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两部片子,是我少时看过却不太懂,多年以后才慢慢明白的:
  
一部是徐克的《青蛇》。
一部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
  
这两天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念《青蛇》,于是找到电影,找到李碧华的小说,连着看了两遍。

小说其实很残忍,电影改编得很成功。小说胜在对法海和许仙两个人物的突破性认识,而电影则对法海这个传统的反派角色重新演绎,重点挖掘了法海的内心世界,并给予他更多的人性色彩。电影同时又美化了小说中的许仙,删除了一些表现其无耻面目的虐心情节,让他更贴近传统中人们所认为的那个“忠厚老实”的书生、药铺学徒。
  
至于青蛇和白蛇,在张曼玉与王祖贤两大绝色美人的演绎下,妖娆动人,风情万种。可以肯定的是前无古人,后来也难有来者。
  
法海这个人物是全文的亮点,所以留到最后说。先说许仙。
  
  
人物:许仙
关键词:背叛
  
《白蛇传》是千百年流传的爱情故事,可是我看了这么多年,硬是没看出这里面的“爱情”来。
  
首先是许仙,他真的爱过么?或者说,为了爱,他付出过什么努力?什么代价?没有。对他来说,一切都来得太快太简单:凭空掉下个神秘女人,不仅美貌如花,家大业大,还对自己一片痴心,投怀送抱。他什么都不需做,只要顺水推舟,送上门的不要白不要。同样捡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的牛郎,在织女被抓走时还挑着担子追过织女呢,而许仙自始至终都是获取,获取,再获取。他从来没有主动付出过。
  
无论是物质还是感情,都需自己主观努力争取过,付出过代价,才值得珍惜;如果天上掉馅饼,人们想到的恐怕只是首先吃掉那个馅饼,肚饱溜圆后舒舒服服睡大觉。如果一定要给故事总结出个中心思想的话,人们也只会庆幸自己的好运,谁都不会记得那个馅饼的好处。
  
白蛇又为何爱上许仙呢?因为她是一见钟情,可见许仙的外貌起了很大作用。许仙有多帅,我没有见过,但肯定是没什么钱,而且也没什么过人的本领或学问(药铺伙计,或是电影中咏几首古诗的教书先生)。暂且设定他长得俊美,再加上老实(后来证明也并非如此),这就是全部。《新白娘子传奇》解释说是因为许仙的前世救了白蛇,所以白蛇化为女人报答他。好吧,加上这个理由,也不过三个而已。
  
长相俊俏,貌似老实,就足以让一个人疯狂地爱一生一世,三生三世、甚至永生永世么?
  
关于白蛇的爱,《青蛇》里有一个有趣的暗示:白蛇之所以会死心塌地爱上许仙,也许不是因为许仙条件多么多么优秀,而是因为她不是人而是蛇,虽然道行高深,却始终放不下自己是个“低等动物”这个“先天不足”,千年修行只为化作人身,变作双脚挺起腰身辛苦学走路,通人性,尝试拥有人类的感情。而许仙作为灵长类,生来就是人,就这一点就高出蛇类千倍,白白得了白蛇的好奇加崇拜。
  
至于要问:同是灵长类,白蛇为什么爱上的是许仙而不是张仙李仙?其实很简单,许仙是白蛇下凡后碰见的第一个长得好看点的男人,仅此而已。
  
这一边,是白蛇的痴情相许,那一边,许仙又是怎么对待白蛇的呢?是多疑、歹毒,和忘恩负义。电影对许仙很客气,说白蛇是为了自证清白,自己饮下雄黄酒的;小说中(以及其他大多数版本)则是许仙听信人言,买了雄黄酒试验白素贞的。
  
一杯雄黄酒,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可是李碧华还觉得不够,在《青蛇》小说中,许仙走得更远。
  
《青蛇》小说中许仙的背叛,是李碧华的神来之笔,也是在任何其他影视版本中都不存在的情节:许仙虽有娇妻素贞,却还觊觎活泼可爱的小青,甚至想与其私奔,在小青拒绝他后原形毕露:
  
小青怒斥许仙:“滚!以后别再在我们跟前出现!”
“你肯,”许仙道,“素贞肯吗?”
他说:“你不过是一条蛇,既享有人的待遇,自己却又骄傲地放弃了。不识抬举!”
  
