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调反唱唱
多灾多难的东欧孕育了大量影史瑰宝,可是夹在前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中间的保加利亚却始终被人遗忘。除去梅托迪·安道诺夫的[山羊角],这个巴尔干小国似乎在世界电影版图里不值得一提。但是进入千禧年以来,史帝芬·柯曼达瑞夫的[世界转角遇到爱]让人们看到了保加利亚电影的希望。就在两年前,捷报再次从那里传来,新人佩塔尔·瓦查诺夫与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二位搭档导演的[教训],以酷似达内兄弟的电影风格闯进了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来年,他们的新作[荣耀蚀刻]延续了前作的母题,在对道德困境的阐释上,更加敏锐、深刻、节制。
无解的巴别塔
[荣耀蚀刻]的开头波澜不惊。铁路工人特赞科偶然发现了铁轨上成堆的巨钞。恰逢铁路局陷入领导纵容下属倒卖火车车厢的丑闻泥潭,交通部公关部长斯德科娃妄图利用“铁路工人拾金不昧”的事件进行炒作,从而掩盖当下舆论。按照一般电影剧情,可能会就斯德科娃背后的整个国家体系、新闻媒体以及工人群体三个方面的交汇和冲突展开。可是,[荣耀蚀刻]并没有铺那么大的局。
整个社会背景退居其后,促发故事继续发展下去的只有特赞科与斯德科娃的个人恩怨。所以片子的调性从原本可能发展成为抨击社会制度的大局,进入了单纯关注人际关系的小局。[荣耀蚀刻]的核心观点显露出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不可消弭的,是无解的。
人各有别,何况还存在阶层之差、观念之别。在斯德科娃的精心计划下,特赞科摇身一变成了“铁路英雄”。两人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或者按照斯德科娃的意思,这是施予者与受益者。编剧从这对简单的人物关系上制造了一个非常拧巴的冲突点,同时也不违背人物性格发展逻辑。按照新闻发布会的流程,特赞科会得到一块新手表,上台前斯德科娃从特赞科手腕上卸下了一块旧表,却随手一放,导致了表的丢失。这块过时的机械手表在特赞科看来却是珍宝,手表牌子叫“荣耀”(glory),因为表底刻有父亲的刻字,特赞科尤为爱护,在他的眼里这就是仅有的荣耀,代表的是穷人的尊严。可是,“丢手表”的大事,在斯德科娃那里却转译为可以搪塞过去的小事。因为价值观念的巨大落差,人物的交涉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
一切矛盾冲突均因这块手表引起,这和[教训]中引发悲剧的导火索非常类似,青年教师为了找出班级中偷盗10列弗的孩子,把钱包里唯一一张纸币留在了“犯罪现场”。正是缺了这张10列弗,当天她没有钱坐车,没有钱交银行手续费,耽误了房屋抵押的最后期限,最后她的房子被没收,只好去抢银行。[荣耀蚀刻]里的斯德科娃也是因为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推动了多米诺骨牌,最终酿成了苦果。她从来没有正视过特赞科的诉求,没有亲自去寻找这块手表(实际上放在很显眼的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她丈夫曾一语击中问题的核心“这和干扰你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人际关系”。作为运筹帷幄的危机公关总监,斯德科娃是个在人际社交方面非常敏感的人,在处理手表问题上,她采取的却是全然消极的社交态度。不愿意去理解与沟通是问题所在,斯德科娃对工人阶级的概念只停留在刻板印象上,对他们的行为逻辑仅仅靠猜测和臆断。
当斯德科娃读到一则铁路工人卧轨的消息,这个女人表现出激烈的情感波动。她疯狂寻找手表的一段移动长镜头绝妙,镜头里斯德科娃踉踉跄跄,一头栽进黑暗的混乱中,阴影下的脸全然没有血色,仿佛顷刻间道德大厦倒塌。
可是,斯德科娃伸出的和解之手迟到了太久。在特赞科那里,斯德科娃对手表问题的推脱耍赖,是对他尊严的践踏。特赞科是工人阶层,另外他还有个特点——口吃。这是他的身份隐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没有发言权,人们将他的口吃视为笑柄,自然也不会认真倾听他的烦恼,诸如他向上级讨薪、检举同事偷燃料等,都和珍爱手表的遗失一同,遭到了人们的漠视。当他作为政治游戏的牺牲者被玩弄之后,等待他的是人身攻击、尊严扫地。
