归信仰。

这一切都归咎于魔鬼吗?难道导演就是为了纠正那些不坚定的基督徒才拍这部电影以为他们指明方向?若肤浅一点用所占电影比例来区分的话,整部电影80%或者以上都是以Cotton的无魔鬼论为基底的,影片既然采取的是伪纪录片的方式,导演必定是有某些非常重要的观念想要传递给观众。而比较反映真实的部分我认为是开篇里男主角面对镜头时所吐的一字一句。那些看似讽刺阔达的话语,其实字字珠玑。

——折磨人的是自己内心的想法。



信仰应虔诚,但虔诚非盲目。



PS.今年有《最后一次驱魔2》了,网上能看了,而且看完2估计还有3……

最后一次驱魔The Last Exorcism(2010)

又名:最后大法师(台) / 魔驱人(港) / 最后的驱魔术 / Cotton

上映日期:2010-08-27(美国)片长:87分钟

主演:帕特里克·法比安 / 路易斯·赫特哈姆 / Iris Bahr / 阿什丽·贝尔 /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 / Tony Bentley / John Wright Jr. / Shanna Forrestall / Justin Shafer / 

导演:丹尼尔·斯坦 / 编剧:Huck Botko/Andrew Gurland

最后一次驱魔相关影评

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