许仙是务实的。他不相信毫无条件毫无保留的爱情。他早看出两人的真身,还如此肆无忌惮,就是看透了白蛇的痴情,以及青蛇对白蛇的痴情。白蛇青蛇(加在一起)空有一千五百年的道行,竟然被这图有其表一无所有的男人玩定吃定。
  
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财色兼收,坐享其成。
  
这样一个人,当法海高举法钵,要收服白蛇时,他会小心翼翼地躲到法海身后,也就毫不意外了。
  
对于这样一个男人,李碧华给他安排的结局也恰如其分:她让素贞死在坠落的塔顶下,让小青一剑刺穿了许仙的心。
  
这一段剧情,曾经让我很困惑。我很久之后才明白,许仙会被小青所杀,是因为只有小青懂得他存在的意义:他活着,只是因为素贞喜欢他。没有了白素贞,许仙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
  
许仙并不爱素贞,他只是享受了她的爱情。真爱素贞的,是小青。是她,自从初遇后便追随素贞;是她,在白蛇被压雷峰塔时守护不去。千百年来与白蛇相濡以沫、同生共死、海枯石烂、天荒地老的,不是别人,是、也只是小青。
  
然而在小说中,千年之后重获自由的白蛇,曾经为这个负心人付出自由、自尊乃至生命的白蛇,在一眼看到(貌似)许仙的转世后,还是义无反顾地挥别小青,追随那男子而去。
  
千年的修行苦练,换来又一次命运轮回;千年的沉痛教训,只因那美少年的一瞥就弃之脑后。第一次错,是你无知没有经验;一错再错,就只能说明你贱,活该上当受骗。
  
这是《青蛇》的悲哀,也是所有如白蛇般的女性的悲哀。
 
所以,《青蛇》中的许仙,实在该死;至于白素贞,无论长相多美性格多好命运多苦,都完全引不起我的同情。
  

  
人物:法海
关键词:觉悟

在以往的版本中,法海从外到内、言行举止无不是彻底的反派:一个白胡子的胖大和尚、嫉妒许仙幸福美满所以横插上来多管闲事的贼秃驴。而在《青蛇》中,他的形象彻底逆转:年轻、高大,身材精壮,容貌俊美,目射精光,双眉间金刚珠若隐若现,一身白色袈裟潇洒磊落。他坚韧顽强,道行高深,行走人间,降妖除魔。
  
电影的开场很有深意:红尘,俗世,乌烟瘴气,喧嚣扰攘。形象丑恶、面目狰狞的人们,在尘土中滚打跌爬,争斗不休——在这样污浊的人世中,法海一身洁白,立在人群中,静静如莲花绽放。他双眉微蹙,只说了一个字:“人!”
  
一个“人”字,就是他的全部心情。悲悯,悲凉,有些绝望,有些轻蔑。
  
然后,就是滴入心湖的一滴水。这象征了法海的觉悟:从此,他立志扶正祛邪,解救众生。
  
法海一到人间,他就收服了一只化为人形的蜘蛛精。并不是因为蜘蛛精为非作歹,惹是生非,而仅仅是因为他不是“人”,是妖。那时候的法海虽然鄙视人的罪行,但他更多的却是同为人的骄傲,面对妖,他的逻辑很简单:正邪不两立,人妖不共存。是妖,无论有无害人都要被灭,对他来说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于是,他用钵盂收了无辜的蜘蛛精,毁了它两百年的道行,把它压在凉亭下。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这就是他的原罪。
  
接下来,法海走入了白蛇和青蛇修行的紫竹林。正要出手时,他撞见了注定改变他人生观的一幕。当事时,火影摇曳,电闪雷鸣,一个怀孕的美貌村妇呻吟不已,在大雨中产下一名婴儿。法海意识到两条蛇在为孕妇遮雨,是在积德行善,所以及时收回法术,饶过了两蛇。
  
如果法海的前期交代到这里戛然而止,之后继续走传统路线,那么这个人物就会黯然失色,也就不会有后来曲折动人的故事。电影中,法海念着僧人应持色戒的警语头也不回地离去,但是,村妇在雨中湿透的美丽胴体却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铁面无私、法力强大的法海,就在此时被女性美及诞生生命的奇迹所打动。从此之后,他在潜意识中开始热爱女性之美,然而身为僧人的身份却让他本能地强烈抵触这种意识。加之误收蜘蛛精的悔恨之心,法海内心矛盾纠结,终于在修行时走火入魔,陷入了魔障。
  
从魔障中醒悟的法海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放了那只被压在亭下的蜘蛛,“人妖不两立”的信念也开始转变。所以才有了后来与两蛇共同治水,以及与青蛇的“斗法”。
  
紫竹林及魔障这个情节在小说里并不存在,但是这个交代其实非常重要。法海意念中,产生了两个彼此矛盾的女性形象,一方面以邪魔、丑恶的面目出现,扰乱他的内心,使其走火入魔;另一方面则是竹林中的孕妇,那看不清面孔的美丽裸体所指向的意象,不是邪恶与性欲,而是母性和美丽。
  
这分裂的形象,后来都投射到了青蛇的身上。这几段剧情都是为他对青蛇复杂感情打下的伏笔。


  
法海与青蛇的斗法
  
当年看不懂《青蛇》,一个是青蛇杀许仙那个情节,再一个就是青蛇与法海斗法这一幕。
  
电影讲的是白蛇为救许仙,与青蛇同去昆仑山盗仙草,法海一路追来,青蛇让白蛇先去救人,自己设法拖住法海。当时除了法海,还有守护仙草的仙鹤助阵,青蛇显然不是对手。然而法海见了青蛇,竟支开了仙鹤,自己与青蛇交谈起来。
  
