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其中最可怜的,最无可挽救的痛苦就是孤独,是永久没有一
个伴侣。——黄秋耕
人在承认自己孤独时会是什么心态?羞于出口的无奈?急于将自己剖析给别人看以获得理解的悲哀?还是醍醐灌顶之后的清醒?然而

又是什么样的状态或情绪会让你想起“孤独”这样的字眼?都说看电影看书都是在看自己,像照镜子一样,你藏着什么情绪,你就看到

什么东西,有人能将一部喜剧看成一部悲剧,当然也有人将一部悲剧看成喜剧。凤仪从厦大给我寄来的明信片,说我鼓励了她的文学梦,这种联

系是不是瞬间将一个人的孤独感降低了很多。是吧,孤独是和“联系”有关的吧。你和世界上的某些人分享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和立场,

这种联系让你感觉很有力量。

电影一开头便是施密特先生坐在空空的办公室里听着时钟滴答滴答,等待下班时间。时钟滴答滴答声、稍显空荡的房间和杰克尼克尔森那

张神经质又面无表情的脸,眼神里的悲伤丝丝流露,这个场景就让我嗅到孤独的味道。66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被需要的感觉、不能看穿

他灵魂又和他最好的朋友背叛过他的妻子、能让他感到骄傲的女儿却执意嫁给他认为是失败者的男人,一点一点将他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感切

断。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写字疗法,把自己问题、想法写成文字,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梳理情绪,面临的问题也被解决了,情绪也被舒缓

了。施密特先生写信的初衷并不是这个,但在给资助的非洲孩子写信的过程中,他确实得到了这个效果,从一开始满腔的怨气,无论是对接手

他工作的后生人,还是对陪伴自己42年的妻子,到后来在信中诉说自己的后悔,没有及时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之多,没能在仍然拥有的时候就意

识到要去珍惜。收到修女回信,看到恩度古画的画,他的情绪终于释放出来,他感到了温暖,感到了联系,感到了不那么孤独.

豆瓣人物上对导演亚历山大·佩恩的评价是,“他将尖锐的社会讽刺融入轻快的喜剧中,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对社会问题的处理

往往是举重若轻的,富有强烈的幽默感。他给美国的喜剧创作带来了一股清风,显示了喜剧也具有表现严肃主题的可能。”这句评价真

真切切的表达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严肃的喜剧!退休人的不被需要,夫妻感情面和心不合,父女关系的疏离,造就了施密特浓重的

孤独感,沉重严肃的主题又夹杂一些搞笑的细节,比方说施密特第一次给恩杜古写信的场景,感情充沛的旁白,奋笔疾书的模样是让我

笑出了声的。再说男主角杰克尼克尔森,看过《飞越疯人院》的都会被他的疯狂不羁不可一世所折服,更搞笑的是之前在朋友圈看到李

奥纳多有个“最似杰克尼克尔森表情奖”,此后就对尼克尔森的眉毛念念不忘。

最近在某个人身上花了太多的精力,或许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但是那个自我逐渐消亡的感觉也让我倍感孤独。很喜欢陈老师的

一个观点:一个人过得好才考虑两个人过。没有自我的人始终是要依附别人生存的,没有根的人风一吹就飞了。勿忘初心!!勿忘初心

!!

关于施密特About Schmidt(2002)

又名:心的方向 / 薯唛先生

上映日期:2002-12-13(美国)片长:125分钟

主演:Jack Nicholson/Kathy Bates/Hope Davis/Dermot Mulroney

导演:Alexander Payne编剧:Alexander Payne/Jim Taylor

关于施密特相关影评

Ra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