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中国有一亿人在种棉花——今天看了乐施会组织放映的《棉花》,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周浩,还有做棉衣种植人群研究的人类学学者、深圳工友组织的人,还有乐施会的官员都聚在一起聊天,我才了解到这信息。棉花生产的环境上,棉农、纺纱女工、制衣工人、采棉花的工人,他们都赚着微薄的薪水,在辛苦的环境里劳作,他们来不及抱怨甚至是感恩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仅有的几个生计来源之一。种了二十多年棉花的新疆棉农,已经失去种植其他农产品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又有着语言和文化障碍,阻止了他们像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棉农那样外出打工。

片子的摄影很冷静,保持着客气的距离;而后期的剪辑,周浩说是在法国做的,则对素材进行严选,在所有被拍摄人物中,选了四分之一的人,形成了一部故事跨度为一年,戏剧性极强的片子。可能有点太“教科书”般的工整了。

周浩自己则说他一度失去了信心,是在法方制品人和剪辑师的鼓励下,才最终关闭了这个跨度达八年的项目。“你们会觉得很平淡,没有什么冲突……”放映之前,他还在没有信心地这样介绍《棉花》。法方对片子在后期方面的贡献非常重要,可是,周浩是让这个故事丰满起来的关键。“很真诚地去表现了问题”,在面临观众关于导演到底能做什么的诘难时,周浩说。他那样真诚地去接近人,近到就快听见了大家的心跳,而且是温暖的(如果不是炙热的)去接近,如果不是因为周浩就是这样做片子的,那这些人物的立体感我们就无缘看见。

另一种意义上,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很好的做劳工问题、性别问题、农业、贫苦问题的非常好的一个分析文本——也是因此,这场有嘉宾交流的放映非常有趣而且有意义。农民和工人们掰着手指计算自己的收入时,你可能真的觉得那些买几百块牛仔裤的品牌公司都是吸血鬼,但最让我难过的不是这个,我一直很不解为什么这些都是女人:坐了54小时火车去新疆采棉花的乐呵呵的河南阿姨们、纱厂的女工,生病和怀孕都很难请到假的女人们…为什么都是女的?深圳的工友解释到,有些工种需要长时间在很艰苦的条件下集体工作,这种时候女性比较好管理,不惹事,所以出于资本的考量,资方更愿意用女工——那些女性的美好的品质让她们成为剥削者的容易目标。

棉花(2014)

又名:Cotton

上映日期:2014-11(中国台湾金马影展)片长:93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周浩 / 编剧:周浩 Hao 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