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非凡意义的红色电影,《青春之歌》的意义绝非教育那么简单。无论是文学文本的传阅还是电影的人物塑造,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如何去叙述知识分子在革命历程当中的转变和作用”的大门。
而影片的主人公林道静,一个具有双重身份——女性&知识分子的主人公,无疑在影片当中承担着最为重要的叙述部分。
坦白的说,这绝非是一部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电影。实际上导演和原著作者是在以这样一个女性的身份来作为一种革命者的载体,阐述一种知识分子或者说是“小资产阶级(林道静家原来是地主)”在剧变的社会中如何由被动(卢嘉川等人的引导)到主动(身着红衣,投身学生运动)地找到自己的革命道路。
而为什么一定是女性呢?大抵有一下几个原因。
1.这是一种现实社会的映照。长期以来(自古至今?),男性的权力结构就一直是社会的结构,整个社会都是在男性的权力映照下运行的,当时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男性来作为一种革命的引导(林红就是被丈夫引导走向革命)。而对于林道静来说,父亲的逃跑和母亲的强迫出嫁,让林道静失去了“父权”或者说是“男性”的某种庇护。因而之后的卢嘉川和江华等人对她才有如此之大的影响。
2.某种程度上说,林道静的解放暗示着五四运动后,女性的解放。林道静原以为逃出了被迫嫁人的命运后会解脱,但是和余永泽的婚姻再次陷入思想的困境,林道静的选择是——走,远离思想的分歧。之后林道静曾两次被胡梦安(国民党特务,觊觎林道静)所捕获,不过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她逃离了胡梦安的魔爪。而卢嘉川(尽管两人之间并无爱情,但是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有着某种欲望禁忌的吸引)的出现,也再次让林道静有了新的斗争方向——解放思想(不再为小我而革命)。于是,在这层意义上,林道静确实象征着女性思想的解放(尽管是在男性的引导下)
无论如何,《青春之歌》诞生之初到后来几十年一直都饱受好评,这与其他描写知识分子革命的电影所获得的评价有些“大相径庭”。它无疑完成了一次绝妙的革命意识转变的叙述,也无疑在某些方面,完成了一次遮蔽。



青春之歌(1959)

又名:Song of Youth

上映日期:1959(中国大陆)片长:157分钟

主演:谢芳 Fang Xie/康泰 Tai Kang/于洋 Yang Yu/秦怡 Yi Qin/于是之 Shizhi Yu/葛存壮 Cunzhuang Ge

导演:崔嵬 Wei Cui/陈怀皑 Huaiai Chen编剧:杨沫 Mo Yang

青春之歌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