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的教练和流浪的孩子
偶然之间,我被烂片教会了很多道理。
比如说,批评要适时而且相对宽泛。
电影打分网站会根据你检索的词条,向你推荐同类型的片子。你搜到的一部黑帮片是烂片,页面底下它推荐的片子也同病相怜。一个网站的编辑用错了“始作俑者”,用错了“空穴来风”,其他编辑多数也用不对。
有一天,我看了一部“邱礼涛”,评分定调它是部烂片,底下推荐的那些同类电影,也都是烂片。我是不以为意的,我把邱礼涛的其他低分电影拿出来看,依然有趣味。甚至,有的导演的作品从未突破及格线,但他仍然被资本追捧,这些是不无道理的。
最起码,它的姿态是优质的,它的核心是有趣味的,可以叫人津津乐道,且为之乐此不疲。
我个人有一个比喻,“烂片就是冒牌的教练,而我们是流浪的孩子,我们习惯了在愚人的思虑里面寻找得失。因为不完美的形象跟有缺陷的英雄,同样迷人。”
《冒牌教练》这部戏在设定上有点松散,它看着跟是足球有关系,其实又没关系。以至于把足球换成别的,故事也不耽误。甚至可以诸如此类的套拍很多部。
男主角科罗提洛夫是个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教师兼作家,这有点像没成名之前的斯蒂芬·金,尽管他成名之后也一直生活在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科罗提洛夫在莫斯科遇见了结婚对象纳迪娅。他决定辞职前往莫斯科和纳迪娅举行婚礼,上司为了阻止他,指认他是足球队的教练,于是他被强行留在了小镇上。一心为了结婚,抱着求输的决心当教练的他,却“赢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比赛。这个好玩儿的地方在于求胜跟求输。打个比方就是一张试卷想打满分跟想打零分一样不容易,全做对了跟全做错了都是本事。
男女主角决定结婚之前的剧情都是不禁推敲的,或者说是不具说服力的。为什么纳迪娅就坚定的选择了科罗提洛夫,为什么他俩就要闪婚,为什么上司不让他辞职?以及,为什么纳迪娅守住了防线,坚定的拒绝了前男友?当然了,可以把这些理解成是剧作上面的“目的”跟“阻力”,只是被设计得简陋了一点,有还是有的。因为女主角是米拉·乔沃维奇嘛!这是她用母语出演的一部爱情喜剧,其他的不足,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其实那些所谓的来来回回也就是这样。这是片子的主线,以下是片子的阻力。
科罗提洛夫为了输球,到街上随便找了一群以“碰瓷儿”跟“花式偷盗”为生的流浪儿童组成了球队,准备首场告负。但是孩子们结结实实的阻拦了他。我们见识过这群孩子的谋生技能,当这些技能用到球场上,产生了“少林足球”一般的效果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却是极其过瘾的。孩子们身上的戏足,他们的聪明,技巧、配合、斗志,他们对比赛的认知跟态度,对男主角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不只是承包了笑点,也承包了别的。
甚至,这片子叫《冒牌教练》是不恰当的。这里面最抢镜,最有戏,最核心的角色是流浪儿童们,所以这部戏应该叫“冒牌足球队”,从教练到队员都是冒牌货,这是个有趣的身份逆位,不该承担的,承担了所有。
“只要打进决赛就能上电视,我们的亲生父母就会看见我们。”这里面,教练为了输球,孩子们为了赢球,两者的角力表现得妙趣横生,最重要的是角色不脏,看起来一切为了结婚的教练并不招人记恨。故事在常规的路线中前进,翻转。但凡有“梗”之处,均在有效的铺排跟埋线当中完成。俗,也俗得有趣。
有趣跟优质,可能还真就不是一回事儿。

冒牌教练Выкрутасы(2011)

又名:另类足球 / 策略夺爱 / 骗子 / Vykrutasy / Lucky Trouble / Tricksters

上映日期:2011-02-17片长:97分钟

主演:康斯坦丁·哈宾斯基 / 伊凡·乌尔甘特 / 米拉·乔沃维奇 / 

导演:Revaz Gabriadze / 编剧:Revaz Gabriadze/Roman Nepomnyashchiy