法海让青蛇助他修行。他说,要是青蛇能设法扰乱他的内心,就放她一命。
  
青蛇并无退路,只能慨然应战。虽然魅惑已是她的天性,无须刻意,自然风情入骨,但是仍然需要小心:姐姐说过,这个和尚法力高深,没有常人的感情,不为情欲所惑。
  
于是我们看到了女人与一条黑蛇缠绵旖旎,鸳鸯戏水的场面。有人说,那是另一条蛇;还有人说,那是青蛇在玩自己的尾巴。
  
这就错了。
  
事实上,从来只有白蛇和青蛇,根本没有这凭空掉下的第三条蛇。这条“黑蛇”,只可能是法海——本人欲念的化身。
  
电影对法海佛性的象征,是彩虹。在青蛇的魅惑下,彩虹消失,法海的极限已到。青蛇看到水下冒出的汩汩白雾,向法海胯下一摸,然后大笑道:你输了!
  
法海恼羞成怒,一掌打去,然而青蛇早笑着逃远。
  
早年看到的版本都是央视和谐过的,删掉了孕妇的裸体和“黑蛇”那一幕,造成很多观众不明所以。比如我,就不知道他们斗的是什么法,也看不出强大的法海怎么就输了。
  
很多年以后,我才在网上看到一篇文,讨论电影中被删除的那条“黑蛇”。再去看电影,所有的疑惑才迎刃而解。
  
文下的跟贴中,有小女生状的读者很惊讶地问道:“怎么可能?不会的不会的……”
  
怎么不会?
  
不知在哪儿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国中有巧匠能做木偶人,手艺高超,绝世无匹。他做的木偶皮肤柔软,关节灵活,按动机关就能应声起舞,宛如真人。国君听说了,就请巧匠带木偶人进宫表演。饮宴之时,木偶人在国君与王妃面前献舞,身姿曼妙,果然与真人一般无二。只是木偶人一双眼睛始终停在美丽的王妃身上,眉目传情,暗通款曲。
  
国君于是大怒,认定木匠以真人假装木偶调戏王妃,要抓他问罪。木匠求饶,说那真是木偶。国君不信,于是木匠解开偶人的衣服,打开机关,拆除皮肉,露出里面的木头——果然只是木偶。国王无言以对,只好放木匠走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美人在侧,连木头人都会动心,何况血肉之躯乎?
  
  
小说与电影的结局对比
  
电影的结尾,水漫金山,生灵涂炭。白蛇产子,法海救护不及,白蛇终被坠落的塔顶压死。青蛇在金山寺找出已经出家许仙,得知白蛇死后一剑杀了他,让他继续陪伴白蛇之灵。
  
法海指责青蛇滥杀无辜,犯下杀孽,要以法钵收她。青蛇回道:“法海,你就没有杀过人吗?”
  
法海望着金山寺僧人百千浮尸,无言以对。(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场的法海身着红衣,相比之前的白衣,红色象征杀孽。)
  
青蛇说:“我来世上,为世人所误。你们都说人间有情,然情为何物?你们世人都不知道。等你们搞清楚,也许我会再回来。”
  
然后,她不顾法海一声呼唤,翻身投入江水,消失不见。只剩下法海一人,独立水上。回首望,渺渺茫茫,浮世沧桑。
  
所有人都看得出白蛇对许仙的情,但法海与青蛇的情,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得到。所以才有了我这篇文。
  
法海对青蛇无疑是有情的。虽然这情,很矛盾,也很隐秘。青蛇对法海也是有情的,以至于她会故意忘记这个名,不再跟任何人说起。
  
电影中,小青抛下怀抱婴儿的法海,毅然而去。而小说是青蛇怀抱婴儿,法海抛下钵盂,放她而去。
  
电影之初法海因在雨中见孕妇产子而开窍,电影结尾,又在雨中怀抱白蛇之子而顿悟。电影以法海始,以法海终,最后留下“情为何物”的问题,为全剧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小说则走传统路线,让白蛇被法海镇压与雷峰塔下。千年后红卫兵推倒雷峰塔,白蛇重获自由。然而白蛇不念教训,又追逐前缘,留下小青一人憧憬新的恋情。
  
千年之后,还是千年,悲剧之后,新的悲剧又将上演。
  
两个结局,或法海,或青蛇,各有侧重。至于哪个更高明,则由读者观众评说。

不过,相比小说中白蛇悲剧性的轮回,我个人更喜欢电影版结局中,法海一手触摸死亡、一手抱着希望的沉默背影。青蛇的情,法海的情,从此成为不解之谜,也许比白蛇简单直白的爱更耐人寻味吧。

青蛇(1993)

又名:Green Snake

上映日期:1993-11-04(中国香港)片长:99分钟

主演:张曼玉 / 王祖贤 / 赵文卓 / 吴兴国 / 马精武 / 田丰 / 刘洵 / 

导演:徐克 / 编剧:李碧华 Lilian Lee Pik-Wah/徐克 Hark Tsui

青蛇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