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看下去,觉得太无聊了,但这一次却陷入其中,几乎是无法自拔得看了下去。我以前觉得,在创作上,电影分两层,故事和思想,故事就是表层的叙事,思想就是深层次的内涵,然而,故事大同小异,如今批量生产出来的故事几乎都能在神话中找到原型,况且还有一部分几乎没在讲故事的电影,并且思想内涵如果缺乏一定的知识背景也是无法进行解读的,那么电影吸引人的到底是什么?在第二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才明白,是情绪,是一部电影的情绪。这种情绪不是表达出来的,而是一部电影本身所具有的,要理解电影的情绪需要用一种形而上的层面去理解,理由有两个:第一、它不是从某一个具体的地方表达出来的,不是剧作、不是摄影、也不是声音,而是当这些电影的“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之后,融汇而成的一种情绪。第二、这种情绪不能被解读,只能被感受,有点类似于柏拉图关于理念形式的学说,这种情绪是通过直觉来把握的。本片的情绪,即是那种深深的失落与旷寂,以及,对逝去的事物的不可追回,又对可期之事的无法把握,正是这种情绪抓住了我,而只有当观者自身处在这种情绪之中的时候,电影的情绪与观众的情绪才能一拍即合,从而达到治愈,宣泄,也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

关于施密特About Schmidt(2002)

又名:心的方向 / 薯唛先生

上映日期:2002-12-13(美国)片长:125分钟

主演:Jack Nicholson/Kathy Bates/Hope Davis/Dermot Mulroney

导演:Alexander Payne编剧:Alexander Payne/Jim Taylor

关于施密特相关影评

Ra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