当斯德科娃登门道歉时,她站在门口,仰望着站在三层台阶之上的特赞科。特费科已经剪掉胡须、浓密的长发,眼神中透出冷冽,这时铁路劳工终于得以在与政府官员的对峙时占据高位,他动作迅速地举起了铁锹。人与人之间的不可理解,甚至是时间上的严重错位,无可挽回。即便斯德科娃终于真心诚意地去理解特赞科的处境时,两人的尊严都不再,平等对话已经遥不可及了。一旦相对,即是炼狱。
把达内的还给达内
无论是自私孤傲的斯德科娃,还是单纯固执的特赞科,他们的身上都难以用简单的善恶二元论去解读。即便是任意操控庶民命运的斯德科娃,依旧是国家机器的棋子,[荣耀蚀刻]里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社会运转机制下被迫做出的个体选择,他们和达内兄弟的主人公们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失意者。
两位导演称自己从事电影行业,源于对达内兄弟的无限崇敬。处女作[教训]刻着很深的达内印记,非职业演员、手持跟拍镜头、自然光效下人物面部的阴影等,除去电影语言的模仿,连女教师疲于奔走的执拗性格,也与[罗塞塔]、[两天一夜]中的主人公有七分相似。在近作[荣耀蚀刻]里,达内的影子仍在,甚至有了“名副其实”的工人阶级,特赞科这个人物的确非常“达内”。他既有工人阶层形象特有的那种坚定和尊严。也带上了达内片中同胞们的那种个体孤独感。这也与保加利亚的历史有关,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是以群像出现的,他们作为最受欢迎的群体,被工会组织紧紧包围住。待到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瓦解,工人阶级随即被抛到了时代的边缘,特别是像特赞科这样带有生理缺陷的工人阶级,他们是孤独的。特赞科不但被其他阶层漠视,甚至是与自己同阶层的同事都在嘲笑他。这个孤独的个体,没有其他力量可以帮助自己,只能单打独斗去面对整个世界的不公平,在重压下他的行动逻辑与[罗塞塔]、[两天一夜]中的主人公一致。
但这对保加利亚导演搭档不仅限于对达内兄弟的模仿,同[教训]结合来看,他们一边站在达内的肩膀上,一边也日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中年女性的道德困境。[荣耀蚀刻]的第一主人公并非特赞科,他的存在是为了反面刻画斯德科娃这个人物形象的。斯德科娃的扮演者延用了在[教训]扮演女教师的玛吉塔·戈施,这个长相很有味道的女演员,眼神犀利坚定,因为演员相同,斯德科娃这个角色很像是女教师的另一个人生。虽然两位社会阶层和人物身份不一样,但都有一种女性的清高和固执,因为性格相似,她们的人生遇到的道德困境也是相似的。
对斯德科娃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当“荣耀”面临威胁时,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是尊重心中的道德标尺还是违背?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扎努西有个创作上的核心观念 “选择时刻”,他说:“一个人跳楼并不算什么,而跳与不跳之间的挣扎才出动人”。[教训]里的女教师与[荣耀蚀刻]里的女公关都面对这样的“选择时刻”。而逼迫她们作出选择的导火索都非常荒唐——前者丢了10列弗,后者丢了一块手表。这两部电影的最精彩的戏剧效果,也就是在主角身份与自我贬抑的行为之间制造反差。最后,她们都弄得一身狼狈。这不顾一切捍卫的所谓“荣耀”,不过是一种为了尊严而下意识做的,毫无意义的自我牺牲行为。
本文刊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务必说明


荣耀时刻Слава(2016)

又名:荣耀蚀刻 / 遗失的陀飞轮(港) / Glory / Slava

上映日期:2021-12-09(中国大陆) / 2016-08-04(洛迦诺影展) / 2016-12-01(保加利亚) / 2017-03-02(希腊)片长:101分钟

主演:斯特凡·德诺利博夫 / 玛吉塔·戈施瓦 / 安娜·布拉托娃 / 米尔科·拉扎罗夫 / 伊凡·萨沃夫 / 塔尼娅·莎禾娃 / 迪米塔尔·萨尔哲 / 

导演: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 / 佩塔尔·瓦查诺夫 / 编剧: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 Kristina Grozeva/佩塔尔·瓦查诺夫 Petar Valchanov/德绰·塔拉勒兹科夫 Decho Taralezhk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